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素材

最美护士评选先进事迹材料精选

导语:一名真正的好护士不仅是技术上的顶尖人才,而且是最有爱心、最有耐心的。这爱心和耐心是上帝赐给天使的翅膀,是天使带给病人的礼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最美护士”评选先进事迹材料

在护理的女儿国当中,张真是为数不多的“男丁格尔”。阳光,可爱是他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然而工作中的他,却实是一个踏实,敬业,严谨,上进的小伙儿。大学期间,他深深感受到学院浓厚的文化底蕴;更钦佩前辈们对医学事业的奉献,他便立志以前辈们为榜样,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2007年,张真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浓浓的热情服务家乡人民。

新婚男儿援藏区 雪域高原付真情

2013年3月初,刚刚度过新婚蜜月的张真,依依不舍的把身为同行的妻子送上了去北京进修的航班。可刚到月底,就传来了消息??XX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若尔盖,首批派出5名骨干,其中就有张真。

听从祖国的召唤,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张真毫不犹豫的接受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4月的若尔盖,仍是满天白雪,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再加上海拔三千多米的极度缺氧环境,更是给援藏工作增加了难度。但这些仍没能阻止张真开展援藏工作的脚步。

刚到藏区的第二天,他便克服身体的种种不适,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走访和调查,他惊愕的发现藏区缺医少药的现状,护理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积极与院领导沟通交流,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没有像样的工作服,他便自己想办法订购;医务人员欠缺院感意识,他便积极开展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并引进了全院第一瓶手消;操作技能不达标,他便向德医护理部申请操作模拟人,不远万里,亲自带回若尔盖,开展技能培训;管理意识欠缺,他更是积极牵线搭桥,建立起若尔盖护理管理人员与德医护理部和对口专业护士长的联系;又张罗着带领几名护士长到德医进修学习、参观考察。县医院护理部的吴主任工作24年,多年来一直没有机会外出学习,她和几位护士长到德医学习后,感觉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她说,通过与张真交流,她转变了观念,“再忙也不能丢了学习”,以后医院也会尽可能多派人外出学习,多与同行交流,不断提高护理整体水平。

转眼间九个月过去了,张真的援藏工作已临近尾声。在这九个月时间里,县医院的护理质量也在一天天发生着变化:病房整洁了,操作规范了,学习氛围更浓了,护理管理也初现成效了。不仅这样,张真更是与这群朴实的藏区同胞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回想临行的那个早晨,一大群藏区同胞手捧洁白的哈达,香醇的青稞酒,早早的等候在医院门口,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欢送这位为他们带去温暖真情的德医天使。

回到德阳,张真更是得到了双方院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援藏先进个人”。省卫生厅从若尔盖的领导那得到张真的援藏事迹,将他的先进事迹上报于国家卫计委。

爱岗敬业 , 乐于奉献 ,认真践行优质服务核心理念

工作七年来,他一直在血液净化中心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和同事一起,日夜奋斗在一线护理工作中,认真贯彻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为贴心的护理。

肾功衰又被人们称为“不死的癌症”,患者必须定期透析,才能延长其生命。患病后,患者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还有心理压力和家庭压力,到头来往往是人才两空。面对这一特殊的群体,张真没有退却,他和患者交朋友,倾听患者心声,关心鼓励患者,让他们从病痛中走出来,回归社会,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透析病员张某就是其中一位,患病后,妻子离他而去,剩下他和年幼的孩子,加之他的血管条件差,每次透析都会反复穿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度放弃治疗。张真见状后,经常安慰他,鼓励他,生活上给予更多的照顾。同时针对他的血管制订了专门的穿刺方案,并亲自为他穿刺,指导他锻炼血管,通过他的精心护理,患者恢复了治疗疾病的信心,逐渐走出困境。张某多次想感谢张真,但都被他婉言谢拒了,他朴实的说到: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近年来,为提高患者透析质量,他还和同事们一起举办“肾友之家”,通过印发资料,口头宣教,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健康知识,优化透析流程,给患者最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延长患者生命。他多次被评为优质护理服务明星。

