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素材

陕西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陕西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秦始皇、刘彻、李世民、李旦、李隆基、班昭、白居易、李自成、武则、天马超,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陕西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秦始皇

千古一帝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刘彻

西汉第七位皇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李世民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李旦

唐朝第五位皇帝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初名李旭轮、李轮,唐中宗同母弟。李旦早年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于嗣圣元年被立为皇帝,但仅是母亲武则天的傀儡。他在武周建立后,被降为皇嗣,后复封为相王,参与神龙政变。景云元年,在唐隆政变后被再次拥立为皇帝。先天元年,禅位于李隆基,退为太上皇。开元四年病逝,庙号睿宗,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

李隆基

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

李隆基,武周垂拱元年八月,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先天元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在位前期,玄宗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发展了唐朝政权。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班昭

曹大家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白居易

醉吟先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李自成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成(1606.09.22—1645.05.17),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武则天

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人。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天授元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在位时,杀唐宗室,任用酷吏,但她多权略,能用人,所以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颇多弊政。

马超

神威天将军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后依附汉中张鲁。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章武二年马超病死,终年47岁,刘禅时期被追谥为威侯。

二、陕西历史沿革

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厚重绵长。100多万年前的“蓝田猿人”是迄今已知最早在陕西生活的古人类。随后的“大荔人”“黄龙人”等古人类在此繁衍进化。距今6000多年前的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著名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村落遗址。距今5000多年前生活在姬水流域的黄帝部落和姜水流域的炎帝部落,在冲突中走向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族,开启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先后共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北周、隋、唐14个朝代在陕西建都。

一 周秦时期

西周(前1046—前771) 周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咸阳市彬州市、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l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西周时期,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诗经》中有对当时农田劳作的描绘:土地之上众人耦耕,丰收的谷子堆积如山。青铜器制作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所铸器物凝重典雅大方,同类器物成组配套。而且铭文字数增多,如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记载毛公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

幽王无道,国势急衰。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破镐京,杀幽王,立其外孙、废太子宜臼,是为平王。次年,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秦朝(前221—前207) 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其政暴虐,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余年,而天下苦秦久矣。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暴秦。前207年,秦亡。

秦统一后,分天下为36郡。陕西北部为上郡,陕南为汉中郡,关中畿辅区域设内史。秦朝建立前后,关中的农业已相当发达,大量开垦土地,牛耕普遍采用,已经出现了铁犁,还修建了郑国渠,灌田4万顷。秦始皇陵区出土的铜车马、御俑及其他兵器,工艺水平很高,说明秦代手工业已有很大发展。

二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西汉(前202—9) 秦亡之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分封给秦朝的三名降将:章邯为雍王,治咸阳以西地区,都废丘(今咸阳兴平市);司马欣为塞王,治咸阳以东地区,都栎阳(今西安市临潼区);董翳为翟王,治陕北地区,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一带)。将应封为关中王的刘邦分封到偏僻的汉中区域。前206年,汉王刘邦率军暗渡陈仓(今宝鸡),袭击关中,点燃了楚汉之争的烽火。章邯自杀,司马欣、董翳投降,陕西遂为刘邦所占。前202年,项羽乌江自尽,刘邦在汜水之阳(今山东曹县)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西汉京师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当时世界上只有欧洲的罗马城可以与之媲美。

汉武帝时,派遣卫青、霍去病等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将汉朝的北部疆域推至漠北,随后开拓南方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和汉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西汉时期陕西农业经济发达,主要得益于水利和农业技术的提高。关中先后开凿了漕渠、龙首渠、六辅渠、白渠、灵轵渠和成国渠等漕运和灌溉渠道。都尉赵过创造代田法,创制耧车和耦犁,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当时铁器已广泛使用,纺织业也有很大发展,长安东、西织室集中织工数千人,专为皇室生产丝绸绫绢。西汉建筑遗址较多。其遗留的汉砖,质密、体大、量重,分有长形、方形与空心砖多种,砖的正面多有装饰图案;汉瓦当质地优良,一般为圆形,面上装饰有阳纹的图案或文字,工艺精美。

