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素材

村十星级文明户事迹材料精选

 文明户是和谐的,是幸福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是村十星级文明户事迹材料,快来围观吧。

村十星级文明户事迹材料【篇一】

西宁有这样一家人,从1995年开始一家人办了份家庭报纸,目前已经出了20余期。不仅如此,这个有14口人的大家庭还办了一台春节家庭喜乐会。喜乐会上,他们包饺子,玩游戏,共唱名为《我爱我的家》的家歌。一个大家庭,十几个成员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在当今社会实属和谐之音,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家一起办家报,创家歌,把日子过得多姿多彩,让人在称赞之余,又生出羡慕,这就是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祝方太一家。

祝方太家庭三代共有15口人,多年来,全家人团结和睦、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积极进取,努力丰富家庭文化生活,创建和谐家庭。祝方太,余昌桂老两口退休前都在省市文化部门工作,这也为这个家庭建立独具特色的家庭文化奠定了基础。

1995年7月,为了更好的促进家庭文化建设,在全家人的倡议下,一份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祝家《家报》试刊号问世了,从此,一期接着一期,凝聚着家中每个成员的深情和厚爱,《家报》紧紧围绕家庭文明建设,自己撰稿、自己编辑、自己打印,从“谈心亭”到“家常话”,从“个人谈家”到“读者来信”,从“书画欣赏”到年年评比的“家庭十大新闻”,有的写教子,有的写妻颂,有的写母子情,有的写姑嫂爱,《家报》成为全家人抒怀和练笔的一块阵地,成为家庭成员相互沟通的桥梁。

十多年来,《家报》的内容不断丰富多彩,形式更加生动活泼,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到目前为止,《家报》已先后印发20余期,《家报》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读者也由过去仅限于家庭成员和直系亲属逐步扩大到家庭成员的朋友、领导,原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曲青山对《家报》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家报》是促进家庭更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好形式和良好载体,《家报》为丰富家庭文化生活、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灵沟通搭建了有效桥梁,起到了学校和社会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除了创办《家报》外,这个家庭成员还结合家庭特点,围绕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举办了一系列家庭文化活动。青海山川秀美、文化多样,素有大美青海之称。在家人的倡议下,家庭摄影展应运而生,“草原风光”、“经院”、“雪韵”、“园中人”、“一点红”等一大批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摄影作品相继推出,2002年春节“家庭首届摄影展”隆重开幕,精心创作的313副作品呈现在家人面前,全家人看着自己的作品入选参赛,个个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摄影创作又引发了祝方太老人的绘画创作热情,他利用充裕的退休时间,参加老年大学绘画班学习,创作了一批富有生活情趣的绘画作品。并将多年创作的诗歌、散文、绘画作品汇集成册,出版了《高原情》诗文集。

新春佳节是阖家团圆、欢乐喜庆的节日,围绕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的新春佳节,特别是给未成年的孩子们创造一个欢乐文明的家庭节日气氛,从1995年起,每逢新春佳节都举办家庭迎新年联欢会。节目丰富多彩,有老两口演唱的“夕阳红”、童声四重唱、夫妻合唱、相声、数来宝、顶气球、猜谜语等等,在欢声笑语中把家庭联欢会推向高潮。在美好的季节里,家人走出户外,走进大自然,享受美好的田园风光,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家是驿站,是每个人风雨人生中最可靠、最温暖、最甜蜜的港湾。随着家庭文化的丰富多彩,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由家长祝方太作词,青海作曲家王洪光谱曲的《家歌》也随即创作出来了,全家人每逢家庭连环晚会上都要集体合唱,从中得到愉悦,汲取力量。歌词中这样唱道:“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互相体贴,互相关怀,同甘共苦,贫富相依,家给我情,家给我爱,家给我力量和希望。我有一个温馨的家……我有一个可爱的家……我有一个美好的家……我爱我的家”。这首歌唱出了全家人的心声,唱出了全家人的追求。

弘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是祝方太一家人在家庭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每当家人团聚时,大家围坐在一起,说国事、说家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开展有益的漫谈,有时甚至父子、夫妻、兄弟、姊妹相互辩论,探求真理,辨明是非,消除封建式的耳提面命的家教方法,大家感到心情舒畅,形式活泼,气氛宽松,这种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文化氛围感染和熏陶着家庭的每一位成员。

2012年,已80高龄的祝方太老人在家不慎跌倒,经医院诊断为双侧慢性硬膜下水肿,住院三个多月,期间,全家人悉心照料,关怀备至,特别是三个儿媳妇和女婿在丈夫,妻子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照料公公、岳父的义务,从办理住院手续,到费尽心思调剂饮食,从千方百计寻找药品,到熬夜守护,尽心尽力,使老人身体得到康复。在家庭关系中,最难处理的就是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和妯娌关系,祝方太的女儿祝萍有三个嫂子,多年来的相处增进了亲情,有矛盾不回避,有困难互相帮,情同亲生姊妹,她在《家报》“姑嫂情”的文章中说到:“我很庆幸有三个好嫂子,在嫂子们身上,我学到了她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对老人的百般照顾,对儿女的细心呵护。我的嫂子就像姐一样亲,我有三个比姐还亲的好嫂子。”在日常生活中,一家有事大家帮,形成了一种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亲情关系。

