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思而思学帮大家整理了最新的2023年公共艺术专业大学全国排名表,包含公共艺术专业大学、公共艺术专业就业前景和简介。排名靠前的大学有: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等,具体完整名单见下表。
一、2023年公共艺术专业大学全国排名
2023中国公共艺术专业排名(研究型)
档次 |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星级 | 办学层次 |
A++ | 1 | 华东师范大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 | 清华大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 | 西安美术学院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4 | 北京服装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4 | 杭州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4 | 湖北美术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4 | 中国美术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 | 江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 | 南京艺术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 | 四川美术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 | 天津美术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 | 中央美术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5 | 广西艺术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5 | 广州美术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5 | 江汉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5 | 兰州财经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5 | 沈阳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5 | 四川音乐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5 | 武汉纺织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5 | 云南艺术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2023中国公共艺术专业排名(应用型)
档次 |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星级 | 办学层次 |
A++ | 1 | 长春工程学院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2 | 广州南方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A+ | 2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A+ | 2 | 辽宁传媒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A+ | 2 | 牡丹江师范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A+ | 2 | 西安文理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7 | 常州工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7 | 广州工商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7 | 广州商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7 | 哈尔滨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7 | 河北科技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7 | 河北美术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7 | 河西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7 | 辽宁何氏医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7 | 内蒙古艺术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7 | 南昌理工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7 | 武汉东湖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二、公共艺术专业简介
公共艺术主要研究设计学、公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涵盖公共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观念、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多个方面,进行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例如:城市公园、广场、路灯等公共设施的设计,绿地、雕塑等公共景观的设计等。
三、公共艺术专业就业前景方向
1、公共艺术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2、公共艺术专业就业前景
公共艺术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毕业生能够到当地或者其他地方的政府规划部门进行工作,或者到有关的教育机构,比如各大设计类院校中的艺术学院或者设计学院从事教育研究或者管理的工作,公共艺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发挥创新和实践能力。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职能也随之产生了新变化,同时也伴生了公众对生活品质等新的精神诉求。同时,诸如影像、装置、新媒体等艺术形态逐渐多元,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方式和创作手段也更加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