长安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有发展。汉惠帝刘盈解除了民间不准藏书的禁令。汉武帝“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长安城内的石渠、延阁、广内、兰台、麒麟、天禄等阁藏书丰富,司马迁曾参考这些藏书写成《史记》。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到汉成帝末年,学生增加到3000人,从全国各地选送青年到长安学习。

长安同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前l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今陕西城固县人)带领100多人出使西域。13年后张骞返回长安,报告了旅途经历和西方各国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等各种情况,使西汉王朝对西域各国有了正式了解。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率领300人,携带大量财物出使西域,到达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后,张骞分遣副使去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康居(今中亚撒马尔罕)、月氏(今阿姆河北)、大夏(今阿姆河南)等国。后来乌孙和这些国家都先后派代表随汉使者来到长安。西汉王朝每年都要派出使团,多则十余次,少则有五六次,每次使团人数少则十余人,多则百余人。张骞和他以后的使臣带回了西域的葡萄、胡桃、石榴、胡豆、黄瓜、苜蓿、葱、蒜、芝麻等植物种子,西方各国的使者和商人带来了骏马、香料、宝石、火烷布和许多珍禽异兽;我国的丝绸、漆器、竹器、黄金、白银以及铸铁和农耕技术,也从长安传向西方。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外戚势力日渐势焰。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西汉亡。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关中仍保留“三辅”称号,长安仍维持京兆府的名义,东汉末年(190),关东军阀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挟汉献帝刘协西迁长安。这次西迁并没有给陕西带来繁荣,而是把军阀相争的战火引燃,陕西经历了一次大浩劫。东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段时期在陕西建都的政权先后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和北周。除大夏建国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外,其余朝代均建都汉长安城。

这段时期陕西境内基本上是处于一个战乱动荡的局面,但也有政治清明,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的时期,如:351年,苻健在长安称天王、大单于,建元皇始,国号秦,史称“前秦”。次年,即皇帝位。苻健在位期间东扰关东、西击西凉,击败北伐的晋军,稳守关陇。并一改苛刻奢侈之风,勤政恤民,省刑薄赋,便礼耆老,修尚儒学,使关中民生稍得复苏。357年,苻坚即位,更能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减省奢侈、与民休息、鼓励农业、重视文教,尤其留心儒学。关陇安定,地区恢复秩序,工商业兴盛。先后消灭前燕、前仇池、前凉和代国,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但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意图消灭东晋,结果却使前秦大败,最终被后秦所灭。560年,宇文邕即位,为北周武帝。其在位间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大举进攻北齐,再次统一中国北方。但其于578年病倒在亲征突厥的途中,逝于洛阳,继位者宇文赟性格骄奢荒淫。将宇文邕所创基业毁于一旦。

三 隋唐时期

隋朝(581—618) 581年,北周相国杨坚废宇文阐自立,是为隋文帝。次年,由著名建筑家宇文恺规划,在汉长安城东南营造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的新都城——大兴城。隋文帝在使用武力对外统一时,在内确立三省六部制,制定出完整的科举制度,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以强化政府机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因其大力倡导节俭,节省开支,废除杂税并置仓储粮。很快使天下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史称“开皇之治”。 604年杨坚崩,次子杨广继位,即隋炀帝。炀帝在位期间开大运河、营东都洛阳、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滥用民力,终在611年民变爆发、天下大乱。617年,从太原起兵的李渊攻入长安城,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的隋炀帝为太上皇帝。618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缢杀隋炀帝,李渊闻之旋即逼杨侑禅位,隋亡。

