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瞄准扶贫对象,分类施策,不能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乡镇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1】
2017年9月,固原市委启动实施了农村“两个带头人”工程(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培育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两个带头人”组织协调、示范带动作用,达到了抓党建促发展促脱贫的目的。
一、主要做法
静态抓。一是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将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村级后备干部纳入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对所有村党支部书记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先后调整村党支部书记64名。采取“三推两考一培养”措施,确定1795名村级后备干部。选派第一书记735名,制定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建立实绩台账,将第一书记与派驻单位定点帮扶责任捆绑起来,对作用发挥不好的231名第一书记发函到派驻单位进行调整。二是培育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围绕“3+X”产业,对全市建立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农村致富能人和有一定产业发展形态的致富能人进行了摸底,实施“乡里菁英”回归计划,建立农村致富带头人信息库和台账,确定致富带头人3506名。开设优惠政策扶持、项目资金倾斜、资源享用优先“三个通道”,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动态抓。一是先进更先进。组织185名村党组织带头人到市外党建工作突出、产业发展好的村学习经验;分片区召开座谈会对第一书记进行全员化培训;将第一书记覆盖区域分成119个片区,定期组织交流学习。组织180名涉农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负责人到外地观摩学习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二是先进带后进。组织农村“两个带头人”巡回讲堂,选派拔尖致富带头人393名,分类别进村“现身说法”723场次,培训群众3.5万人。围绕20多个职业工种共培训劳动力6.5万人,鉴定4.9万人,颁发资格证1.8万人,努力把农村人口变成农村实用人才。三是后进赶先进。在“两个带头人”带动下,广大群众主动观摩学习,争取贷款,加入合作社,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大转变。
外力促内力。一是建立领导干部包抓责任制。实行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抓县(区)、其他厅级领导包抓乡镇、市直部门局长包抓村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市、县(区)3万余名机关事业干部进村联户,贫困村、贫困户不销号不脱钩。二是实行技术人才结对帮扶。开展“百名农业专家进农户”活动,对全市244家企业、园区、合作社和种养大户进行“点对点”服务;选派678名科技特派员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结对子”。三是创建示范点带动。2015年,市级层面确定了100个示范村,今年,以150个脱贫销号村为重点,确定11个示范乡镇、70个示范村,示范带动县乡村深入推进“两个带头人”工程。
二、成效启示
一是调动了人的核心因素。“两个带头人”工程实施中,领导干部包抓、机关干部联户、技术人员结对,与精准脱贫捆绑起来,抓“两个带头人”工程,促进先进更先进、先进带后进,破除了群众怕风险、怕失败的思想,打通了政策、项目、资金与群众之间的“梗阻”,鼓起了增收致富的精气神。
二是推动了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两个带头人”工程有力地推动了“3+X”产业模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15年,126个重点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由34.5万人下降到26.7万人。今年第一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了全区第一的良好势头。
三是建强了村党组织。结合“两个带头人”工程,认真落实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议政日、村务监督等制度,全面推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134”机制,大力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落实为民服务专项资金、村级办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为推动精准脱贫创造了良好环境。
【乡镇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2】
当前脱贫攻坚推进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值得各级关注和重视。
一、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基础还有待进一步筑牢。今年,全国正值区县、乡镇和村三级换届,通过与个别区县、乡镇、村支“两委”干部交谈了解,大家对贫困户越线脱贫感到信心十足,但对于贫困户脱贫越线后如何有效的防止返贫的思考不多,对真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扶贫理念认识还不足,个别基层干部仅仅满足于算“经济账”、“收入账”,喜好短平快的扶贫效应,而忽视了建立长效机制的“造血式”扶贫。
二、贫困村的帮扶力量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各区县驻村工作队整体发展不平衡,存在忽热忽冷,重“量”轻“质”的现象。一是结对帮扶人工作还不到位。春节后,少数结对帮扶人还未深入到贫困户家走访;少数已经进村入户的帮扶干部也是做做样子,个别干部甚至有船到码头车到岸的思想,还未厘清2017年帮扶贫困户脱贫越线的办法。二是驻村工作队制度落实不好。少数驻村工作队把派驻工作当成一般性任务,对自身职责、工作任务不了解,没有积极主动同乡镇、村制定脱贫措施,开展工作的能力较弱。有的驻村工作队没有坚持多数时间吃住、工作在村,有的身去心不去,工作重心尚未沉下去。三是第一书记对贫困村脱贫发展思路不清晰。个别第一书记没有真正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中去,工作存在应付现象,对贫困村的脱贫规划不清、思路不明,对贫困户如何增收的措施还没有深入思考。四是帮扶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贫困户的帮扶人是本村的村支“两委”干部、村赤脚医生,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让普通农户帮带贫困户的“邻帮邻”情况,帮扶效果不好。