在努力建设家庭文明的同时,全家人还关注社会,回报社会,青南地区发生雪灾,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发生特大地震,南方地区发生冰冻灾害都牵动着全家人的心,捐款、捐物、心系灾区,奉献爱心。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祝方太一家人在家庭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文化氛围感染和熏陶着家庭的每一位成员,这是一个家庭对的最好的实践和诠释。

村十星级文明户事迹材料【篇二】

乌力吉巴雅尔、男、中共党员、现年50岁、格日勒敖都苏木额尔登高毕嘎查牧民委员会主任。先后获得1996年西苏旗劳动模范、2008年“感动二连人物”、2009年锡林郭勒盟优秀边民二等奖、2009、2010两年度二连浩特市转产增收能手等殊荣。

一、 发挥集体观念,逐渐增强领导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乌力吉巴雅尔的一句口头禅。他始终把加强牧民委员会班子建设和提高牧民及嘎查干部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他要求嘎查牧民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和牧民委员大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嘎查干部和牧民给予表彰奖励,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充分发挥嘎查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科技示范户的典型带动作用,推动了全嘎查经济快速发展。在加强班子建设的同时,协调市有关部门加强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做到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

一个班子的好坏,主要在于班长。乌力吉巴雅尔同志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时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自2002年上任以来乌力吉巴雅尔提出“两通一建”(“两通”即:通电、通路,“一建”即:建设新的嘎查队部)发展思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这样一个事事冲在前面的好队长,全体牧民都在发奋拼搏,尽心尽力,不断壮大嘎查集体经济。

二、转变思想观念,积极组织并参加经济合作组织

2002年,他上任后,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认真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了本嘎查三年发展规划。针对该嘎查距离市区较近、富余劳动力多的优势,制定了“内抓素质、外强劳务”产业发展思路,结合“两转双赢”工程和“牧民创业”活动的开展,结合二连浩特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牧民创业扶持政策的实施,突出抓好“两型牧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联合几家牧民成立了“牧家乐”家庭旅游点,不断增加牧民非牧业收入。同时成立了“苏尼特羊种公羊繁育基地”等协会,发展壮大嘎查各种合作社组织。

三、排民忧,解民难,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乌力吉巴雅尔始终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自己工作的核心。针对本嘎查自然条件恶略,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实际,嘎查队部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措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2002年上任以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电力部门的支持下,延伸高压线路92公里。

“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近年来,乌力吉巴雅尔狠抓上级领导及苏木干部包扶嘎查这一机遇,积极争取外来投资,狠抓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对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每人奖励2000元、对考上专科的牧民学子每人奖励1000元,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家境贫寒的学生的照顾和扶助政策,每年都为本嘎查生活贫困的牧民争取大量助学资金和救助项目,在他上任的八年间他共计为本嘎查争取了将近两万余元的助学资金,为发展嘎查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额嘎查的牧民如星星般散落在草原的各个角落,从一家到另一家,距离是很远的。乌力吉巴雅尔每年不止一次挨家挨户走访入户、问寒问暖,把党的关怀送到每一户牧民家里,送到每一个牧民心中。他除了将嘎查集体工作带头做好,他息息关心着每一位牧民的生活,牧民生活中哪里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乌队长。2007年,嘎查牧民阿拉腾其其格的儿子嘎鲁在放羊时从摩托车上摔下来导致重伤,在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乌队长挺身而出从自己家拿出钱又亲自带着嘎鲁及时医治,现如今嘎鲁恢复的非常好,没有遗留后遗症。阿拉腾其其格十分感激的说:“没有乌队长就没有嘎鲁的今天。”

为了彻底脱贫致富,乌力吉巴雅尔同志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思路,2005年购进200头母畜作为嘎查流动畜群,让生活贫困的牧民经营,如今集体牲畜头数不断增加现已达到300头,为嘎查集体经济不断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乌力吉巴雅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他们不等不靠,率先在本村实施围封禁牧项目,经过嘎查牧民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牧民大会通过,对本嘎查中草场植被稀疏和五荒地,坚决实行封滩禁牧政策,坚持走造林、退牧、管护同步发展的路子。进过八年来坚持不懈的退牧还草和荒地造林工程的实施,共计围封禁牧56万亩、牧草覆盖率达到70%,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四、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带领牧民发家致富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乌力吉巴雅尔决定带头搞起民俗旅游事业。在具体实施方面,以科技为主导,以管理增效益,他多次聘请旅游管理专家、食品卫生技术人员等专家深入实地现场指导,举办讲座,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成立了“苏尼特羊种公羊繁育基地”等协会大提高了蒙古族民俗旅游科技含量,有效地促进牧民增加了收入。

对生活贫困的牧民,乌力吉巴雅尔一贯秉承帮扶相助的精神,八年间他共计为患病牧民提供三万余元的医疗费用。被广大牧民亲切的称呼为“我们的好队长乌力吉巴雅尔”,但他从不以牧民们的“父母官”自居而是以人民的公仆为工作的准则,时刻提醒自己多为牧民办实事、办好事。

嘎查拉通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打起了14眼机井,群众生活质量大大提高;退牧还草工程正在进行,旱涝保丰收的日子即将到来;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牧民收入不断增长,小康建设业绩日渐凸现。额尔登高毕嘎查群众,正在乌力吉巴雅尔同志的带领下,昂首阔步于建设小康的康庄大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