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鹖冠子、春申君、冯绲、王平、李雄、元稹、破山禅师、李长祥、唐甄、王万邦,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达州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鹖冠子
鹖冠子(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賨人,曾流寓楚国,游历西南各地。战国著名思想家、道学家、兵学家,“西南道学鼻祖”,与诸子百家齐名。壮年病,双耳失聪,“居深山,以鹖为冠”,故名。终生不仕,唯著书立说,以大隐著称。哺有学生战国名将庞瑷,著有《鹖冠子》。刘勰、陈子昂、杜甫等人对《鹖冠子》一书博辩宏肆的文辞、天下大同的政治主张称道不已。《汉书·艺文志》有书目《鹖冠子》一篇,列为道家,书尚存。
春申君
春申君(约公元前320—公元前238年),本名黄歇,相传为今四川达州人,万源市、达川区留有出处。楚国丞相,封为春申君,与平原君、信陵君、孟尝君并称战国“四君子”。楚王赐其淮北12县地,即今河南、安徽一带,后改为江东,即今无锡、江苏、上海一带。因故,今上海简称“申”。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名于世。
冯 绲
冯绲(102―167),宕渠人,冯焕之子,东汉名将、车骑将军。少学《春秋》《司马兵法》,乐善好施,举为“孝廉”。其父蒙冤,勇为辩护,调京任右郎中、御史中丞等。奉令督扬州、徐州军事,升任陇西太守、辽东太守,弭除边患。回朝任京兆尹,升任廷尉,继任太常。汉桓帝永寿初年(155),拜为车骑将军,率兵10万之众平定长沙等地叛乱,回朝转河南尹。任内,曾整修宕渠县治地—賨城,并改名为“车骑城”。逝后,汉桓帝命蔡邕为其撰写碑文,名《车骑将军冯绲碑》。今存,收录于《全三国文》。
王 平
王平(?—248),又名王子均,宕渠人,三国时蜀国名将。公元228年正月,任蜀国北伐先锋马谡副将,驻守街亭,马谡舍水上山,举动失宜,王平连劝不听,被魏将张郃断其水源,惨败。唯王平所率千余士兵鸣鼓自持,突围而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拜王平为参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公元243年,任北伐前监军兼镇北大将军。传说其认字几个,却听书不忘,能口授著书。248年病逝军中,准勒石立阙纪念。今屹立于渠县土溪镇青神乡平六村的 “王家坪无名阙”视为“王平阙”。
李 雄
李雄(274―334),字仲俊,李特第三子,宕渠人,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少数民族著名政治家。李特在四川起兵时,被封为前将军。其弟李流病死后,将军权交给侄子李雄,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攻克成都,于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改元晏平。314年,汉中杨虎和梁州张咸先后投奔李雄,成国疆土不断扩大。334年,李雄病卒,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治蜀安邦30年,功勋彪炳史册。
元 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排行老九,祖籍洛阳。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和代表作家之一,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元和十年至十四年(815-819),任通州司马、代理刺史,治理环境、开荒垦地、整顿吏治、筑亭祈福,颇有政绩。与此同时,与江州司马白居易诗歌唱和200余首,在通州形成中国诗歌史上一大文学流派——“次韵酬唱”。819年正月初九离开通州,百姓登高目送,留下元九登高习俗,千古不衰。53岁卒于武昌军节度史任所,追赠尚书右仆射。著有《元氏长庆集》等。
破山禅师
破山禅师(1597—1666),大竹县双拱乡人,法名海明,号旭东,俗名蹇栋宇。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遁入佛门,尔后苦读佛学经典,遍访名师,潜心参悟,足迹几遍湘、鄂、浙、赣。崇祯二年(1629),始布道传法,整修寺院,广收门徒,刊刻经书,一时名声大振。清顺治十年(1653),于梁山县(今重庆梁平区)开创双桂丛林,为双桂堂首任方丈。以偈为诗,一生成诗1300余首。善书法,尤工草书。一生博采众长,门徒众多,声彻遐迩,时称“小释迦”,已被尊为宗教名人载诸多辞典,有《破山禅师语录》传世。
李长祥