三、稳定脱贫增收的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做实。一是“输血式”扶贫的多,“造血式”扶贫的少。部分区县依然是“慰问式”扶贫,持续的产业扶持措施少,部分贫困村存在干部“点菜”、群众“下厨”的现象。二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今年拟脱贫越线的贫困户多为送鸡苗、鸭苗、猪仔的老套路,只注重当前能够脱贫越线的短、平、快种养殖项目,缺乏真正长效脱贫的招数。三是劳务收入不确定性增大。多数贫困户的主要收入依靠务工,往年春节还没结束,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都已经外出。而今年到调查组进村入户时,多数拟外出打工人员还停留在家等盼,他们担心今年务工收入会大幅减少。四是贫困群众技能普遍缺乏。在与拟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座谈中,多数群众无技术,外出务工靠下苦力、收入低,参加培训又担心失去挣钱机会。
四、对特殊贫困户的关注还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是低保兜底一“兜”了之。调查中,少数区县和乡镇对“两线合一”低保群体没有新的增收措施,同时对个别贫困户情况了解不细,机械的套用低保标准、条件,出现了应保未保现象。二是对因病致贫贫困户措施不多。因病致贫贫困户多为重病、大病、特病、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服药,现行农村医保政策报销比例少,许多贫困户又不够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的条件,部分区县对此没有更加具体、更加实在的举措,致使因病致贫贫困户脱贫难度大,脱贫标准低。
五、动态识别精准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正按照国家安排进行新一轮动态识别调整,但在督查中发现,从村到乡镇到区县,个别干部对此重视不够,不愿意触及新的矛盾,只愿做减法,不愿做加法,不希望新增返贫人口,致使个别贫困人口得不到及时扶持。同时,为了照顾个别家庭子女入学,对该清理出去的也未及时清退出建档立卡系统。
脱贫攻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各级务必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少说多干,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一步凝聚共识、厘清思路、锁定目标,强化责任,坚决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以会代训组织各种类型的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分层次组织党政负责同志、分管扶贫工作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提升扶贫攻坚能力》专题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交流经验,研讨问题,研究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途径和方式。
(二)层层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将脱贫攻坚目标逐级逐年分解,层层签订年度扶贫攻坚目标责任书,把贫困人口越线、贫困村脱贫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年度,各个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加大对下一级目标任务推进和完成情况督促检查,加大执纪问责力度,确保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坚决防止和杜绝数字脱贫、假脱贫。
(三)强化精准脱贫政策落地的督查。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各省区市、各区县和乡镇,都围绕脱贫攻坚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是否真正落地到贫困村、贫困户手中,还需要各级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的督导力度,随时随地对上年度执行文件精神情况进行 “回头看”,确保精准扶贫政策、尤其是产业、搬迁、教育、医疗等政策到户到人。
(四)进一步明确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责任。各级结合去年实施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中,驻村工作队的职能职责、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规定,真正确保驻村干部“住得下,留得住,会干事,干成事”。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组)成员职责任务、培训管理、考核奖励等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强化执纪问责,坚决杜绝随意脱岗、工作敷衍、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实的情况发生。
(五)建立常态化督查工作机制。结合今年区县、乡镇和村三级换届,联合纪检监察、组织部、财政、审计等部门,把执纪问责、督查考核、资金监管等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定期与不定期、专项与综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单独与相关部门联合等相结合的形式督导。既督查今年脱贫的贫困区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也督查去年销号的贫困区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做到工作要求不变,工作力度不减,督查考核结果同等对待,确保高质量地全面完成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
(六)及时宣传表彰脱贫攻坚先进典型。通过各类媒体、扶贫信息网站集中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结合“10.17”扶贫日纪念动,对近年来、尤其是去年脱贫攻坚以来,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切实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凝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