唐朝(618—907) 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陕西最繁荣的时期。唐代长安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代长安是全国的商业贸易中心。城内的东市和西市,是专门的商贸市场,设有东西市局、平准局进行管理。西市有衣肆、坟典肆、药材肆、波斯邸、绢行、秤行、麸行、帛行、寄附铺等,还有专为大商人存放钱币的柜坊。东西市之外,在兴道、务本、长兴、靖安、宗仁、永乐、宣平、布政等坊内都有旅舍、寄舍,颁政坊有馄饨曲,胜业坊有卖饼的,长乐坊出酒,宗仁坊多乐器店。唐代一般使用铜钱,携带不便,在唐宪宗时,长安出现“飞钱”(亦称便换),类似转账支票,为商品交易提供了很大方便。

唐代长安的科技文化也十分发达。岐州雍县(今宝鸡凤翔县)人李淳风主持编修了新历法《麟德历》,创制了新型铜制浑天仪,并同他人一起整理注释了《九章算经》《周髀算经》《缀术》等10部有名的算经。著名地理学家贾耽,绘制了《海内华夷图》,编纂了《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李吉甫编纂了《元和郡县志》。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今陕西耀县人),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是我国最早的两部医学巨著。唐代设有史馆编纂史书,开创了官修史书的制度。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和《北史》等都是唐初在长安编成的。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区)人杜佑编纂的《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史书。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王维等。他们著名的诗歌作品有《蜀道难》《新安吏》《长恨歌》《过华清宫》《送元二使安西》等。唐代长安的教育十分发达。长安城设立的国子监为最高教育机构,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唐代的长安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通过陆路或海路前来长安。同唐朝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波斯(伊朗)、日本、印度等国。当时在长安西市,有许多波斯商人经商,设有波斯邸。唐代200多年间,日本派遣唐使达19次之多;唐代长安的外国学生中,以日本学生为最多。

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大唐的辉煌从巅峰渐滑谷底。881年,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904年,朱温强迫昭宗迁都洛阳,长安城被彻底破坏。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灭亡。

四 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

北宋(960—1127) 965年北宋灭后蜀,控制陕西全境。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设立关西道,997年改为陕西路,辖区包括今陕西关中各市、延安、榆林东南部以及甘肃庆阳市、山西省运城市及河南省三门峡市。

陕西榆林地区北部被西夏控制。1126年金国攻陕,控制关中地区。陕南地区以秦岭屏蔽,归属南宋。金在扩张中,与宋、辽、夏混战不息,关中、陕北的百姓流离失所,沦为奴隶者无计其数。而陕南地区受侵扰较轻,农业生产较为稳定。

元(1206—1368) 元于1262年设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辖区约有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五省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1281年分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1286年又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分成陕西等处和四川等处两个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辖区约有今陕西省(不含略阳、勉县、宁强县)、甘肃省永靖县以东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内蒙古河套地区大部。忽必烈于1272年封三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出镇长安,赐京兆为封地。次年,赐其秦王封号。安西王在长安和六盘山分别兴建安西王府和开成王府,号称“一藩二印,两府并开”。但安西王的封号只延续了三世,其后在元朝中叶被废除,安西路改名奉元路。

明代(1368—1644) 1368年明朝建立。在全国设13个布政使司,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辖今陕西全境和甘肃嘉峪关以东、宁夏及青海湖以东部分地区。明代封王建藩,陕西布政使司境内有7个藩王,其中3个封在今陕西境内,除于洪武十年(1377)封于西安的秦王外,还有宣德九年(1434)就藩凤翔府的郑王朱瞻埈(在陕15年后移藩今河南沁阳市)和于天启七年(1627)就藩汉中府的瑞王朱常浩(1643年为逃避大顺军的追捕南逃四川)。