多年的付出,张真成为血透室的技术骨干。他团结同事,替领导分忧,得到同事们的充分认可。7年来,他坚持如一,认真践行优质服务的核心理念,没有遭到患者的一次投诉,赢得了患者的认同和信任,更成为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在患者中有着很好的口碑。

钻研学科知识,服务一方百姓,为品牌德医发展添砖加瓦

多年来,在医院和科室领导的关心下,他积极参加本科学习,不断的外出学习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2012年,参加了四川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是医院首名取得crrt专科的护士。学有所得,他把所学到的知识和同事们分享,共同提高,充分发挥crrt在急重症患者的救治作用。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承担起了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每年的蜂蛰伤患者,生命危急,他便主动请缨,连续24小时加班,挽救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被称为病人的“保护神”。

最让人难忘的是他与妻子喜结连理的那晚,更是因为同事加班,存在技术难题,到晚上,仍无法正常运作,病人治疗延后。张真接到电话后,义不容辞的奔赴临床一线,还没来得急脱下新郎礼服的他,已经挽起衣袖,开始工作了。站在他身后的同事们,无不伸起大拇指:张真,好样的!

不仅如此,他还承担起了科室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这远远超出了他所学的专业范畴。从刚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对设备维修和管理游刃有余,这都是他刻苦学习与专研的结果。以前科室设备故障是联系厂家和工程师;现在设备故障了,大家都会找张真。他的付出与努力,换来了同事的信任与赞许。同事们都说:有了张真,再难的问题也不怕!

通过自己的钻研,积极的学习,掌握了血液净化的新技术,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学科发展,在领导的带领下,肾内科学科发展迅速,为品牌德医发展添砖加瓦。张真的默默付出,为他赢得了“十佳护士”的光荣称号。

灾难考验 奉献大爱

2008年5月12日注定是刻骨铭心的,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大地悲鸣,山河破碎。正值班的张真,却不顾个人安危,一面安慰病员,一面结束治疗,与同仁一起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带。而后积极增援急诊科,安置处理病员。同时他还积极申请到抗震救灾一线, 在医院统一安排下,奔赴灾区最前沿,冒着频繁的余震,积极转移救治伤员,为病员的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在前线,更是受到了回良玉总理的慰问,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工作。回到科室后,听从领导的安排,加班加点,免费为灾区病员透析治疗,为患者康复提供了前期保障。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积极参加医院公益事业,助推美丽德医建设

作为一名护士,良好的形象是对患者的尊重和患者对你的信任。多年来,他没有收受患者的红包,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他抵制不正之风, 树立正气,保持正能量。思想上他积极向上,保持跟党走。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医院爱卫运动,主动戒烟,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助推美丽德医建设。他还被评为 “最美德医人。”

张真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无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或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或是在藏区支医中,他都努力践行“医术仁心•关爱生命”核心服务理念,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赢得了领导的肯定,患者的信任。他说;“他会把抗震救灾精神,援藏精神融入到工作中去,用心服务患者,为肾病患者撑起一片蓝天。”

李静评选“南阳最美护士”事迹材料

李静,女,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护士。从事儿科护理工作10年来,李静始终坚持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名患儿。为提高穿刺输液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她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过刻苦钻研,总结出了“食指触压扎针法”,成功率达99%,实现了婴幼儿盲扎和无痛穿刺输液。她“一针见血”的静脉穿刺绝活广受患儿家长的赞誉,月月被评为“最满意护士”。真心诚意地传帮教,被学生评为“最满意的带教老师”。生活中,她还是一名称职的军嫂。丈夫在部队服役,无暇顾及家庭,她家庭重担一人挑,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多次被科室评为“星级护士”。

