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素材

最新四个意识对照检查材料

发布时间:2023-11-04 11:04:12

 四个意识对照检查材料2017【篇一】

按照《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湖南分公司“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要求,通过支委组织认真学习,对照与支部党员谈心征求到的意见,针对“增强‘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要求,结合公司党委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对照检查,深刻认识到增强“四个意识”是“两学一做”的根本要求,认真查摆突出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现将支部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大局意识把握不够准确的情况

局部服从全局,从全局的角度去对待和处理局部问题的意识不够坚决。各部门间、各党员间存在以部门问题为重,个人岗位问题为重的现象与言行,没有把握好“心怀全局,以全局为重,同时要兼顾各个局部”的要求。

(二)存在没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

每个党员的作用是要通过具体工作体现出来的,抓住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在工作中,核心问题的处理党员作用突出不够,没有用党员的身份形成促进各项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突出核心意识的要求。

(三)存在没有向高标准看齐的情况

在工作中表现有标准不明,标准不高的情况,工作业绩上没有形成相互看齐,相互比较的的氛围。整体相互协调的自觉性提高不够突出,强化看齐意识有待加强。

二、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

(一)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

支部及党小组“三会一课”组织不到位,党员的自学不到位,公司精神学习与理解不透彻,工作中放低了要求。

(二)主观能动性不够

工作上更多的在执行上级的要求,不努力去发现与探索核心问题所在,没有形成促进各项工作不断发展内在动力。

三、改进的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加思想认识。

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政治责任,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完善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制度,提前精心设计主题,结合支部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确定学习内容。支部将督促党员做好自学笔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等形式,及时更新与丰富微课堂内容,第一时间推送至支部各党员。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二)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

将根据公司党委部署,进一步调整支部党小组设置,充分发挥党小组的作用,以小组的方式多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员学习、活动,加强支部党员群众之间的交流,加强支部活力。

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支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注重增进支部党员的团结,党员之间坦诚相见,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补充。

(三)认真组织开展“两带头”活动

党员“带头无违章、带头制止违章”是亮出党员身份,强化党员的四个意识,引导党员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的特色活动,支部认真策划,按照活动安排认真推进,第一步将以安全生产责任区的设置与评比,树立支部内的标杆与先进,切实促进中心工作。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增加工作实效,提高执行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提高支部党员和群众的认识,多从自身找问题,少强调客观原因,增加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的执行,以“价值思维、效益导向”为原则,做好生产管理环节中的每项工作。

(五)并完善三个平台建设

建立并完善构件党支部软件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实现党支部两学一做、两带头、服务生产的各项工作推进;建立并完善构件党支部硬件平台--党员活动室,提高党支部、党小组凝聚力和执行力,定期开展组织生活;策划党支部思想交流平台--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实现党员和群众思想导向、舆论导向在控可控,发扬党在道德、生活中的模范作用。

生管支部将严格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贯彻公司党委的部署,全体党员必会凝聚干工作的激情,争做合格党员,把“两学一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决战两个月,确保两个亿”的活动中、落实到我们正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

四个意识对照检查材料2017【篇二】

从古至今,圈子文化就是政治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官场,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因此“聪明人”往往会认清阵营和形势,想办法进入某个圈子,如此才有发展前途;身居一定位置的,也必须要建立起自己的圈子,方能产生影响,做成想做之事。

“圈子”盛行的文化基础

我们不禁要问,圈子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对于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格局形成原理的分析有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而形成这种“差序格局”的文化基础,就是梁漱溟所谈的“家伦理本位”文化。正如《论语》里所讲述的,对于父亲偷羊的正确处理方式应该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就是诚实是应该的,但在特殊情境下父为子、子为父说了谎,还是能被接受的。儒家是以“己”为起点从亲人间的“孝悌”入手推广到他人,这种思想应用到日常人伦中,爱变得有差等,于是形成了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的文化心理让中国社会的各个地方都形成了“圈子”现象,尤其是在商场、官场上,那些有资源、有权力的人形成的小圈子更可成为有足够实力的小团体。既可以为善,变成办事有效率、有效能的团队,一加一大于二,发挥小集体的战斗力;也可以为恶,将权力私人化,为小集团的利益不惜损害整体利益。善恶之间,关键就取决于小圈子里从领袖到成员,其行为有没有底线、有没有愿景、能不能做到“礼法并治”,也就是说,有没有大家都会遵守的非正式规范或正式法则,并能有效地动态平衡礼与法的矛盾,化解原则与利益的冲突,以及平衡圈内圈外的不同利益。