明初对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东、北两面城墙在原城郭之外扩建,使西安城的长、宽均比元代奉元路城扩大了30%,城区面积扩大了80%。同时责令陕西各府县清理土地,整治田赋,大力屯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各县和泾、渭沿岸传统农业生产区土地垦殖率,并复兴引泾旧渠系。成化初年的广惠渠,正德年间的通济渠等均为引泾渠系。其余小型灌溉工程,亦远远超过宋、元时期。明代后期,陕西常遇荒旱,经济备受摧残,人民生计困苦不堪,灾民起义时常发生。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立国号“大顺”,自称大顺王。是月下旬,率兵从韩城渡河入山西,向北京进发。四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亡。

清朝(1636—1912)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退抵西安,清军两路围逼,1645年,清军占据西安城。康熙皇帝于1667年将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划出,另置甘肃省,至此陕西省的省界同今日相比除北部边界在长城以南、宁陕一段略微西缩外,剩下的基本和今日省界重合。陕西在清代前期一度出现兴旺景象。1850年陕西人口达1210万人。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西安,在陕近一年间大肆铺张、搜刮。1911年10月22日,陕西新军中同盟会及哥老会成员积极响应辛亥革命,在西安发动武装起义,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民国(1912—1949)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但革命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其委派的陕西督军在陕任职期间,多数肆意搜刮、盗卖国宝,致使社会衰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时任陕西督军的刘镇华为夺河南,率镇嵩军主力东出潼关。陕北镇守使井岳秀乘机派军袭击潼关断刘归路;杨虎城等部则把守韩城、朝邑一带黄河渡口阻刘入陕。1925年秋,刘镇华武力通过潼关,4月15日进抵西安东郊。杨虎城率所部主力驰援西安,与李虎臣共守西安,后经冯玉祥部解围。此战历时八月,虽结束了北洋军阀在陕西的统治,但西安城中军民死伤近5万人。1929年蒋介石与冯玉祥关系濒于破裂,杨虎城率部附蒋。1930年10月杨虎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次年1月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五 陕甘宁边区政府(1937—1950)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了清涧、渭华、栒邑和耀县等武装起义。党*民群众,组织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先后创建了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1935年10月19日,*和中央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为了统一和加强西北各省苏维埃运动的领导,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在瓦窑堡设立,将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划分为陕甘、陕北两个省和关中、神府、三边3个特区。1936年5月,为配合红军西征开辟陕甘宁三省交界新苏区,将陕甘省改设为陕甘宁省。西安事变后,为了进一步团结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7月17日,国民党表示承认陕甘宁边区。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到1944年底,陕甘宁边区共有延安、绥德、关中、陇东、三边等5个分区,共31个县(市)、214个区。边区面积98960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人。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施新民主主义纲领,有系统有步骤地在全边区范围内进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建设,使边区在复杂困难的条件下,建成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型。

1945年9月6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陕甘宁边区政府脱离国民政府。1947年2月中旬,胡宗南等部7个旅13个团进攻陕甘宁边区;3月18日,*、中央军委总部及陕甘宁边区等党政机关撤离延安,转战陕北;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4月22日收复延安,边区政府又迁回延安城。至1949年12月,陕甘宁边区辖地约为今陕、甘、宁、青、新5省区全部,山西省西半部,湖北省郧阳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及套西地区,边区政府入驻西安市。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1月19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

六 新中国建立以后

新中国建立之后,陕西人民砥砺奋进、众志成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书写陕西发展的壮丽诗篇。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生产总值已经由 1978 年的 81.07 亿元上升到 2019年的 25793.17亿元。

三、陕西简介

(一)地理位置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东经105°29′- 111°15′和北纬31°42′- 39°35′之间,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具有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陕西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 880 公里,东西宽约 160-490 公里。面积 20.58 万平方公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低,地形复杂多样,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中部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南部为陕南秦巴山地。省辖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 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10 个省辖市;有 3 个县级市,和 23 个 市辖区。

陕西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

陕西省土地面积为 20.58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2.1%。其中耕地面积 415.4 万公顷,园地面积 68.1 万公顷,林地面积 1,020.3 万公顷,草地面积 313.4 万公顷,其他农用地 30.3 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 130.8 万公顷。

