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凌晨4点半》最初在网上疯转,后又出版成书,畅销一时。该文描述的是,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莘莘学子已经坐满图书馆,静静看书、思考、做笔记……
然而,耶鲁大学本科毕业、2016年8月底入读哈佛大学商学院MBA的李柘远,通过亲身经历和调查证明,“哈佛凌晨4点半图书馆的景象”只是一个想象,根本不存在。
《哈佛凌晨4点半》显然已经不是鸡汤了,如果说是,也只是抹了点鸡油的假鸡汤。可是,这样的鸡汤为何迷倒了几乎所有的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学子?
请根据材料,联系现实,阐释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分析】
材料有三个组成部分,媒体的传闻、真相的考证、在中国流传的思考。可就其中一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就第一部分可以谈媒体的责任,该有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的意识等;就第二部分可以谈不盲听不盲信盲从要自己证明考证等等,就第三部分可剖析假象在中国流传的原因,如盲从盲信、“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崇洋媚外心理等。
【参考例文】
“哈佛凌晨4点半”是“假鸡汤”,不要端起来就喝
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哈佛凌晨4点半”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然而,这个“完美的励志故事”,日前被证实纯属捏造。
据媒体报道,90后学生李柘远今年8月底入读哈佛大学商学院,他通过亲身经历和实地调查证明,网上热传的“哈佛凌晨4点半图书馆的景象”,只是一个不存在的想象。凌晨4点半的哈佛大学,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大学基本一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都沉浸在睡梦中。
其实,之前早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哈佛凌晨4点半”是“假鸡汤”,稍微动点脑筋,就不难发现其明显违背教育规律和生活常识。但就是这等粗糙滥制的“假鸡汤”,为何会流行一时并忽悠了很多人?表面来看,是因为世界名校的耀眼光环容易蒙蔽众人的眼睛,“传说中”的哈佛又距离普通国人太过遥远,难验真假;但从深层次来看,它宣扬的“要成为精英,必须拼命苦学”的教育观,迎合了当下部分国人对教育的基本认知,才是关键。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类似的教育“假鸡汤”,大有层出不穷之势,成为教育舆论场一股不容忽视的暗流。一篇《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的文章最近走红,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文中提到,新学期开学,作者的女儿感慨还没玩够,不太愿意回学校学习,孩子的父亲说:“孩子的快乐最重要”。身为母亲的作者反驳道,“她现在快乐了,将来呢?”作者由此联想到生活中遇见的一对母子,母亲陪着儿子到处应聘,因为学历低又没有一技之长,那位儿子屡屡碰壁,后来有人告诉作者,那位母亲就是以前太溺爱孩子,一味希望孩子“快乐”,才导致今天的窘境。于是作者大发感慨:就算让孩子小时候不快乐,也不愿她长大后活得没有尊严。
应该说,这也是一篇典型的“假鸡汤”文章。“假鸡汤”通常以刺激人神经的故事、数据为引子,以地摊成功学为主料,以富有煽情色彩的文字为佐料,再以浓烈的个人情绪为炉火,“精心”熬制而成。它们的逻辑通常很简单:社会竞争激烈,想要出人头地,教育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途径;然后,教育的成功被直接简化为考上一所好大学,要考上好大学就必须玩命学习,必须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赢在起跑线上”,总之,必须一路“勤学、苦学、往死里学”。
最近的几条教育热点新闻,都是新鲜例证:在武汉,家长花几万元让孩子读“天价”学前班;在成都,小学奥数题目难倒无数家长,有网友直言“这难道是要培养神经病人?”在南昌,学校忙着减负,课外辅导班却人气旺,教育专家表示家长需理性……想必这些家长“假鸡汤”没少喝,即便他们有些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未必是受了“假鸡汤”迷惑,但不可否认,他们奉行的教育理念,与“假鸡汤”源出一脉。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勤奋、刻苦也是优秀的品质,家长希望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也是人之常情。但这绝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无视基本的教育规律,习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任性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假鸡汤”宣扬的是丛林哲学,贩卖的是功利主义教育观。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只看重眼前一时的教育成果,为了“考高分、上名校”,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快乐成长为代价。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后劲不足、创新创造能力欠缺等当前国内教育广受诟病的一些问题,与此都有一定的关联。
哈佛学生李柘远调查完“哈佛凌晨四点半”一事后,有一个感悟和总结:以学习时长衡量一个人刻苦与否是一个不太明智、甚至有点愚蠢的方法。在哈佛和耶鲁,学生崇尚的是高效、多产。随着这个“完美励志故事”的破灭,希望那些喝惯了“假鸡汤”的人们,可以从此少一点轻信与盲从,多一份理性与清醒。
【参考例文】
畅销一时的《哈佛凌晨四点半》被亲入哈佛的李柘远证明不过是一个想象,令无数人大跌眼镜。很明显,《哈佛凌晨四点半》已经不是鸡汤了,而是抹了点鸡油的假鸡汤,但是,这样的鸡汤为何迷倒了无数中国学子?究其原因,我认为鸡汤虽假,却传递了无尽的正能量,正所谓假鸡汤,真励志,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哈佛凌晨四点半》一书中描绘的景象,且不论是真是假,就它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而言,这就是一本不错的励志读物。读完此书,读者们会想到在哈佛夜以继日的学子们,他们是世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但是他们尚且如此地勤奋、刻苦,而作为普通人的自己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努力呢?鸡汤虽假,励志即可。只要能传递正能量,只要能激发人的斗志,为什么要纠结“鸡汤”的真假呢?