“圈子”与良性治理的矛盾

“圈子”由关系连接而成,当极端的情况出现的时候,搞关系的人会用一切手段来拉近自己与圈子中核心人物的距离,从而换取最大利益。因此我们看到,不论是政界、商界,还是文化界、学术界乃至普通百姓,人人似乎都以自己属于某个圈子为荣,想尽办法进入圈子,寻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依靠圈子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极端情况下,法律、道德往往让位于圈子的利益,公共权力成为各种圈子的私家领地。种种这些,都对社会的良性治理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对此,有人主张用法治取代德治,有人主张去关系化,还有人主张以契约道德取代传统道德。尽管目前社会上存在法治不彰的现象,加强法制建设也是应该的,但是要用法来取代道德,或以契约交易的关系取代讲仁义、讲博爱的人际关系,则既违背了中国人的民族性,也会丧失良善的人际关系而带给社会的善治,可谓因噎废食,得不偿失。

从古至今,“徒法不足以自行”这一观念就被印证是正确的。去关系化的社会,只会让人变成原子化的个人。用契约道德取代传统道德,是将人与人的关系用买卖交易这种工具性的关系来置换讲仁义、讲博爱的情感性关系,这种主张更是违背了我们骨子里面的仁爱情感。事实上,是我们的社会没了底线,错误地使用关系,才造成了很多“关系社会”、“人情社会”的负面结果问题不在关系本身,而在于一个没有底线的社会中,任何治理手段,关系也罢、法律也罢,都会被滥用。“关系社会”、“人情社会”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缺点,我们应该客观地分析研究,找到发挥其优势、减少其缺点的治理之道。

事实上,那种主张以法律取代道德、以契约关系取代情感关系或是去关系化的做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是因为“圈子”这个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即使是处处讲求法治的美国也意识到其重要性,也才因此发展出了对社会网的理论分析,如今在美国,社会网结构和关系研究已成为显学;另一方面,任何社会只要没了底线,任何治理手段都可能成为作恶的工具,崇尚法治的美国同样有安然案、安达信(美国最大的会计事务所)造假案,以及华尔街肥猫们有意设计有毒资产进而引发金融海啸等不法行为。尽管如此,我们也都知道这些并不是法治的错,同样的,为一己之私、追逐小圈子利益而牺牲社会整体利益的现象也不是圈子和关系本身的错,而是贪婪纵欲、好大喜功又短视近利的错。社会也罢、组织也罢,要实现良性治理,需要做的不是消灭圈子,也不是简单照搬照抄西方的治理体系,而是要顺应中国的社会现实,充分了解这种“圈子文化”,通过制度的改良和优化最终实现良性治理。

“圈子文化”的改良方向:自组织与自治理

所谓“自组织”,是与被一个权力主体指定成立并赋予任务的“他组织”相对而言的,在管理学中通常指“网络”,社会学中则常常是指“社区”或“社群”①。人际关系会带来信任,信任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以信任关系为基础的自组织治理模式则是良善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简言之,中国人的圈子文化可以为恶,使公共权力私人化,也可以为善,形成很多自组织团体表现在组织内会是最有活力、战斗力与创意的团队,表现在社会上则是现代复杂社会中的公民团体,如职业、行业协会、慈善团体、社区组织、各类兴趣俱乐部等等,可以其内部的社群规范与伦理建构出自治的良好秩序。如何扬其恶而发其善?古老的中庸之道其实正提供了我们需要的智慧。

中庸的第一条就是“放”,运用于现代自组织治理模式,就是给予社群一定的发展空间,借以形成社群伦理,靠社群内部的相互监督形成自律的风气。找到合适的方法开放自组织,也可以让多元的声音找到一个合理的表达渠道,找到合法、公开的利益代言人,形成一定的公开发言权,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而不是抱团暗斗,夺权谋私。这样,通过合法的、公开的团体,将圈子文化引向一个健康的发展轨道,让公共权力回归到本来的轨道,最终实现良性的治理。

中庸的第二条是“诚”,中庸之道从天下至诚开始,只有真诚才能建立愿景、价值观和团体文化。如此,自组织的圈子成员才有行为的规范与行动的方向,可以自治,自定目标、自选工作,正面发挥圈子的功能,而不会没有底线地抱团循私。

中庸的第三条原则是“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从领导开始上下一致守法、上下一致守礼,愿景、价值观和文化才会真正深入人心,法制与规范才会得到大家的共同尊重与遵守。

中庸的第四条原则是“动态平衡”,即要寻求治理模式在动态中的平衡。自上而下的层级控制要有节度,自下而上的自组织也要有节度,在层级治理和自组织治理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点。作为圈子核心人物的领导者也要保持好圈内与圈外的平衡。一个小团体的核心人物,可能也是一个更大的网络的核心人物,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只考虑小圈子里面人的权利,而应该把均分的原则运用到更大的层面上去,随时动态平衡情感性与工具性动机,平衡人情法则与均分法则,平衡圈内与圈外利益,时而三七分、时而五五分、时而六四分,总之要在底线之上动态调整。

《尚书大禹谟》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相信放开自组织之门,强化社群精神,建立社群规范,并掌握层级与自组织之间的动态平衡,我们的圈子文化就不仅不会造成权力的异化,反而会成为国家和社会良性治理的助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