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素材

晋城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晋城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孟子、司马迁、姜太公、郭沫若、张之洞、贺龙、贾平凹、魏巍、苏联、蔡元培,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晋城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第一名: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被誉为“东方之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主张倡导“仁政”,提倡“以人为本”,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著作《孟子》留存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第二名: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6年),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史记》被誉为中国现存史书中写作为严谨、详尽、生动的一部,对后世历史学家、文化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三名:姜太公

姜太公(公元前11世纪),是周朝的重要家和家,也是晋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为周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人尊为“中山之龙”、“太公望”。

第四名: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978年),是中国的诗人、画家、文化名人,也是晋城的骄傲。他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被誉为“现代文化的先锋”,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晋城名人排行榜(排名前十的知名人士)插图

第五名: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1909年),是晋城的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曾经担任过湖南省的巡抚,主持过湖南的改革和发展,为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六名:贺龙

贺龙(1896年-1990年),是中国的革命家、家和家,也是晋城的骄傲。他曾参加过多次革命斗争,领导过红军,在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七名:贾平凹

贾平凹(1952年-),是中国的作家、文化名人,也是晋城的骄傲。他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具有强烈的乡土文化色彩和深刻的人性洞察,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第八名:魏巍

魏巍(1920年-2008年),是中国的作家、革命家和文化名人,也是晋城的骄傲。他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批判精神,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第九名:苏联

苏联(1908年-1989年),是中国的语言学家、文化名人,也是晋城的骄傲。他的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和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誉为“中国语言学的泰斗”。

晋城名人排行榜(排名前十的知名人士)插图1

第十名: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940年),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杰出人物之一,也是晋城的骄傲。他曾担任过北京大学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晋城历史沿革

