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志愿填报的过程中,面对上百个专业可以选择,很难有家长或者考生能清楚的了解各个大学的优势专业。为此,思儿思学小编为家长简单总结了关于西安工程大学的一些优势专业,供家长和考生参考。
一、西安工程大学开始的专业名单目录
类别 | 专业名称 |
经济学 |
|
法学 |
|
文学 |
|
理学 |
|
工学 |
|
管理学 |
|
艺术学 |
|
二、西安工程大学重点优势特色专业统计表
特色专业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纺织工程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机械设计与理论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三、西安工程大学院系和师资力量
西安工程大学下设纺织与材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艺术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澳国际学院)和体育部、思政部等13个二级教学单位,开办63个普通本科专业和4个专科专业。
本科专业
院系 | 专业 | 科类 |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 | 纺织工程 | 理工类 |
纺织工程(卓越班) | 理工类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理工类 | |
轻化工程 | 理工类 | |
轻化工程(卓越班) | 理工类 |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理工类 | |
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工业设计 | 理工类 |
机械工程(卓越班) | 理工类 | |
工业工程 | 理工类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工类 | |
包装工程 | 理工类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工类 | |
机械电子工程 | 理工类 | |
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 自动化 | 理工类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工类 | |
通信工程 | 理工类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工类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工类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理工类 | |
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理工类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理工类 | |
环境工程 | 理工类 | |
应用化学 | 理工类 | |
生物工程 | 理工类 | |
环境科学 | 理工类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理工类 | |
土木工程 | 理工类 | |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理 |
工商管理 | 理工类 |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理 | |
市场营销 | 文/理 | |
会计学 | 文/理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工类 | |
行政管理 | 文/理 | |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文/理 |
服装设计与工程(卓越班) | 文/理 | |
设计学类 | 艺术类 | |
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 | 艺术类 | |
广告学 | 文史类 | |
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法学 | 文史类 |
汉语言文学 | 文史类 | |
英语 | 文史类 |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史类 | |
西安工程大学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工类 |
统计学 | 理工类 | |
金融工程 | 理工类 | |
应用物理学 | 理工类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工类 | |
西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班) | 理工类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工类 | |
软件工程 | 理工类 | |
网络工程 | 理工类 | |
数字媒体技术 | 理工类 | |
西安工程大学艺术工程学院 | 设计学类 | 艺术类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艺术类 | |
广播电视编导 | 艺术类 |
师资力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科学谋划教师队伍发展规划,按照重点、优势、特色学科与其他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人才引进和现有教师培养培训相结合,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相结合的“三结合”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积极对接“*”等省部级以上人才平台,实施百名博士引进计划、开展经纬人才支持计划等多措并举,着力建设一支水平高、层次高的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保证。特别是近年来建立教师发展中心、设立奖教金等培养和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激励了在教学一线、教学改革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促使全校教师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追求,积极投身教育事业。
截至2016年4月,西安工程大学有教师1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分委员会委员7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00余人;二、三级教授35人,正副教授500余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8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专家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3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3人,陕西省“*”入选特聘专家7人,陕西法律“双千计划”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0人,陕西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青年科技标兵、青年科技新星、高校“巾帼建功”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30人,有省级教学团队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