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素材

个人三讲话一通报对照检查材料二侧

 创新举措,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开发工作是大势所趋,现如今有几个观点值得我们,尤其是我们的共产党员干部去思考。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个人三讲话一通报对照检查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三讲话一通报对照检查材料1】

去年8月,永平精准扶贫工作正式启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社会各界力量、农村基层群众广泛参与到了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民生战役中,齐谋划、共作为,举全县之力、聚各方之财、集全民之智,形成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大格局,汇聚起了合力攻坚的强大正能量,但认真总结反思,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

第一,信念不够坚定。这个问题在县、乡、村三级干部中都有不同程度体现,有部分干部对扶贫工作的认识还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知道扶贫、知道要扶贫,但对扶贫这一民生任务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到位,典型体现就是县委、县政府火急、扶贫干部着急、贫困群众不急,部分干部集中攻坚、全力攻坚的意识不够强烈,工作松松垮垮,不积极不主动,群众的主动性也跟着受影响,导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念不够坚定。

第二,措施不够精准。扶贫对象尚未做到完全精准,少部分建档立卡工作不够实、不够细,“应扶未扶”的情况没有完全解决。比如,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反馈,全县有60人贫困对象不精准。4月13日全县扶贫推进会召开后,在跟进贫困村精准脱贫方案制定中发现,还有很大部分村方案不成熟、措施不精准,规划到村、项目资金到村到户精准对接不够,导致资金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缓慢,感觉就是有了开场白,却没有唱好下脚戏。比如,有的乡镇和村组规划设计滞后,影响项目启动和施工建设。

第三,统筹不够有力。全县各级干部普遍存在对脱贫攻坚政策没有吃透的现象,导致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遭遇政策边际效应递减。仍然存在群众咨询工作队员、工作队员讲不清楚,工作队员咨询乡镇扶贫办、乡镇扶贫办说不明白,乡镇扶贫办咨询县扶贫指挥中心、县扶贫指挥中心解答不了的情形,这就导致从上到下在政策执行上难以统筹,就有可能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导致基层工作人员无所适从。另一个体现就是,一方面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大家都在叫苦,没有人干事、没有钱办事;另一方面县、乡、村三级工作对接不够,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第四,落实不够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必然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所以,这个方面主要体现在责任落实上。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负总责、乡镇负主责、村组抓落实,这是大的责任分工,从细化上讲,还有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关系。但在具体工作,不难发现,有的干部、村组对扶贫工作责任认识不到位、不清晰,存在群众看村干部、村干部看工作队员、工作队员看乡镇、乡镇看县领导的现象,在工作落实上等安排、靠安排、后知后觉的情况突出,工作开展过度依靠上级推动。

问题是事物发展的导向。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来分析看待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着力在发展中破解发展难题。就永平扶贫来说,当前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首先,要坚定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信念。脱贫攻坚事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第一民生工程,更是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来不得半点含糊,必须以决战决胜的信念打赢这场硬仗。全县广大扶贫干部要坚定决战决胜的信念,关键一点就是要正确对待扶贫、正确对待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消除“畏难情绪”。一方面,要辩证看待扶贫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必要选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搞脱贫攻坚战,就是要在一定时间段和现有标准内消除面上、量上的贫困,但并不等于彻底消除了贫困,因为事物的发展有其曲折性和历史性。另一方面,要转变观念,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扶贫机遇条件,不要光叫苦叫难,要把“向外看”与“看自己”结合起来,从现有的人、财、物上做文章,既要纵向整合中央和省州县各级资源,又要加强部门与部门的横向沟通,更要强化内部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强上下左右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着力破解基层扶贫“小马拉大车”的难题。

其次,要践行实事求是和苦干实干精神。实事求是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关键前提,苦干实干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坚实保障,一定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关于实事求是,中央提倡的精准脱贫,“精准”二字体现的就是这种精神。当前,全县扶贫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产业发展突破难,大部分村产业发展主要还是基于核桃、烤烟、畜牧“老三样”,新培育的特色产业少,优势不明显。如何实事求是地破解这个难题,实现精准扶贫?还是要立足于大农业的县情,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比如,在市场萎缩、核桃降价的背景下,要控制总量、提质增效,注重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注重发展承接产业。再比如,扶贫中大量发展肉牛养殖、生猪养殖产业,就要注重市场导向,解决好产销问题,防止养而不富。关于苦干实干,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承,脱贫攻坚的工作在一线、问题困难也在一线,广大扶贫干部自然要俯身基层、在最前沿解决问题。我们现在的条件比上个世纪70、80年代要强要好得多,广大扶贫干部要发扬有问题努力克服解决的精神,自觉发扬苦干实干精神,力争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作为、有贡献。

