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素材

鞍山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鞍山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张立同、孙铁珩、戴景瑞、魏毅寅、刘学铭、刘春升、宋余九、李荣和、戴庆山,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鞍山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张立同

张立同(女)(1938.04.14- )航空航天材料专家。生于重庆市,祖籍辽宁海城。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89年4月~1991年1月在美国NASA空间结构材料商业发展中心作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航空航天材料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项目三十余项。上世纪七十年代与企业合作,针对航空熔模铸造叶片大量变形报废等问题,从学科交叉点入手,创新发展的无余量熔模铸造工艺及其相关熔模和陶瓷型壳材料,取代国家需购买的英国“无余量熔模铸造技术秘密”,成功用于引进的斯贝航空发动机中。

孙铁珩

孙铁珩(1938.3.22-2013.07.02)污染生态学、环境工程学专家。辽宁省海城市人。1963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曾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孙铁珩先生长期致力于污染生态学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研究,在建立与发展污水土地处理和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为主体的污染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体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景瑞

戴景瑞(1934.9.1- )玉米遗传育种专家。辽宁省海城市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研究生班。曾任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主要工程科学技术的成就和贡献:始终坚持玉米种质创新,育成多个玉米自交系,应用面积达1.6亿亩以上,亲自育成玉米杂交种十余个,累计推广一亿亩。开创了我国玉米细胞工程育种成功的先例。

魏毅寅

魏毅寅(1962.9.18-),男,汉族,辽宁省台安县人。 制导控制专家。长期从事飞航 设计、制导控制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曾任国家某科技工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多个国家重点型号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并发展了制导与控制回路合成设计方法和飞行参数与发动机一体化控制方法,突破了多项制导控制关键技术,为推动我国制导控制技术的重大进步和多个重点型号研制装备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学铭

刘学铭,1938年生,辽宁省海城市西四刘家村人。1960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现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系主任、教授。著有《无机化学》并获全国综合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还著有《走进化学世界》、《理性的轨道》、《行政管理学》等7部书籍,发表论文百余篇,发表科普文章千余篇,多次获省、部、校奖励,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优秀科普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刘春升

刘春升,1914年生,辽宁省海城市人。1943年毕业于国立东北大学法商学院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解放后曾历任辽北学院教授、东北商业专门学校会计系主任。1953年院校调整后,任东北财经学院会计系、财政信贷系主任。1958年成立辽宁大学,任教务处长和教务长等职。文革后任图书馆馆长。刘春升几十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任教务长期间,亲自组建理科各系,使辽宁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同时负责主持辽宁省历届高校招生考试评卷录取等工作。

宋余九

宋余九,1930年生,辽宁省海城市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1945年至1949年在海城中学、鞍山工专学习。1953年东北工学院冶金系本科毕业。195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1981年至1982年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宋余九多年来一直在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腐蚀与防护、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讲授多门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指导几十名硕士生、博士生及访问学者。

李荣和

李荣和,1937年生,辽宁省海城市人,1960年吉林省农大毕业参加工作。历任吉林省高等院校科研中心主任、教授,兼国家大豆深加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植物蛋白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荣和研制的全干法脱腥保溶大豆蛋白粉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豆蛋白分子降解改性技术获国家三等奖、省一等奖,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戴庆山

戴庆山,1926年生,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人。1951年东北工学院毕业。曾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全国暖通学会委员、陕西省暖通学会主任委员。戴庆山曾参加国家建筑物用空调负荷计算方法项目的研究,此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集体三等奖。参与改进西北铝加工厂,铝喷粉风力输送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在国内外并无先例情况下独立完成,经15年实际运行,效果良好,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鞍山历史沿革

历史归属沿革:千山区境上溯到秦代(公元前221年)、汉代、三国时期、晋代、隋代,其北部(以杨柳河为界,下同)辽东郡襄平县(今辽阳市),南部属新昌县。唐代(公元668年),隶安东都护府辽州城(今辽阳市)。辽代(公元906年),区境北部属东京道辽阳府(今辽阳市),南部属辽阳府海州(今海城市)。金代(1151年),区境北部隶东京道辽阳府,南部属澄州(今海城市)。元代(1206年),区境北部属辽阳路(今辽阳市),南部属海城巡检司。明代(1368年),区境北部属辽中卫(今辽阳市),南部属海州卫(今海城市)。清代(1616年),区境北部属辽阳州(今辽阳市),南部隶海城县。1913年(民国二年)至1937年11月30日,区境北部隶辽阳县,南部属海城县。

