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素材

干部为官不为对照检查材料【精华篇】

干部就是要干事,如果只是做太平官、潇洒官,实在对不起这个“干”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干部为官不为对照检查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干部为官不为对照检查材料【篇一】

遏制“为官不为”现象,必须牢牢把握住制度建设这一根本,着力健全五大制度体系,提供权责清晰、奖罚有力的制度保障,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打造一支想干事、干成事、会干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

1.健全价值体系,解决为谁而为的认识问题。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筑牢“为官有为”的行动基础。一是思想引领。依托创新发展论坛、领导干部培训班、党员电教频道等载体,激发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中央精神的动力与热情,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群众观。二是历史引领。每年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学习体验活动,通过现场学习和亲身体验,缅怀革命先烈的革命激情,净化心灵、坚定信念。三是道德引领。把道德监督制度作为“为官不为”的屏障,加强领导干部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干部不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对职位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完善干部考德工作,加入“为官不作为”“为官不尽责”相关内容,采取反向测评、上下询访等方式,对干部进行道德监督,让干部不作为无所遁形。

2.强化责任体系,解决为与不为的界定问题。正确处理依法行政和“为官不为”的关系,以依法行政为根本,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责任体系,从权责划分上预防不作为现象的发生。一是明晰岗位职责。开展岗位职责分析,由各地各单位根据“三定”方案,分析各岗位的具体职责,明晰能力要求,使每个位置都有清晰的权责,为干部的“为”指明方向和依据,提供支撑和保障,让“不为”的干部露出水面、感到可耻。二是实行标杆管理。按照“高点定位、适当加压、鼓励创新”的原则,科学设置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指标任务,按照时间节点逐项分解成季度目标、月度计划,适时进行抽查和通报,以加压负重倒逼干部实际作为。三是晒出“负面清单”。梳理归纳领导干部岗位不作为的具体表现,引导干部随时“自我体检”,及时“自我修复”。同时,邀请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前来搞“开门活动”,鞭策干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3.修正权力体系,解决为有过失的问责问题。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而甩开膀子就需要制度来化解干部的责任风险,让干部减少后顾之忧。一是敢于放权。大胆放心地给干部布置任务,不盲目地干预下级的各项决策,更不超越权限、越级指挥,增强干部的主体意识,提升干部主动作为的自觉性。二是宽容失败。保护敢闯敢试的干部,尤其是保护在改革探索中受到挫折、有些失误的干部,不将其“一棒子打死”。尝试建立试错免责机制,最大限度地宽容理解干部,有时还要主动为干部承担责任,避免“大干大错、小干小错、不干无错”挫伤干事者的积极性。三是鼓励创新。引导干部在遵守原则、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区域实际,加快改革进程,创造性开展工作。对于那些工作中主动作为、敢于探索、取得成绩的干部要表彰表扬,对改革创新成效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提拔重用。

4.完善考核体系,解决所为好坏的标准问题。考核是“指挥棒”。官员是为还是不为,归根到底要靠考核指引。这就需要强化对干部“所作所为”的考核,引导干部努力作为。一是树立实绩导向。围绕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实绩的新要求,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工作,根据干部岗位职责、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等,构建起干部个人承诺、主管领导点诺、集体商议定诺、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实绩承诺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惩戒奖学等有效衔接,坚决让其成为决定干部升降去留的一把主要尺子,鞭策干部始终保持率先争先的气势和劲头。二是加强综合研判。围绕配强合力干事的好班子,选准真抓实干的好干部,加强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工作,把实绩考核结果作为研判干部的主要依据和支撑,注重在重要时刻、重大项目中观察识别干部,为那些敢于负责、敢抓敢管,但得票不高、考核结果失真的干部主持公道,加强综合分析研判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三是加大奖惩力度。在政治激励上,把位置留给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留给敢于拼搏、敢于攻坚的人,留给一心为民、百姓认可的人。对那些鉴定为“不为”的干部,不列入提拔重用的对象,并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组织调整等方式严格追究责任。在物质激励上,积极推行绩效工资,公开透明地科学设置对标找差等奖金奖项,用经济手段激发干部干事激情,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正向激励效应。

5.做实关爱体系,解决主动作为的氛围问题。一个良好的干事氛围,能够激励“有为”、鞭策“不为”。一是加大交流力度。适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注重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加快干部适岗性、适需性研究,防止干部因长期从事一项工作而产生麻痹、懈怠、疲惫,让干部重燃奋斗激情。二是注重人文关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通过落实公休假期制度、帮助干部解决困难等途径,让干部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同时,积极塑造领导干部的阳光心态,引导干部正确对待社会压力和地位变更。三是突出能力建设。紧密结合综合分析研判,找准班子和干部在能力建设上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锻炼工作。注重开展实践锻炼,积极选派不同层面、不同特长的干部到重点工程、征地动迁、项目建设等一线开展工作,让他们在破解难题、勇闯新路中增长才干。四是加强舆论引导。完善网络回应机制,通过良性的网络互动,把舆论的关注点从对有过失干部的批评和指责转移到对工作失败原因和对策的讨论上来,营造相对宽松、支持创业的社会环境,扫除干部“污名化”阴霾,使大家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

干部为官不为对照检查材料【篇二】

“为官不为”是个老问题。面对驰而不息的作风建设、清风劲吹的政治生态,少数人又给为官不为找到了新借口。或是抱怨“官不聊生”,没有了干劲;或是嘀咕“束手束脚”,丢了精气神;或是吐槽“多干多错”,玩起大撒把。“嘻嘻哈哈打圆场,嗯嗯啊啊充呆汉”“遇见难题绕着走,碰到矛盾就溜边”,老百姓用顺口溜生动刻画出这些庸官们的消极状态。

公允地讲,当干部确实不容易。中国历来有“当官要为民做主”的传统,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家家户户,凡事都习惯找“包大人”。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各种规矩多,都是困扰各级干部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中央都看到了,也正在想办法循序渐进地解决,像最近县以下机关实施“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的改革,就是保证干部干事创业心无旁骛、后顾无忧的重要举措。

反“四风”对干部是不是苛求?说得明白,“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很多要求早就有了,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只要不出腐败问题,所有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与其主动作为担风险,莫如平平安安混日子。这种把作为跟风险捆绑在一起的思维,实际上是将做清官与当庸官混为一谈。

干部就是要干事,如果只是做太平官、潇洒官,实在对不起这个“干”字。邓小平曾批评一些干部“把文件传过来传过去,尽画圈”“有的事画圈画了半年还解决不了,究竟是赞成还是反对,也不知道”。作风建设久久为功,“干”是基本要求。如果“不贪不占也不干”,谈何务实,又遑论为民?今年,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成为十八大后首个因玩忽职守而获刑的省部级官员,也正是一个警示。

要做到为官有为,离不开良好心态,其中重要一点,是要正确看待个人待遇、合理预期个人所得。平心而论,公职人员的待遇,可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稳定性高、保障较好。更何况,对于党员干部,利益不是唯一坐标、金钱更非最高标尺。有基层干部就感慨,虽然工作繁忙、工资不高,但每次为群众解决了问题,“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宋神宗时的宰相王圭,“以其上殿进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曰已得圣旨也”,被时人称为“三旨相公”讽其失职。封建官吏尚难免因庸被讥,处身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区间,今天的干部更要时时自警。“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的这句提醒,应当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激励自我的座右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