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素材

扶贫蹲点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荐读

[扶贫蹲点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06年,内蒙古要求区直机关定点包扶“红色老区”兴安盟,

扶贫蹲点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包扶科右中旗两个嘎查村。蒙汉双语兼通、办事踏实的文艺处调研员温都苏巴图被选派为扶贫负责人驻村蹲点。春节一过,刚做完胆结石手术的他自带行李奔赴扶贫第一线。如今,他在扶贫点已经10年,从42岁到52岁,从黑发到白发染鬓。他的苍老,换来的是美丽的牧区乡村。

“身入”基层 才能“心牵”百姓

10年里,温都苏巴图写下厚厚的12本《扶贫日记》。在日记开始处,他写下了这样的话:“身入”基层才能“心牵”百姓。干部的职责就是为群众想办法、找路子、求发展、解危困。

第一个扶贫点是贵力斯台嘎查,一个极度缺水、刮风就起沙尘的地方。温都苏巴图扶贫从“打井”开始。2006年4月初,在他的日夜坚守下,贵力斯台干涸的土地上终于打出了一眼深水井。在贵力斯台的5年里,温都苏巴图共为农牧民们打了36眼配套井。他与农牧民吃住在一起,皮肤晒黑了,身体累瘦了,但贵力斯台8000亩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地。

“治沙”也成为温都苏巴图的头等事。从2006年到2009年,他协调来沙柳、榆树、杏树等耐旱树种,组织村民们种植。1000多亩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了起来。

水和绿色开始滋润这块贫瘠的土地。2015年村里人均年纯收入从过去不到1000元增长到超过6000元。

有人做过统计,10年里,他的足迹踏遍424户家庭,驻村时间1400多天;为94户农牧民盖起了新的砖瓦房,为170户农牧民修缮了危房。成为内蒙古扶贫时间最久、累计驻村时间最长、帮扶力度最大的一个人。

当地百姓都亲切地称他“温暖的干部”,百姓的儿子。

精神扶贫是关键

温都苏巴图了解到,除了自然条件艰苦之外,一些群众甘于现状、不思进取,是当地贫困落后的症结所在。要做好扶贫工作,首先要从提高农牧民受教育程度、思想认识入手,改变贫困农牧民的精神面貌。

2013年9月1日,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和温都苏巴图的不懈努力,北京小鸟爱心基金爱心企业家来到西日嘎嘎查,将87.34万元的爱心捐款送到112名贫困学生手中。牧民白斯日古楞说:“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几年来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部变卖,还借银行贷款、民间高利贷十多万元,当我把捐助给两个孩子的4万元钱抱在胸前时,都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情,

2013年9月30日,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温都苏巴图带来电脑、音响、民族服装、扬琴,由他倡议成立的玛拉沁艺术团,在该村新建的3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首演。群众高兴地说:“过去闲下来没什么娱乐,年轻人三五成群不是就是酗酒,如今咱每天晚上都会聚集在文化广场跳广场舞,娱乐、锻炼两不误,生活越来越滋润了!”

为提高群众致富本领,温都苏巴图还组织嘎查村民代表等23人去外地参观考察开眼界,还成立“格日乐蒙语讲堂”,邀请专家讲授“饲草料加工和实用技术”“畜牧业防疫和治病技术”“畜牧改良和育肥技术”等,受培训人员累计1500人次。

产业扶贫是长久

2011年,按照上级要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把帮扶点转移到巴彦呼舒镇西日嘎嘎查。当时的西日嘎嘎查,连续7年干旱,50户人家被迫常年在外打工维持生计。根据温都苏巴图详细的调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确定了“农牧结合,以养为主,为牧而农”的帮扶思路,帮助嘎查发展畜牧业。

2013年9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协调帮扶资金购买了第一批1014只基础母羊和优良种羊作为“扶贫羊”。按照贫困户每口人3只羊的标准分配,并和村民们签订协议:3年内保证不杀、不卖,并达到90%以上的接羔率。

就这样,先后两批2400多只“扶贫羊”分发到贫困户和养殖大户。西日嘎嘎查新建了饲料加工厂,通过抓典型,做示范,推广饲草料加工和使用技术,鼓励扶持牧民发展现代畜牧业。今年这里牧业年度大小畜总头数达到2万头,彻底消灭了“无畜户”,人均年收入越过6000元。

为了把西日嘎嘎查打造成亮丽新村,温都苏巴图按照十个全覆盖的要求,修建村内水泥路11公里、水渠2000米、1座桥、3个过水路面,安装路灯390盏,绿化11.2公里;新建少年宫1座;农网改造4公里,新架设3台变压器;新建自来水管网1处,解决饮水安全260户;修缮了卫生院;与个体商户联办一家便民连锁超市;嘎查农户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过去破败贫困的嘎查已变为美丽的牧区乡村。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