第三,要打通县、乡、村三个关键节点。目前,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正常运转,各项制度机制不断健全,人力、物力、财力得到不断匹配加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但从近期扶贫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发现,县、乡、村三级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以贯之的扶贫政策落实“绿色通道”。突出表现:县扶贫指挥中心扶贫政策掌握还不够精细,作为全县扶贫“总指挥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策统一指令、大局统筹协调、技术把关指导等有待加强;乡镇组织机构不健全,迟迟没有成立对口扶贫指挥中心,没有充分整合各方面人才,政策吃不透、吃不准,对上空挡,对下指挥调度无力;村级人多事杂,有多级驻村工作队员,没有摆布好挂钩单位与村“两委”的关系,存在工作推、等、靠情况,造成政策末梢执行疲软。当前,县扶贫指挥中心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学习政策、吃透政策,才能把握和落实好政策。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理顺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调查研究,多到基层查看、听取、指导扶贫工作。各乡镇要尽快完善组织机构,进一步整合扶贫队伍,强化政策理论学习,强化对上和对下的衔接。各村要理顺工作关系,加强与乡镇和县级挂钩部门的对接联系,打通扶贫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此外,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要充分发挥逼上级、促中间、带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既要把“肩膀”送进去,也要让贫困群众要把“脱贫的重任”扛起来。

第四,要强化队伍、制度、纪律、党建保障。关于队伍保障,要进一步调整充实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伍,同时县级挂钩部门要创新工作方法,在扶贫队伍上给予保障。比如,县民政局挂钩龙街镇上村村,除下派2名帮扶队员长期驻村外,局里其他包户干部每2名一周轮流驻村工作,保证了长期有4名干部在村上搞扶贫工作,这个经验就很值得借鉴。关于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有关配套制度,比如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队员请销假管理等制度,力争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关于纪律保障,要进一步强化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县扶贫指挥中心巡回检查督导组要加强巡回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发现一起整治一起,为扶贫工作开展营造一个规范、有序、健康的环境。关于党建保障,要进一步推进党建与扶贫双推进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坚强核心作用。

【个人三讲话一通报对照检查材料2】

党中央吹响脱贫攻坚工作的号角,要求在2020年前消除贫困,同步奔小康。国家为这场战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在政策扶持上给予了大量倾斜,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大战役。创新举措,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开发工作是大势所趋,现如今有几个观点值得我们去思考。

扶贫先扶“智”。贫困户中,除极少数是因病致贫和自然条件差造成贫困外,极大多数是贫困户视野不开阔,没有一技之长,干事创业“怕”字当头造成的;面对大好的国家扶持政策,却瞻前顾后,顿步不前,怕担风险,不敢投资创业;整天沉溺在有吃有喝有衣穿的日子,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殊不知早已沦落为低收入的贫困户;部分贫困户都是因贫困不谋发展、固步自封、不愿干事、怕干事、怕担风险、不学技术,从而导致贫困。所以,帮助他们脱贫,要加大对他们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扶持一部分人,带他们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视野,刺激思维,掌握一门实用技术,通过技术赚钱,从而摆脱靠山吃山的窘境。

扶贫先治“懒”。部分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干部送小康,整天无所事事,怕苦怕累,不想方法挣钱,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无病无灾,不愿劳作;总想着国家政策好,没吃的有国家救济粮,没喝的用的低保救济,反正饿不死人,“懒”得理直气壮、“懒”得理由充足。针对此类人群,刚柔并济,采取督促和引导的办法,让他们动起来,凭自己的双手和政策的扶持摆脱贫困。

扶贫先扶“志”。贫困户中很多对生活没有信心、混日子、得过且过。想好的事,往往半途而废,浅尝辄止;或者小利即足,不思扩大,有的失败一次,就不敢再尝试。对于此类人群,要激励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帮助他们制定脱贫计划、具体措施,督促他们从小事做起,发展小产业。

扶贫要做到“传”“帮”“带”。多传授给脱贫致富的思路、脱贫发展的方法、致富的技术和方法,让贫困户想致富、有能力致富;在“帮”字上下功夫,助其“造血”,使其自行克服困难,勇闯难关,不等不靠不依不赖发展;突出“带”的效果,对贫困户实行分类扶贫,每类贫困户先通过项目扶持部分人先发展起来,通过贫困户的发展,让观望的贫困户觉醒,引起带动效应,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脱贫的目的。

总之,贫困户的脱贫任务重,时间紧,贫困类别多样,我们一定要因户施策,打赢打胜这场硬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