领导眼中,她是一名技术过硬的好部属。

儿科是个技术性强、风险性高的科室,工作极富挑战性,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很苛刻,面对一个个“掌上明珠”,一块块“心头肉”,稍有失误就会引起患儿家长的不满和责备。李静对待护理工作精益求精,细致入微,从未发生过护患纠纷。为提高穿刺输液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她查阅了大量资料,反复捉摸推敲,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过刻苦钻研,总结出了“食指触压扎针法”,成功率达99%,实现了婴幼儿盲扎和无痛穿刺输液。她“一针见血”的绝活广受科室领导和患儿家长的赞誉。有人说:当护士就是打针输液,可她认为干护理这一行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儿科,一个孩子最少有2个以上大人守着,针还没扎,家长先哭起来。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扎针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感。有一天,李静正在病房做治疗的时候,听到病房外有患儿家长的吵闹声。她出来一看,原来是责任护士在为一名发烧的患儿作静脉穿刺时没有做到一次成功,患儿父母推开那个护士便抱起孩子站在门口指着她破口大骂:“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心疼,拿我们孩子做试验,到底会不会扎针?!还说……”她听着孩子父母的辱骂,看到同事满含泪水的双眼,感觉就像自己被骂一样难受。看着怒不可遏的家长,她几乎用颤抖地声音说:“家长,对不起!让我来给孩子扎,好吗?”。家长看了她一眼,不屑的说:“你能保证一次扎成功吗?如果不能我们就不输液了,找你们领导去!”她诚恳的说:“请相信我,我会尽力的!”一看孩子,10个月大,体重16公斤(相当于4岁孩子的体重),简直是一团肉肉,找遍全身也没有一根像样的血管,原本有点紧张的心顿时咚咚直跳,但看到孩子正在发着烧,她心里十分的着急,当时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让孩子尽快的输上液。他鼓励自己、安慰自己,凭着经验用食指触摸患儿的头部有“沟”的地方,触摸是否有血管,经过反复触摸后,下定决心屏住呼吸开始穿刺,进皮,沿沟缓缓进针,霎时患儿的妈妈激动地说:“回血了,护士,你扎上了!”一旁的患儿父亲也面带愧意地对她说:“李护士,你真是个神针手。孩子胖,针不好扎,我们不该骂护士,你们也不想多给我们扎一针。”此时,其他护士也都松了口气。只见李静熟练地退出针芯,缓缓地送入套管,慢慢地舒了口气,穿刺成功了。回到护士站,她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冷汗,做了个深呼吸,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作为一名护士,李静每天做的都是平凡的事,但她却不断用精湛技术体现着自己的价值。

同事眼中,她是一名热心助人的好姐妹。

在科里,李静总是带着甜美的微笑,是同事眼中公认的好姐妹。她经常说,护理工作不仅仅要求一个人全心全意的投入,还应讲究团队精神。工作中,她认真配合护士长制定各项护理规范和规章制度,并严格实施。积极参与开展各种新护理技术项目,与同事们一起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将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临床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护士,使科内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生活上,她主动关心爱护年轻的护士,耐心地倾听她们诉说自己内心的烦恼,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其排忧解难。2011年科室新分配一名年轻护士,刚工作几个月就感觉自己无法胜任该工作,有了辞职的念头,她知道后,立即和该护士进行了长谈,给她讲了各行工作的艰辛,让她明白父母的期盼,并教会她怎样快速适应手中的工作,姐妹般的关心给了这名新护士信心,温暖的话语融解了姑娘心中的冰,她留了下来,而且很快成了科室里工作出色的护士。