1937年12月1日,鞍山实行市制,从辽阳县划入鞍山市13个村,区境北部大部仍隶辽阳县,南部属海城县。1939年10月,从辽阳县第十一区划入鞍山市34个村,余下大部仍属辽阳、海城县所辖。1940年6月1日,伪鞍山市公署将鞍山市划为25个区,其中灵山、兴工、沙河、立山、平山、陶官、丰盛、千山、清河、长大区辖区境40个村屯,区境其余各村中,位于北部的村屯归辽阳县第六、七、十一区管辖,位于南部的村屯属海城县汤岗子区。1946年1月,鞍山市民主政府的第四、五、六、八、九区辖区境37个村屯,其间,区境东部隶辽阳县第六区,西部属辽阳县第七区,南部属海城县第八区所辖。1946年9月至1947年4月,区境30个村屯归国民党鞍山市平山、工业、长甸、丰盛、灵山、陶官、沙河、千山区管辖,其余村屯仍归辽阳县第六、七区和海城县第八区管辖。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废除保甲制,实行区村制,鞍山市千山、工业、沙河区辖区境30个村,区境其余村屯仍归辽阳县第六、七区和海城县第八区管辖。1949年8月12日,辽阳县七岭子区的28个村划归鞍山市,并设鞍山市七岭子区,辽阳县的首山区5个村划归鞍山市沙河区,此次共从辽阳县划入鞍山市39个村。1949年8月20日,海城县汤岗子区6个村划归鞍山市千山区。1949年12月25日,辽阳县12个村划入鞍山市工业区,海城县7个村划归鞍山市千山区。1950年6月30日,鞍山市千山、工业、沙河、七岭子区分别改称鞍山市第一、二、三、四区。1954年1月12日,遵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鞍山市郊区命令》,从辽阳县、海城县划出28个村分别划归鞍山市第一、二、三、四区管辖。直至1956年7月18日,除烟狼寨、孙青、胡家庙、金家岭、谷首峪、洪台沟村外,其余22个村均复归辽阳、海城县所辖。1954年1月12日至1956年7月18日期间,为千山区疆界最大时期。1956年3月,区境内一、二、三、四区划为28个乡(今属千山区境的有22个乡)。

1955年7月21日,撤销鞍山市一、二区合并组建为汤岗子区,辖11个乡;撤销鞍山市第三、四区合并组建千山区,辖9个乡。至1958年11月,区境内有2个区、20个乡、7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11月26日,在人民公社化热潮中,撤销汤岗子、千山区建制,成立政社合一、政企合一的东鞍山(含东鞍山铁矿)、二台子、七岭子、大孤山(含大孤山铁矿)、樱桃园(含樱桃园铁矿)基层社。

1959年2月26日,东鞍山、大孤山、樱桃园3个基层社与其所辖的矿山分开,成立东鞍山、大孤山、二台子、千山人民公社。其中,东鞍山、大孤山公社划归铁东区,二台子公社划归铁西区,樱桃园公社并入千山公社划归立山区。是年8月,立山区成立樱桃园街道办事处。是年10月,立山区成立沙河人民公社。至1960年1月底,区境内有东鞍山、二台子、千山、沙河4个人民公社,79个生产大队,305个生产队,另有大孤山、沙河、樱桃园3个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沿革】1960年2月15日,鞍山市郊区建置,辖东鞍山、二台子、千山、沙河人民公社和大孤山、樱桃园、沙河街道办事处,有79个生产大队。是年3月15日,成立旧堡街道办事处。

1961年5月,东鞍山公社划分为大孤山、唐家房、东鞍山公社,撤销二台子公社,成立宁远屯、宋三台子公社。鞍山市郊区辖大孤山、唐家房、东鞍山、宁远屯、宋三台子、千山、沙河7个公社,有105个生产大队,307个生产队,另有大孤山、沙河、樱桃园、旧堡4个街道办事处。

1962年4月成立南地号街道办事处,1963年先后成立七岭子、汤岗子街道办事处。

1978年8月成立大阳气公社。

1983年l0月撤销社队制,实行乡村制。全区8个农村公社改为乡,125个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下设436个村民小组。

