安徽高考分数线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

据最新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和安徽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安徽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230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19097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不过每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安徽高考2022年考生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9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06326名;

2、安徽高考2021年考生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0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11484名;

3、安徽高考2020年考生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23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19097名;

4、安徽高考2022年考生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9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8686名;

5、安徽高考2021年考生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9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28348名;

6、安徽高考2020年考生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8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3660名;

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安徽 理科 专科 394 206326 省政府
2022 安徽 文科 专科 392 108686 省政府

2、2021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安徽 理科 专科 301 211484 省政府
2021 安徽 文科 专科 394 128348 省政府

3、2020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安徽 理科 专科 230 219097 省政府
2020 安徽 文科 专科 382 133660 省政府

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高考志愿可以选4至6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填六个专业,每个志愿校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最重要,但万一你未能被第一个专业志愿录取,志愿校则会从你所填报的其他五个专业中考虑录取,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建议你六个专业志愿都填报。

对于高考改革地区,以浙江为例,高考可以报80个专业,这样听起来非常多,但是每个都是1所院校1个专业对应的。相比之下,反而有可能没有上面一种情况总志愿情况多。

在新高考地区,不同省份地区可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数量是不同的。比如天津高考志愿数量为本科A段50个院校专业组、本科B段25个院校专业组、专科20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最多可填6个专业。江苏高考志愿数量为本科40个院校专业组、专科40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最多可填6个专业。

二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汇总名单

文科公办二本院校名单:

学校名科目批次2022分数2022位次
浙江传媒学院二本53817210
温州大学二本53518792
五邑大学二本53518792
重庆工商大学二本53319938
江苏师范大学二本53319938
辽宁师范大学二本53220478
嘉兴学院二本53220478
山东中医药大学二本53220478
广东警官学院二本53220478
北京联合大学二本53121061
淮北师范大学二本53121061
鲁东大学二本53121061
云南师范大学二本53121061
山西师范大学二本53021635
聊城大学二本53021635
武汉轻工大学二本53021635
湖北师范大学二本53021635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二本53021635
重庆理工大学二本53021635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二本53021635
大连民族大学二本52922242
河北经贸大学二本52922242
烟台大学二本52922242
山东政法学院二本52922242
西安财经大学二本52922242
河北中医学院二本52822832
南京晓庄学院二本52822832
浙江海洋大学二本52822832
广西师范大学二本52822832
河北工程大学二本52723432
山西中医药大学二本52723432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二本52723432
浙江外国语学院二本52723432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二本52723432
重庆工商大学(较高收费)二本52624075

理科公办二本院校名单:

学校名科目批次2022分数2022位次
贵州医科大学二本55652020
皖南医学院二本54664280
南昌航空大学(其他单列)二本52988126
锦州医科大学二本52791117
昆明医科大学二本52791117
华东交通大学二本52692680
山东中医药大学二本52397348
陆军工程大学二本52298888
温州大学二本52298888
湖北医药学院二本52298888
遵义医科大学二本52298888
天津理工大学(较高收费)二本521100394
武汉轻工大学二本521100394
广东警官学院二本521100394
重庆理工大学二本521100394
北京中医药大学二本520101946
北京联合大学二本519103576
广西师范大学二本519103576
河南科技大学(与三门峡市政府联办应用工程学院)(医护类)二本518105128
黑龙江大学二本517106694
山东中医药大学(较高收费)二本517106694
兰州交通大学二本517106694
湖南医药学院二本517106694
成都工业学院二本517106694
重庆工商大学二本516108302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二本516108302
河北医科大学二本516108302
浙江传媒学院二本516108302
太原科技大学二本515109967
西南民族大学二本515109967
江苏师范大学二本515109967
云南师范大学二本515109967
陕西理工大学二本515109967
西安财经大学二本515109967
厦门理工学院二本515109967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二本515109967
沈阳理工大学二本514111579