陕西省山地面积 741.0 万公顷,占总 面 积 的 36.0%; 高 原 面 积 926.0 万公 顷, 占 总 面 积 的 45.0%; 平 原 面 积391.0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二)气候特征

陕西横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9-16 摄氏度,年降水量 396-802 毫米。

(三)人口与民族

2005 年 末, 陕 西 省 常 住 人 口 为3,72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385 万人,占 37.23%,乡村人口 2,335 万人,占62.77%。主要有汉、满、回、蒙、藏等民族。

(四)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

交通  陕西省具有四通八达、安全便捷的综合运输体系。2005 年,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1,723.68 亿 吨 公 里。 其 中, 铁 路 完 成1,459.83 亿吨公里,公路完成 254.46 亿吨公里,民航完成 9.04 亿吨公里。

铁路建设 2005 年,陕西铁路总里程达到 4,300 多公里,完成货物发送量 2.01 亿吨,发送旅客 3,736.96 万人次。省会西安成为中国六大铁路客运枢纽之一。通过与上海、青岛、天津等港口开展铁海联运,陕西的外运货物在西安一次性报关、商检后,即可直接出关。

公路建设 2005 年,陕西省通车里程达到 5 万余公里,高速公路 1,300公里。目前,横贯八百里秦川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南北向的西安至包头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陕西省以西安为中心、以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大通道为骨架、省内连接10个市,省外通江达海的“三纵四横五连接”形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2005 年,运送货物2.35 亿吨,发送旅客 3.36 亿人。

机场建设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已开辟国内国外航线 120 多条,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首尔、法兰克福、温哥华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近 30 家航空公司建立了往来。2005 年,货物发送量达到 3.9 万吨,运送旅客 389.53 万人。

电信  陕西通信网络的装备水平、技术层次已与世界接轨,形成了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传输网;综合通信网已覆盖陕西省所有市县,互联网省内中继带宽达到 155 兆,出省带宽达50G,成为西部地区的通信中心。2005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 1,232.58万门。陕西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 1,797.42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 859.32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938.1 万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 23.1 部/百人和 25.22 部/百人。

天然气  西安至渭南、咸阳至宝鸡天然气输气管道已经建成。

水利  东雷抽黄续建、二郎坝引嘉入汉等 10 个工程建成,西安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宝鸡峡加坝加闸、三原西郊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城乡缺水状况缓解,抗洪能力增强。西安黑河金盆水利枢纽水利工程的竣工,使西安市 20 年内无用水之忧。

电力  陕西省 330KV电网已通贯南北,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和居民用电有充足的保证。由于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陕西的电力供应既可满足省内需求,又能向东部和中部地区输送。

金融  陕西金融服务机构齐全,遍布全部城乡和社区。2005 年末,陕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6,446.48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 3,983.19 亿元。

保险  2005 年,保险市场经营主体达到 13 家,各类保险公司 1,492 家,保险业从业人员 4.8 万人,2005 年保费收入 97.4 亿元,其中财产险 23.9 亿元,人身险 73.5 亿元。

(五)生态环境

陕西横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复杂多样的地形,差异明显的气候,形成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特别是陕南秦巴山区处于南北气候交汇带,生 物多样性十分突出,被誉为中国植物资源的天然宝库,有野生种子植物 3,700余 种, 珍 稀 植 物 37 种, 药 用 植 物 近800 种,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珍稀动物 80 种。陕西还是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陕西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对缓解黄河水土流失、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意义重大。2005 年,陕西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 45 个,总面积 99.5 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 个。为改善生态环境,陕西近年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到 2005 年底,陕西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 3,000 多万亩,位居中国前列。

(六)对外交往

友好省州、城市  截至2005年,陕西省共计对外结好省市 44 对。通过开展人员互访、经贸洽谈、人才交流、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加深了陕西人民与友好城市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推动了彼此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促进了文化、教育、科技与合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