李长祥(1610—1673),字研斋,亦字子发,号石井道士,今达州市通川区人,明末抗清英雄、政治家、文学家。少时读书之暇习武艺,崇祯癸酉(1633)中举。崇祯十六年(1643年)举进士,入仕于朝。明亡,与郑成功、张煌言一道誓死抗清,屡仆屡起,抗节不挠。1644年,满清入主中原,时李长祥于浙江沿海辅佐鲁王朱以海,官兵部左侍郎,后移至舟山。清军陷舟山,被俘,羁押于南京。时金陵才女姚淑倾慕其名,携其逃离,遍历宣府大同,复南下百粤。天下大定,方迁居毗陵(今常州市),建桃园草堂,命名“天问阁”。所著《天问阁文集》四卷传世至今,其手抄本藏北京图书馆。
唐 甄
唐甄(1630—1704),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更名甄,别号圃亭,今达州市通川区人,清初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清顺治十四年(1675)中举人,曾于山西长子县任知县10个月。后历经坎坷,穷且益坚,潜心30年,著称《潜书》,“它是数千年中历代圣人思想的一个总结,凝聚着东方哲人智慧的精华”。另著有《春秋述传》《毛诗传笺合义》《潜文》《潜诗》《日记》等,被列为“当代作家第一”。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四大著名启蒙思想家”,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列为对中国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一百位杰出思想家”。
王万邦
王万邦(1760—1827),渠县人,清代著名守台名将,台湾北路协副将。自幼学文习武,好读兵书战册。乾隆四十八年(1783)中武举。嘉庆二十五年(1820)任福建漳州镇平和营游击。其南御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嘉庆帝赐封其武翼大夫。道光元年(1821),奉旨调至台湾彰化协镇都督府任协镇都督,并兼任北路协副将,授职正三品。道光七年(1827),奉旨离台。守台七年,军纪森严,英勇善战,多次抵御倭寇入侵,功绩卓著,深受台湾人民之爱戴,曾五次赐予“奉天诰命”以表彰其功绩。离台后,谢绝入朝,解甲归田,卒于家,享年60余。皇帝下旨追封为武翼骑都尉,立碑修墓,正中高悬“圣旨”,其碑恭楷“皇清诰封武翼骑都尉王公讳万邦老大人墓”,今尚存。
二、达州历史沿革
上古属巴地,夏属梁州,商属雍州。春秋战国属巴国。前314年秦灭巴、蜀,在故賨国地置宕渠县,隶巴郡(今重庆市)。东汉永元二年(90),析宕渠县东置宣汉县(治今达州市通川区)、析宕渠县北置汉昌县(治今巴中市巴州区),隶巴郡。建安六年(201)置巴西郡。建安二十三年(218),置宕渠郡(治賨城),开境内设郡之始,领宕渠、宣汉、汉昌3县,隶益州(治今成都市)。三国蜀章武二年(222)撤宕渠郡,所领3县改隶益州巴西郡(治今南充市阆中县保宁镇)。后主延熙年间(238-257)复置宕渠郡,九年后又废(所领3县改隶巴西郡)。西晋泰始二年(266)巴西郡改隶梁州(今陕西汉中市),宕渠、宣汉、汉昌3县随隶梁州巴西郡。太康元年(280)宣汉县并入宕渠县。元康元年(296)复置宕渠郡和宣汉县,郡领宕渠、宣汉、汉昌(后改名为汉兴)3县。南朝宋时期(420-479)宕渠县仍置,隶梁州南宕渠郡。元嘉十六年(439)南宕渠郡改隶益州,宕渠县随隶益州。同时,于宣汉县地置巴渠郡(治今通川区),领宣汉、始兴、东关、巴渠、始安、晋兴、下蒲7县,隶梁州。南朝齐时期(479-502)南宕渠郡还隶梁州,宕渠县随隶梁州。南朝梁时期开境内设州之始,大同二年(536)废巴渠郡,置万州,辖开巴、新安、宁巴、万荣、巴中、寿阳6郡;新置并州(治今万源市固军乡),次年置邻州(治今大竹县四合场)、渠州。太清元年(547)渠州领北宕渠、景阳2郡,流江县隶北宕渠郡(州、郡、县同治今渠县渠江镇)。西魏初,废邻州,所领郡县改隶渠州。废帝二年(553),改名通州,辖开巴、新宁、寿阳3郡;并置开州(治今开江县先锋乡旧县坝)。恭帝二年(555)置石州(治今宣汉县普光镇)、迁州、罗州(治今达川区桥湾乡)。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北宕渠郡改名流江郡,仍隶渠州。武帝保定四年(564)析罗州置万州(治今达川区桥湾乡)。天和四年(569)废石州;改巴渠郡为三巴郡,隶通州,州领开巴、新宁、临清、三巴4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撤郡,以州领县。通州领石城、三冈、石鼓、东乡、宣汉5县;废万州。开皇五年(585)废并州,宣汉县仍隶通州。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通州改为通川郡,领通川、三冈、石鼓、东乡、宣汉、西流、万世7县;渠州改为宕渠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通川郡改为通州,领通川、宣汉、三冈、石鼓、东乡5县,西流、万世2县改隶开州;宕渠郡改为渠州,领流江、賨城(析流江县地置)、丰乐3县;置南并州,复置邻州、万州。武德三年(620),置南石州;置通州总管府(治今通川区),领通、渠、万、南并、南石、南邻、开、蓬8州,开境内置府之始。武德七年(624),升通州总管府为通州都督府。