从教育体制上来说,《哈佛凌晨四点半》迎合了我国的教育国情,其体现出来的勤奋、刻苦等优良品质符合我国的传统教育,容易被国人接受。自古以来,我国就提倡勤奋刻苦的教育理念,“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等一段段佳话流传至今,古今学子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其中不乏功成名就之士。当传统美德被赋予新的载体,以崭新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当然会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毕竟传统文化的精髓永远都不会过时,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哈佛凌晨四点半》之所以畅销与其所体现出来的催人奋进的力量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就算它是碗假鸡汤,只要能激励我们前进,那它就是好鸡汤!
真假鸡汤皆励志,何必费心辨真假。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越来越大,人们的心灵之弦绷得也越来越紧,当我们不堪重压临近崩溃时,一碗香浓的文化鸡汤就必不可少,喝一口鸡汤,缓解一下心理上的压力,重新燃起奋斗的火焰,为了心中的梦想继续努力,暖暖的鸡汤驱走满身的疲倦,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所以,真鸡汤也好,假鸡汤也罢,只要能带给我们力量,我们又何必舍本逐末纠结鸡汤的真与假呢?不管真假,励志就好。
假鸡汤,真励志。虽然《哈佛凌晨四点半》一书中描绘的景象是不真实的,但是它催人奋进的本意是好的,我们只要从中受到鼓舞即可,难道如果知道了它是假的,我们就不奋斗不努力吗?我们只需要继承与发扬书中那种勤奋、刻苦的美好品质,至于这些美好品质是以何种形式展现出来的,这些形式是真还是假、是虚还是实,其实根本不重要。
我们要做一个理性的人,孰轻孰重,应当心中有数,切不可本末倒置,切记:假鸡汤,真励志,假鸡汤也有正能量!
【参考例文】
不久前看过一篇文章:《哈佛凌晨四点半》,这篇文章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凌晨四点半,你在干什么?是在呼呼大睡,还是在熬夜看球?大洋彼岸的全球最高学府哈佛大学内此时却依旧灯火通明,图书馆内座无虚席,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看着书,做着笔记,硕大的图书馆内鸦雀无声……于是,哈佛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
是什么让他们最终都能取得成功?答案只有两个字:“勤奋。”勤奋乃成功之基础。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要登上成功的万仞高峰,必须以“勤奋”二字作为基础。
诸葛亮年少时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那时先生的上下课以鸡的鸣叫为准,为了让先生延长上课的时间,诸葛亮每天上学时口袋里都放着些粮食,估计鸡快要叫的时候,就喂它吃一点粮食,鸡吃饱了就不叫了。过了一些时候,水镜先生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一开始很是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从此对他更为关心和器重。最终,诸葛亮凭借过人的学识,敏锐的判断力成为了那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刘备死后独自挑起蜀国大业的“卧龙”。由此可见,勤奋是讲究方法的,是为了学习到更多知识的一种渴望。
鲁迅从小认真学习。年少时他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去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鲁迅勤奋刻苦地学习,后来他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由此可见,勤奋是不分时间不分季节的,是一种磨练意志的过程。
还记得菲尔普斯吗?他是当今泳坛最出色的全能型游泳选手,创造过两届奥运会狂夺14金的神话。然而,他的成功并非轻而易举。一直以来,菲利普斯都坚持早上5点钟起床训练的习惯。他曾经在七年时间、2500个日子中仅有五天没有下水。他就是这样近乎偏执地坚持着,用自己勤奋的汗水,浇灌出一朵朵胜利之花。贝多芬有一句话说的好:“涓滴之水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停地滴锥;只有勤奋不懈地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由此可见,勤奋贵在坚持,是一种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的动力。
钟宛霖勤奋乃成功之本。达尔文说:“如果我有什么功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的结果。”然而,勤奋也并不是指一意孤行,妄图用量随意堆砌寻求质变,而是审时度势,不盲目固执,是为了自己可以实现的梦想去拼搏。
有了勤奋作为基础,就会始终对知识满怀渴望,就会对困难始终咬牙面对,就会对自己追求的事业坚持不懈。有了勤奋作为基础,相信你可以跨过重重艰难险阻,一路高歌,向着成功的道路飞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