患儿眼中,她是一名和蔼可亲的好阿姨。

儿科是医院中最繁忙的科室,24小时值班,工作量大,但李静并没有因为超负荷的工作而减少对工作的热情,而是把每一名患儿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关心和爱护,不断地改善服务、提高技术。有一次,科里来了一位3个多月大的患儿。因其父亲公司忙,上午不能来院陪护,而孩子头部血管不好扎针,每天都要扎脚,须有一人扶着脚才行。孩子的母亲说等下午孩子的父亲来了再输。李静怕耽误孩子的治疗,就说服其母亲上午按时输液,并亲自扶着患儿的脚,等孩子输完液,才离开病房。中午下班时孩子父亲匆匆赶来,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感动,非要请李静吃饭以示谢意,但被婉言谢绝了。熟悉李静的人都知道她的护士服口袋里总是装着几块糖果。遇到不配合治疗或是哭闹厉害的患儿,她总会掏出一块拿在手里,像哄自己的孩子一样说:“你表现好了,阿姨给你糖吃!”看似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却让许许多多怕扎针的患儿少了些恐惧感,多了些对护理人员的亲近感。她每一次走进病房,患儿们都会高兴地叫她“李阿姨,李阿姨……”

丈夫眼中,她是一名无怨无悔的贤内助。

丈夫作为一名现役军人,平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部队工作中,对自己家庭的顾及少之又少。这一点,身为军嫂的李静没有丝毫怨言。她深知,嫁给一名军人就意味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幸劳和情感。由于丈夫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和大部分军人家庭一样,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花前月下,如胶似漆,形影相伴。但她们却相互牵挂思念,相互理解支持,心灵相通。都说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作为一名军嫂,李静在默默奉献中支持丈夫建功立业,勇敢地挑起家庭的重任,做丈夫的坚强后盾,始终如一支持和鼓励着丈夫好好工作,从不拖丈夫后腿。孩子出生,对别人来说是件很高兴的事情,可成了小两口的难题,因为没人带。她一个人要上班,要带孩子,还要做家务,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有时自己遇到困难了都偷偷的哭,且不说身体的劳累,内心的煎熬就差点把她整个人给击垮。每次给丈夫打电话又不能多讲,怕他因牵挂家庭影响部队工作。每次哭过之后擦干眼泪,依然微笑着面对生活,一个人默默地承担家里大小事,从未因孩子和家庭拖过丈夫的后腿,更未耽误过工作。每当丈夫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她就非常的高兴,觉得自己选择是对的,付出也是值得的。作为军人的妻子,她践行着军嫂特有的无私奉献精神,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地支持丈夫的工作。

儿子眼中,她是一个关心甚少的“坏”妈妈。

李静不仅是一名护士,还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当工作与家庭发生冲突时,她满怀对家人、亲人的愧疚,选择了工作,选择了付出,选择了奉献。为了干好工作,怀孕时,她就经常挺着个大肚子在病房里匆匆的跑来跑去,尽管经常出现妊娠反应,但她仍然这样,一直坚持到临产。儿子出生后,由于家里老人都不在身边,孩子只能交由一位年纪较大的亲戚照看,她每天早出晚归,难以尽到一个母亲的职责。现在,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了,为了不耽误工作,每天睡意朦胧的儿子总是第一个被送进幼儿园,无论是寒风凛冽的冬天,还是赤日炎炎的夏天,甚至儿子生病发烧也不例外。每次儿子总是可怜巴巴的说:“妈妈,你早点来接我。”但儿子经常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有时还得托邻居、朋友接。去年冬天,正在上班的李静接到孩子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她儿子发烧了,大半天都没有吃东西,要她赶紧去幼儿园接孩子去医院看看。但此时科里病号多、护士少,她不可能丢下正在治疗的患儿回去接儿子。她恳求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吃点退烧药,并再三嘱咐多让孩子喝点水。后来,孩子的体温烧到了39度,持续不退。幼儿园的老师急忙将孩子送到李静所在的医院。到医院后,她的儿子已经出现四肢抖动、意识模糊的症状,看着儿子被烧的红红的脸蛋儿,听着儿子呻吟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她眼里的泪水如同泄了闸了河水一样流了出来。许多患儿的家长见到这一幕,也都感动得眼睛湿润了。此时,送孩子来医院的老师还是忍不住的报怨了一句:“真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护士,为了工作,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要了!”是的,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工作中她想的最多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住院治疗的患儿。因为,她是一名护士,一个白衣天使。

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李静就是这样的护士。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善良的心描摹者“最美护士“的形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