晋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尧舜禅让、神农播谷、舜耕历山、渔于濩泽、禹凿石门等众多传说。新中国成立后,在考古中发现的多处古人类遗址,证明晋城地区开化较早。1972年在沁水县下川发现的下川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证明早在2万多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1986年在陵川县夺火乡发现的塔水河遗址则属于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洞穴生活遗址,经考古专家鉴定,距今约10万~7万年。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周襄王十三年(前639),晋文公围原,以信服原,迁原伯姬里于翼,以赵衰为原大夫,境域属晋。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赵、韩、魏三分晋地,境域大部属韩,部分属魏。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秦伐韩,拔野王(今河南沁阳),断新郑(韩国都)与上党联系。上党守冯亭举上党17城入赵,境域遂归赵,并因此引发“长平之战”。越二年(前260),秦将白起在长平大败赵军,坑杀赵降卒40余万,悉拔上党诸城。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统一天下后,推行郡县制,本境属上党郡。汉代,于境内置5县,分属2郡,其中:濩泽(今阳城县)、端氏(今属沁水县)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夏县北);泫氏(今属高平市)、高都(今属泽州县)、阳阿(今属泽州县)属上党郡(治所在今长子县西)。东汉时于阳阿、濩泽置侯国,其余县建制不变,同属并州。三国时期,境域属魏,县之建置同西汉。西晋时,废阳阿,端氏、濩泽属平阳郡(治所今临汾市),泫氏、高都属上党郡(治所在今长治市)。十六国时,境域先后为刘渊、石勒占据,属前、后赵国。西燕慕容永据长子称帝后,年号建兴,复阳阿县并在阳阿置建兴郡,境内始设县以上建置。后燕因之。南北朝时,境域属北魏。北魏于境内置建州,治所在今泽州县高都镇。建州领4郡、10县:高都、阳阿二县属高都郡(治所亦在今高都镇);高平(称高平始于此,治即今高平市)、泫氏二县属长平郡(治所在泫氏城,今高平王报村);端氏、濩泽二县属安平郡(治所在端氏);东永安(治所在今沁水县西15公里固镇村)、西河(治所在今沁水县东20公里西河村)、西濩泽(治所在今阳城县泽城村)、高延(治所不考,约在今沁水县境内)四县属泰宁郡(治所在沁水县固镇村)。北齐袭北魏,仍置建州,领长平、高都二郡,省安平、泰宁等郡,并东永安、西河、高延等改为永宁县。后周改高都为丹川县,泫氏并入高平县,并长平、高都二郡为高平郡,治所在丹川县。
隋唐五代时期。隋开皇三年(583),改建州为泽州,盖因濩泽为名。泽州古称始于此。开皇十六年(596),析高平置陵川县,陵川置县始于此。开皇十八年(598),改高平郡为丹川县,改永宁为沁水县。大业三年(607),复改州为郡,置长平郡,领丹川、沁水、端氏、濩泽、高平、陵川6县。义宁二年(618),复改长平郡为泽州。
唐代,境域属河东道泽州或高平郡。唐武德元年(618),于丹川置建州,濩泽置泽州。武德三年(620),分丹川置晋城县,隶于建州,晋城之名始于此;又于长平置盖州(治所在今高平米山镇),分置盖城县(治所在今陵川县盖城村)以隶之。武德六年(623),废建州徙盖州来治。武德八年(625),复泽州,移治端氏。武德九年(626),并丹川、盖城二县入晋城。唐贞观元年(627),废盖州,徙泽州州治于晋城,领晋城、高平、陵川、濩泽、沁水、端氏6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复改泽州为高平郡,仍领晋城、高平、陵川、阳城(原濩泽改,阳城之名始于此,治所在今阳城县城)、沁水、端氏6县。唐乾元元年(758),仍改高平郡为泽州,属河阳节度。唐末属昭义军,亦称泽潞军。
五代十国时期,境内为梁、唐、晋、汉、周五代反复争夺之地,战争频繁,或称泽州、或称高平、或称昭义军、或称匡义军,朝名夕改,相继归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宋金元时期。宋代,境域仍设泽州,辖晋城、高平、阳城、端氏、沁水、陵川6县,属河东路。金天会六年(1128),改泽州为南泽州,以别于北京泽州。天德三年(1151),复称泽州,属平阳府。贞祐四年(1216),置泽州昭义军,属上党,贞祐六年(1218)改隶孟州。元光二年(1223),升阳城县为勣州,于泽州置忠昌军,统晋城、端氏、高平、陵川、沁水5县。
元代,境域属晋宁路(治所在今临汾市)。蒙古世祖中统元年(1260),置司侯司,领晋城、高平、阳城、沁水、陵川、端氏6县。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裁司侯司,并裁陵川入晋城,裁端氏入沁水,以泽州领晋城、高平、阳城、沁水4县。至元三十一年(1294),复由晋城析置陵川县,泽州领晋城、高平、阳城、沁水、陵川5县,第一次确立泽州领5县建制,辖区约相当于今晋城市范围。
明清时期。明洪武元年(1368),裁晋城县入泽州,领高平、阳城、沁水、陵川4县,隶平阳府。洪武九年(1376),泽州改为直隶州,属冀南道,隶山西布政使司,领县不变。
清沿明制。雍正六年(1728),升为泽州府,附廓置凤台县。泽州府辖5县: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治所在凤台县。
民国初至新中国成立前。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存县设道。1914年废泽州府,所辖各县归冀宁道,同年改凤台县为晋城县。1930年全省统一废道,5县俱属山西省。抗日战争初期,阎锡山成立7个专署,于长治设第五专署,晋、高、阳、陵、沁5县归属山西省第五专署。日军侵占上党后,曾设上党道,企图统治晋东南。为抗击日军侵略,八路军于1937年底至1938年初挺进敌后,以晋东南为中心逐步建立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属晋冀豫区。1940—1943年,晋、高、阳、沁、陵5县县城,先后被日军占领。为便于发动和组织军民抗日,晋冀鲁豫边区所属的太行行署和太岳行署,除建立高平、陵川、沁水等县抗日县政府外,并在边缘地区设置新县,先后计有:士敏县(以端氏为中心,为纪念爱国将领武士敏而名)、沁(水)南县、晋(城)沁(阳)县、晋(城)北县、晋(城)东县、陵(川)高(平)县、建宁县、阳(城)南县与阳(城)北县。
1945年,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5县相继解放,原置边缘县撤销,恢复原5县建制,其中晋城、高平、阳城属太岳四专属,沁水属太岳二专属,陵川属太行四专署。1948年2月,析晋城县城关区设晋城市,1949年8月撤销,辖区仍归属晋城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9月,山西省设立7个专区,长治专区成立。晋城、高平、阳城、陵川4县属长治专区,沁水县归属翼城临时专区。1950年1月,翼城临时专区撤销,沁水县归属长治专区。1958年,陵川、高平两县并入晋城县,沁水县并入阳城县,境内只设2个县,同年,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晋城、阳城归属晋东南专区。1959年7月,陵川县从晋城县分出,恢复原陵川县建制;1959年10月,沁水县从阳城县分出,恢复原沁水县建制;1961年5月,高平县从晋城县分出,恢复原高平县建制,隶属关系不变。1971年,晋东南专区改为晋东南地区,辖县归属不变。1983年7月,晋城县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由晋东南地区代管。
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升为地级市,原晋城市(县级)分为城区和郊区。原属晋东南地区所辖高平、阳城、陵川、沁水4县划归晋城市管辖。晋城市属山西省管辖。

三、晋城简介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交界处,史称“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1985年建市,总人口219万,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辖城区、泽州、高平、阳城、陵川、沁水6个县(市、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城是全国文明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是联合国老龄所授予的“世界康养示范城市”,也是山西省唯一列入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的城市,素有“凤凰之城”“太行明珠”的美称。