1983年5月,因鞍钢建深沟寺生活区,撤销沙河公社冯宋生产大队。

1983年12月30日,鞍山市郊区更名为旧堡区。

1984年4月,因建湖南居民新区,撤销大孤山乡大石头村。

1985年3月23日,因齐大山矿扩建,撤销沙河乡祁家沟村。

1985年9月21日,宋三台子乡改称宋三台子朝鲜族满族乡。是年7月成立宋三台子街道办事处,9月成立唐家房街道办事处。

1985年底,旧堡区共辖8个乡,123个村民委员会,9个街道办事处,84个居民委员会。

1987年2月27日,撤销汤岗子街道办事处,成立汤岗子镇,辖原汤岗子街道6个居民委员会和由东鞍山乡划出的老虎屯、活龙寨、汤岗子、小岭子村及由鞍山市汤岗子牧场划出的靛池沟、东汤河、西汤河村,共辖7个村,6个居民委员会。

1987年8月24日,因建鞍钢深沟寺居民区需要,撤销沙河乡平山村。

1987年9月19日,撤销宋三台子街道办事处,并入宋三台子朝鲜族满族乡,重新组建宋三台子朝鲜族满族镇(以下简称宋三台子镇);撤销唐家房街道办事处,并入唐家房乡,重新组建唐家房镇。

1988年7月5日,因眼前山铁矿扩建,撤销千山乡洪台沟村。

1993年3月,撤销七岭子街道办事处,并入千山乡,组建千山镇;撤销南地号街道办事处,并入宁远屯乡,重新组建宁远镇(自此称宁远镇)。

1993年11月26日,因建鞍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撤销千山乡汪家峪村。

1994年3月,撤销樱桃园街道办事处,成立齐大山镇。该镇辖原樱桃园街道办事处20个居民委员会和由沙河乡划出的桃山、樱桃园村,由千山镇划出的金家岭、胡家庙、肖家堡子、王家堡子、白家堡子、张家堡子村,共辖8个村、20个居民委员会。与此同时,大孤山、东鞍山、沙河、大阳气乡均撤乡变镇。至此,旧堡区辖汤岗子、宋三台子、唐家房、千山、宁远、齐大山、大孤山、东鞍山、沙河、大阳气10个镇及旧堡、大孤山、沙河3个街道办事处,下辖123个村、109个居民委员会。

1996年6月18日,根据国务院4月19日的批复,鞍山市旧堡区更名为鞍山市千山区。是年12月12日,鞍山市人民政府决定将东鞍山镇高占屯村,宁远镇双台子村划归鞍山市经济开发区(今鞍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年底,千山区辖l0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下辖121个村、123个居民委员会。

1997年6月9日,鞍山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千山镇韩家峪、庙尔台、倪家台村划归千山风景区管理局管辖。是年底,千山区辖118个村。

1998年10月30日,千山区人民政府下发鞍千政复[1998]5号文件,批准汤岗子镇成立鹤临岗村。至此,汤岗子镇辖8个村,千山区辖119个村。

2000年5月10日,市政府决定将大孤山镇上石桥村划归鞍山市千山风景区管理局管辖。至此,大孤山镇辖13个村。是年6月始,大孤山、旧堡、沙河街道办事处根据原居民委分布情况和地缘关系,将原74个居委会划为22个社区居委会。是年底,千山区辖10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18个村、22个社区居委会、65个居民委。

2001年2月20日,鞍山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千山镇魏家屯村划归鞍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辖。至此,千山区辖117个村。

2002年2月,鞍山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沙河镇、沙河街道办事处划归立山区管辖,大孤山镇的高官岭、营城子村、东鞍山镇的后峪村划归铁东区管辖,上石桥村划归千山风景管理局管辖。

2002年3月4日,千山区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大阳气镇,将该镇所属的双楼台、大阳气、包董岳、周家、孙青村划归宁远镇管辖。