武德八年(625)置壁州;废南石州入通州、废邻州入渠州。太宗贞观元年(627)废南并州、万州;贞观五年(631)废通州都督府,仍置通州。天宝元年(742)通州改为通川郡,渠州改为邻山郡。肃宗乾元元年(758)改通川郡为通州、邻山郡为渠州。时通州领通川、永穆、山冈、石鼓、东乡、宣汉、新宁、阆英8县;渠州领流江、邻山、大竹3县。五代前蜀(907-925)析渠州置邻州。后蜀(933-965)废邻州入渠州;置明通院(治今万源市固军坝),隶壁州。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改通州为达州。真宗咸平四年(1001)达州隶夔州路(治今奉节县)。神宗熙宁五年(1072)废壁州,明通县(原明通院)改隶达州;熙宁七年,时达州领通川(州治)、永睦、新宁、东乡、巴渠、明通6县;渠州隶梓州路(治今三台县)。钦宗靖康元年(1126)达州治迁于城东50里捍城山。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置渠州军民总管府,十一年(1274)改置渠州安抚司。十五年,达州隶四川南道宣慰司重庆路;十七年,达州治迁回通川(今通川区)。二十年,罢渠州安抚司改置渠州,还治流江县(今渠县渠江镇)。二十二年,达州改隶夔州路,领通川、新宁2县。明洪武九年(1376)通川县省入达州,降州为县(县级,属散州),隶重庆府;撤渠州,改流江县名渠县,大竹、渠县改隶顺庆府广安州(今广安市)。正德九年(1514)复达县为达州,改隶夔州府,领东乡、太平2县。清雍正六年(1728)升达州为直隶州,隶川东道(治今重庆市)。嘉庆七年(1802)升达州为绥定府(治今通川区),领达、东乡、新宁3县;太平县升为太平直隶厅,隶川东道;十八年,大竹、渠县改隶绥定府。道光二年(1822)析太平厅东置城口厅隶川东道,降太平厅为太平县隶绥定府;十五年,城口厅改隶绥定府,时府领达、东乡、新宁、大竹、渠、太平6县和城口厅1厅。1913年,废绥定府,城口厅改县。1914年,东乡县改名宣汉县,太平县改名万源县,新宁县改名开江县,达、宣汉、开江、万源、大竹、渠、城口7县隶东川道。1933年11月,红军入川,置绥定道苏维埃(先治今宣汉双河乡,后移治今通川区蒲家镇),隶川陕省苏维埃,辖达、渠、宣汉、万源、红胜、城口6县。1935年川政统一,置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治今大竹县竹阳镇),辖渠、大竹、邻水、广安、垫江、梁山、长寿7县;置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治今通川区),辖达、宣汉、开江、万源、通江、南江、巴中7县。
1950年1月,成立川北行署区达县分区(治今通川区)和川东行署区大竹分区(治今大竹县)。同年3月,分区改专区,达县专区辖达、宣汉、开江、万源、通江、南江、巴中、平昌8县。大竹专区辖渠、大竹、邻水、广安、垫江、梁山、长寿7县。1952年9月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川东行署区大竹专区分别更名为四川省达县专区和四川省大竹专区。1953年3月撤大竹专区,大竹、渠、邻水3县划归达县专区,时达县专区辖达、宣汉、开江、万源、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大竹、渠、邻水11县。1968年2月专区改地区。1976年1月,析达县城关、南外、北外、西外4个人民公社置达县市(县级),隶达县地区。1978年4月,析万源县白沙、沙滩、石塘、水田、八台、花萼、曹家7个人民公社置白沙工农示范区(县级,治万源市白沙镇),隶达县地区。时达县地区辖1市11县1区。1993年7月撤销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置万源市(县级);达县市更名为达川市(县级);同时析巴中、通江、南江、平昌4县另置巴中地区;达县地区更名为达川地区,辖达川、万源2市和达、宣汉、开江、大竹、渠5县。1999年6月撤销达川地区设达州市(地级市, 2005年迁治通川区西外镇永兴路2号);撤达川市,置达州市通川区;市辖通川区和达、宣汉、开江、渠、大竹5县,代管万源市(县级)。2013年撤销达县设达州市达川区。2015年末,达州市辖通川、达川2区和宣汉、开江、大竹、渠县4县,代管万源市(县级),设8街道、117镇、190乡,共315个乡级行政区。
三、达州简介