三、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介绍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35年的安徽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是直属安徽省教育厅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先后历经了芜湖电力学校、芜湖电机制造学校、芜湖电机制造专科学校等,并划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1972年,改属安徽省机械厅领导,更名为安徽芜湖机械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安徽芜湖机械学校基础上成立安徽机电学院,现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1986年安徽机电学院迁出,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恢复安徽芜湖机械学校,归省机械厅领导。200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芜湖机械学校独立升格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弘扬以“雨耕勤作,精益求精”的办学理念,秉持“修德、练技、立业、报国”校训精神,坚守“立德树人、培育匠才、创新求实、服务社会”的办学使命,坚持“地方性、行业类、技能型、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先后获得国家首批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典型案例50强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全国心理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安徽省首批示范高职院校、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就业先进单位(标兵)、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安徽省首批创业学院、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12项。被安徽省评为“高职发展标杆校”“技能大赛标杆校”和“高职扩招标杆校”,为首批安徽省联合培养普通专升本学生试点院校。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航空与材料学院、互联网与通信学院、汽车与轨道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目前各类在校学生近11000人,开设招生专业45个,其中*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8个、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1个、央财支持专业2个、全国机械行业骨干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省级骨干专业12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3个。28个专业获批“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4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90余人,其中教授、副高级职称人员150余人,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领军人才1人、领军教学团队1个,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8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1名,省级教学团队16个。拥有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典型、省级先进工作者、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师德先进个人、省级“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等10余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90%,此外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学校实验实训条件优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1.76万元。学校建有设备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室)162个,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拥有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1个、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安徽省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1个、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9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首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职业教育基地、芜湖铁画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各1个。拥有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芜湖市创业富民孵化基地各1个。 学校坚持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和高端技术创新平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劲。牵头成立全国唯一的机械行业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与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共建“皖江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与地方政府共建安徽省首个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弋江机电科技园”,与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埃夫特机器人学院”,与中电科55所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学院”,与FANUC公司合作共建“发那科学院”等产业学院,与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松鼠学院”,建有3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一批技术技能工作室和工匠工坊。与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能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兴通讯共建“教育部ICT创新中心”、与安徽国信共建“工业互联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安徽省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安徽机电—春谷学院”。 学校教科研成果丰硕。累计承担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1200多项,其中省级及以上项目6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编著、编写各类学术专著、著作、教材100多部;累计授权专利1200多件,2018、2019连续两年入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立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项;立项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智慧课堂试点项目120余项;立项《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和任务总计58个;联合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3个,参与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3个。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在指标性赛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共摘得奖项75个,其中一等奖16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32个。学生屡屡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等A类赛事中摘金夺银,荣获500余项大奖。近三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数量在安徽省高职高专学校名列前茅,2019年获一等奖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第六,连续四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高职)名单中,我校位列第18位。 学校不断扩大国际(境外)合作与交流。学校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知名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师资培养和学术科研交流。与加拿大圣劳伦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成立“中加班”,联合培养学生155名。招收25名柬埔寨留学生。 学校利用办学资源广泛开展社会服务。面向社会年均培训1.2万人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认定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安徽省特种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知识培训项目”获批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埃夫特机器人学院承接企业集团所有海内外用户培养,年用户培训500人次以上,为工业机器人安徽制造走向海外市场提供人才支撑。与安徽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本科层次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对口支援新疆、西藏、皖西、皖北等中西部中高职院校。加大对定点扶贫单位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学校多年来招生就业形势两旺,通过与高中(中职)学校共建优质生源基地、制定新生奖励政策等举措吸引广大优秀学子报考我校。报考我校的第一志愿上线率、新生报到率和最低录取分数线一直处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以每个学生成长成才为办学己任,着力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全国智能装备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每年为区域输送近3500名毕业生,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达85%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8%以上,连续六年荣获省级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标兵单位),成为首批芜湖市高校人才工作站。在全省及长三角、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中,我校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和操作能手。近年来,涌现了天泽精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川,全国“第五届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 、“十大操作技术能手”徐本盛,中国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安徽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 舒云峰,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飞,上海市“高技能人才”王从信,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谭言松,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王德伟,安徽省“双创之星”杨杰、徐文杰、骆鹏等一大批优秀典型毕业生。 随着学校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中央电视台对我校特色办学进行了专题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