2003年9月,千山区人民政府决定合村,东鞍山镇所属的解家村、地所村合并为解家村,鞍山城村、房身村合并为鞍山城村,东河南村、西河南村合并为东西河村,前中所村、后中所村合并为中所屯村;宋三台子朝鲜族镇的烟一、烟二、黄家屯村合并为烟郎寨村,红朝、李朝、小朝村合并为晟新村,联村、吴朝、宋朝合并为鲜明村,达朝、邢朝合并为振丰村;宁远镇的孙青、周家合并为孙周新村;唐家房镇的东果园、西果园合并为果子园村,英家堡、唐家房合并为唐家房村,李氏房、枣峪、文洞沟村合并为李氏房村,网户屯、四家子、学房村合并为网户屯村;大孤山镇的上对桩石、下对桩石村合并为对桩石村,长岭子、下石桥村合并为下石桥村,獐子窝、滕房身村合并为滕房村;汤岗子镇的鹤临岗、靛池沟村合并为靛池沟村,活龙寨、小岭子村合并为大龙岭村,东汤河、西汤河村合并为正汤河村;齐大山镇的金家岭、胡家庙村合并为金胡新村,肖家堡、白家堡村合并为新兴联村,王家堡、张家堡村合并为王家堡村。

2004年9月18日,宋三台子朝鲜族满族镇更名为达道湾镇。

2007年4月10日,齐大山镇新兴联村、金胡新村合并为金胡新村。

2007年底,千山区共辖8个镇,74个村民委员会,2个街道办事处,21个社区。

2010年10月22日,根据鞍委办发[2010]29号文件《鞍山市区划调整方案》,对鞍山市区划进行重新调整。千山区现状面积约430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调整后面积约257.4平方公里,人口10.16万人。将千山区与(汤岗子新城)合并设置,四至范围为北起南三环,南至南台镇,东起大孤山镇、西至鞍海界,本次调整以村为最小单位,区镇面积和人口依据2009年《鞍山统计年鉴》,调后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镇(街道办事处)涉及千山区的有7个,由海城市划入千山区的有2个(为整建制划入的甘泉镇、大屯镇)。

2013年5月23日,根据辽政[2013]95号文件,《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鞍山市城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将铁东区大孤山镇及所属獐子窝村、下石桥村、花麦屯村、对桩石村、摩云山村、果子园村、太平沟村、什间房村、大孤山社区划入千山区、保留镇建制。

2013年6月20日,根据鞍编发[2013]36号文件《关于调整鞍山近海物流港区管理委员会(鞍山汤岗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委员会)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将鞍山近海物流港区管理委员会(鞍山汤岗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委员会)更名为鞍山汤岗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委托鞍山汤岗子新城管理委员会管理。鞍山汤岗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加挂鞍山国际健康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牌子。

2013年6月24日,根据辽政[2013]113号文件,《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鞍山市铁东区千山镇等8个镇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的批复》撤销千山区的汤岗子镇、东鞍山镇,设立千山区汤岗子街道办事处,东鞍山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和驻地不变。

2013年11月15日,根据辽政[2013]229号文件《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鞍山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将千山区对桩石街道办事处所辖摩云山村、果子园村、太平沟村、什间房村4个村划入唐家房镇、将汤岗子街道办事处所辖的靛池沟村、正汤河村2个村及农场社区划入甘泉镇;将甘泉镇所辖的于家沟村、邬家洼村、蔡家堡村、向阳寨村、玉白庄村、三台沟村6个村划入大屯镇;将大屯镇所辖林家村、孟家村、杨家村、祥家村、罗家村5个村划入汤岗子街道办事处。

2019年11月14日,根据鞍政复【2019】32号文件《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鞍山市街道区划调整工作方案的批复》撤销千山区对桩石街道办事处,下辖的4个村、1个社区成建制划入东鞍山街道办事处。

三、鞍山简介

鞍山因钢而立、因钢而兴,具有百年工业历史,素有“祖国钢都、中国钢铁工业摇篮”等美誉,是辽宁省第三大城市,因市区南部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而得名,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东北振兴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市等殊荣。

鞍山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2o10′〜123o41′,北纬40o27′〜41o34′之间,东西最宽133公里,南北最长175公里。地处辽东半岛几何中心,是沈大黄金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是沈阳经济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连接带,辽东半岛南北与东西交通大通道在此交汇。距大连港270公里,距桃仙国际空港90公里,距营口港100公里。铁路、公路网络完善,长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途经鞍山。鞍山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地直飞航线。

鞍山总面积9255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8.4%。其中市区792平方公里。鞍山市地势地貌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属千山山脉延伸部分的山区,一般海拔300〜600米。中部为千山山脉向西部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属低山坡岗丘陵区,一般海拔100〜200米。西部系辽河、浑河、太子河冲积平原,一般海拔5〜20米。

鞍山境内共有5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中小河流66条。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条,为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大洋河;流域面积1000-5000平方公里的中型河流2条,为海城河和哨子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小型河流59条。辽河系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流经鞍山市境内的最大河流。