文化厚重,人杰地灵。晋城是“神话之乡”,神农尝百草、舜耕历山、商汤祷雨、愚公移山等美丽传说都发生在这里;阳城析城山就是《山海经》中的昆仑丘,伏羲氏部落曾在此活动;高平羊头山是炎帝部落的聚居地,中华农耕文明从这里开启;陵川棋子山是围棋发源地,箕子曾在此观星谋棋。晋城是“古建博物馆”,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排在全国第4位;现存宋金以前木结构建筑58处,占全国的1/3;还有22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古村落;特别是沁河流域分布着皇城相府、湘峪古堡、柳氏民居、砥洎城等117座古城堡、15万间明清古建筑,享有“西方古堡看欧洲、东方古堡看晋城”的美誉。晋城历来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孔子北游晋国,在此留下“孔子回车”的典故;北宋理学奠基者程颢曾任晋城县令,建程颢书院、传程派理学,形成“人人读书、家家向善”的民风;历史上共走出454位进士、9位状元,明代政治家、财政家、文学家王国光,大清相国、康熙帝师、《康熙字典》总修官陈廷敬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近代以来哺育了“人民作家”赵树理等名人名士。晋城是一片红色沃土,朱德、彭德怀、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建立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抗战名曲《在太行山上》诞生于此;“长江支队”从这里挥师南下、建功八闽。

气候舒适,生态宜人。晋城地处北纬35度黄金宜居带,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太行、太岳、中条三山环抱,沁河、丹河两河纵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1℃,夏均气温22℃,旅游舒适期长达7个月,每年夏季有30万游客在晋城避暑康养;年均降水量680毫米,是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区;森林覆盖率40.3%,城市绿化覆盖率4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8平方米,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可达45000个/cm3,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境内有全国最北的猕猴保护区,华北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以及1万多棵野生红豆杉,有“生物资源宝库”之称;王莽岭、蟒河、珏山等大景区,汇聚了八百里太行之精华,是太行山最绿最美的城市。作为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会址,正在不断丰富“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旅游路网”产品供给体系,全力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叫响叫亮“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

资源富集,匠心独具。晋城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和煤层气生产基地,无烟煤探明储量312.2亿吨,约占全省的1/2、全国的1/4;尤其是3#无烟煤,摸不染手、抱不沾衣、焰如幽兰、发热量高,以“兰花炭”之名享誉中外。煤层气探明储量3706亿方,占全省的1/2以上、全国的2/5以上;2022年产量71.6亿方,“十四五”末可达到100亿方以上。晋城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丰富的药食资源,盛产100多种小杂粮、750多种中药材,陵川连翘、陵川潞党参、阳城山茱萸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蜂蜜、小米、黄梨等养生食品备受青睐。晋城手工业历史悠久,冶铸业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阳阿古剑”就产自这里,明清时期出产了全国2/3的钢针,晋城铁壶等特色佳品广受好评,“九头十八匠”久负盛名;这里是中国最北的丝绸产地,出产的潞绸是中国三大丝绸之一;晋城珐华器与平遥推光漆器、新绛澄泥砚被誉为“山西三宝”。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晋城是山西通往中原城市群和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一小时经济圈内,有郑州、洛阳、新乡、焦作、济源、长治等6座城市,3000万人口,超3万亿GDP。在全省首家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了“两横两纵一环五出口”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郑太高铁开通运行,50分钟到郑州、1个多小时到太原、3个半小时到北京;晋侯高铁正在争取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着力构建高铁十字架构。晋城机场立项获批,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平安和谐,宜居宜业。晋城三次获得“长安杯”,连续八年荣获平安山西建设工作先进市,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十一年排名全省第1;高考连创佳绩,近年来清华、北大录取人数保持在25人左右,近三年培养了5名全省高考状元;全省首家实现小学至高中教育免学费;全国首家实现市域“一元公交”全覆盖;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省级双拥模范城“七连冠”;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全国优化政务(投资)环境优秀城市;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及林业改革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青年发展型城市等国家级改革试点。

聚力转型,动能强劲。聚焦绿色转型的示范城市、能源革命的领跑城市、对外开放的先行城市、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光机电产业的集聚城市、文旅康养的样板城市“六大战略定位”,用好系统化、市场化、生态化、特色化、精细化、品质化“六化工作方法”,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坚持以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加快培育煤层气、光机电、文旅康养、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1+5”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实施总投资超千亿的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建设山水交融的现代化城市;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系统谋划实施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等一批重大牵引性工程,“晋善·晋美·晋城”城市形象更加亮丽。

近年来,晋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方阵。GDP增速连续三年排在全省第1位,总量从2019年的第7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4位,三年净增近1000亿元;人均GDP达到10.5万元,排在全省第1位,比全国高出近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83亿元,三年翻了一番多;县域经济势头强劲,在全省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中,泽州、高平、阳城、沁水4个县(市)连续两年排在前10位;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中,高平、泽州进入百强,阳城、沁水接近百强;新增贷款投放量达到219亿元,两年接近翻番,2023年上半年达到329.3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5倍;年度考核再创佳绩,在2022年全省4大类考核中,我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党建工作、营商环境3项为优秀,专项工作为良好,获得奖励资金全省最多;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获全省优秀等次;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示范区)连续两年考核均为优秀,全省唯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