达州,地处四川东部,辖4县4区1市(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通川区、达川区、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万源市),辖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537万人,是人口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革命老区,享有“巴人故里、红色达州、中国气都”之称。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达州历为州、郡、府、县所在地,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制史。达州曾是5300多年前古巴人繁衍生息的沃土,媲美三星堆的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见证了远古巴人文明的辉煌历史。达州汉阙存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汉阙群。达州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当年8万多人参加红军,2万多人为国捐躯,孕育了张爱萍、陈伯钧、向守志、魏传统等50多位共和国将军。
环境优美,宜居宜游。达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最高2458.3米、最低222米,明月山、铜锣山、华蓥山纵卧其间。达州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45.6%,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300天以上。达州自然、人文景观异彩纷呈,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资源富集,物产丰饶。达州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是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42种。其中,天然气资源总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200亿立方米,年产量100亿立方米以上,附产硫磺220万吨以上,是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查明煤炭资源储量9.75亿吨,是四川省1/3主焦煤基地之一;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大、质量优,已查明资源储量4.6亿吨,远景储量34.47亿吨;已探明钾盐资源储量近1500万立方米,液态钾盐天然卤水含钾、锶、锂等微量元素,均达到了开发利用的价值,远景潜力巨大。达州还是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乌梅之乡、中国糯米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醪糟之都。
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达州地处中国版图中心,是成渝、关中—天水、大武汉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连接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通江达海的东通道。达州是全国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是四川首批交通强市试点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定位达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达州火车站是西南第四大火车站,成达万、西达渝双高铁将在达州十字交汇,正式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达州金垭机场建成运营,已开通20条航线,通航“北上广深”等20多个大中城市。
产业完备,发展迅速。达州已初步形成以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轻纺服饰、医药健康、绿色建材为主导的“3+3+N”现代产业体系,“2+7”产业园区加速发展,达州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获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称号。达州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地区,粮食产量连续9年居全省第一。大竹县连续多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西部大开发、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在达州交汇叠加,达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抢抓战略机遇,大力推进“157”总体部署,不断强化“示范”担当、放大“中心”优势,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