鞍山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东南部边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照丰富,剧烈的灾害性天气相对较少。鞍山所辖区域虽属同一气候带,但因地理环境(地形、地貌)不同各地气候有所差异。年均降水量为640〜88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次减少;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8.0℃〜9.0℃,东部和东南部山区为6.3℃〜7.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50-2700小时。

鞍山市户籍人口333.4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04%,下辖铁东、铁西、立山、千山4个区,海城市1个县级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2个县,共有55个乡镇、40个街道、830个村、348个社区。除正式行政区划外,鞍山市还设立鞍山市经济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个开发园区。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12大类33种矿产资源,铁、菱镁、滑石、玉石等探明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方解石、地下热水等探明资源储量居全省首位。目前已开发利用矿种28种,其中优势矿产铁矿规模巨大,蕴藏量丰富,保有资源储量88.55亿吨,远景储量200亿吨;菱镁矿规模宏大、质量优良,以晶质菱镁矿为主,保有资源储量24.14亿吨,居全国首位,具世界优势;滑石多为高档滑石矿,质量上乘,驰名中外,资源潜力大,保有储量8184.43万吨,居全国首位;玉石主要产于岫岩地区,以质地细腻湿润、色泽艳丽、晶莹剔透而闻名遐迩,保有资源储量59.79万吨;方解石矿保有储量4568.82万吨。

工业基础雄厚。我市形成了以钢铁、菱镁、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20年钢铁、菱镁、装备制造分别占规上工业比重的55.1%、17.4%和5.6%。钢铁产业,现有规模以上钢铁及深加工企业85户,主导产品涵盖板材深加工、线材深加工、型材深加工、管材深加工、钢结构等门类。鞍钢是鞍山最为鲜明的城市符号,鞍钢国防用钢、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桥梁钢、核电用钢、汽车钢、铁路用钢、家电用钢、能源用钢等产品优势明显,是我国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菱镁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09家,产品以镁质耐火材料、镁建材、镁化工等为主。装备制造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51家,拥有梦网荣信、聚龙股份、森远股份、鞍重股份、福鞍股份、七彩化学、亚世光电等上市公司7户。

科教基础较强。鞍山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360户,院士工作站2家,各类研究院21个。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分别是辽宁科技大学、鞍山师范学院、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51224人。有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生6826人。鞍山职教城是全国最大的职业教育园区之一,集技能人才培养、大学生实训、农转工培训和社会化继续教育培训于一体,规划占地3平方公里,可同时容纳11万学生就读。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国家名胜千山、中华宝玉之都和祖国钢铁之都五大旅游品牌。千山,素有“辽东第一山”之美誉,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佛教与道教共居一山,形成了特有的宗教文化。玉佛寺,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有一尊以重达260.76吨“玉石王”整体浮雕而成的玉佛,荣膺吉尼斯世界之最。汤岗子温泉疗养院是全国四大康复中心之一,汤岗子天然热矿泥被誉为“亚洲第一泥”。以“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为主题的鞍钢工业旅游,是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华宝玉之都岫岩,是中国最大的玉石产地和玉雕工艺品集散地,被中国矿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玉都”。

文化底蕴深厚。鞍山最早的文明可追溯到远古时代,从考古发现的海城小孤山古人类遗址证明,在距今约2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里生息繁衍。有确切文献记载始于战国时期的燕国,隶属于辽东郡。汉代开始土法冶铁,辽金进入极盛时期,冶铁文化历史久远。鞍山英雄辈出,千古功臣张学良、老英雄孟泰、“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当代雷锋”郭明义、“时代楷模”李超等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成为鞍山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鞍山敢为人先、开拓创新,《鞍钢宪法》在我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80年代以西柳服装市场和南台箱包市场为代表的大市场,让海城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市场经济的先锋。以海城高跷秧歌、岫岩剪纸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灿烂多彩,鞍山拥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省首位。鞍山是“评书之乡”,刘兰芳、单田芳等曲艺大师家喻户晓。鞍山是“国球之乡”,马龙、李晓霞、郭跃等组成的“鞍山军团”蜚声海内外。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88.1亿元,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全省第8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全省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4.7亿元,全省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亿元,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8.1%;税收收入131.6亿元,全省第3位,同比下降16%;出口总额153.4亿元,全省第4位,同比下降3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18元,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8元,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10.4%。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