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心得体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主题心得体会范文: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隆重召开了,此次会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重要战略部署,中外瞩目。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世界如此关注中国的改革发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世界如此在意中国的未来走向。因为中国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总是不断革新着固有的观念,颠覆着西方的判断。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亿万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政治上,中国发展的理论、制度、道路成为许多国家竞相学习、借鉴的典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律体系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政府成为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方向;“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成为司法机关孜孜以求的庄严目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求。

今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地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就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法律体系,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体系;法治能力,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能力

“我们经历了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轶从中国法学教育和研究的变迁,看到了中国是怎样快速成为一个法治国家并且极大地影响世界的。30多年前,当中国人意识到“还是要搞法制”时,眼前仅有的是寥寥可数的法律、学说、论著。30多年过去了,再看当今的中国,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一位法学学者,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千百年前曾创造了“中华法系”的东方大国,如今不仅形成了完整的现代法律体系,而且创造了可资借鉴的法治经验、法治理论、法治模式。

一年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写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这是继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目标。对现代化认识的再次刷新,反映了我们党在认识上的再次深化——制度是现代化变革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现代化才能平稳持续地向前推进。而法律制度,无疑是最重要的制度;法律体系,无疑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体系;法治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能力。

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17年、法治国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今天,我们党对“依法治国”进行再部署,既缘于历史经验,也是现实的迫切需求。

从人民网每年全国两会前夕进行的“两会调查”中可以看到,从2002年到的13年间,“反腐倡廉”12次名列网民关注的“两会热点”前三名。而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司法公正、食品安全等网民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无不与法治密切相关。

的确,执法不严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有害食品事件屡禁不绝;有法不依令“看得见的手”进退两难,“看不见的手”难以施展;腐败之风令公众对公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的信任大为消减。治理当今中国的社会问题,健全法制、厉行法治,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每一个民族,都有对治理脚下这片土地的伟大探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

2000多年前,在世界的东方,诸子百家展开了一场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大辩论,有关治国理政的大辩论,《韩非子·有度》中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此时的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古希腊制度文明的基石。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得出的结论是:“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古代社会里,这些朴素的法律思想不可能成为主流思想,也与今天的法治思想有着很大差别。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人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曾创造出绚烂多彩的文明。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大工业生产、大分工、商品和服务高度流通为特点的陌生人社会取代了古代熟人社会;人的自主性和个体性日益增强,价值判断日趋多元,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交易方式多样化,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人治国家的管理模式与这些需求难以相容,难以再维系下去。

中国近代以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仁人志士探索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法治,然而失败了。“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宋教仁曾发此浩叹。

65年前,当一位伟人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世界的东方,注视着带领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中国共产党,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治理战后满目疮痍的新国家。

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在开国大典的前夕,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把革命胜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规定建国后的大政方针,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准则。

可以说,新中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深深打下了“法治”的烙印。1954年,由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的我国第一部宪法获得通过。此后,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近1000件法律、法令和法规颁布。

然而,要在一个有着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实现法治,何其艰难。“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断了党治国理政的正确探索,使国家陷入“无法无天”的深渊。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最宝贵的。民主法制愈遭破坏,从浩劫中走过来的人们愈深感其重要。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的改变而改变,不因*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拉开改革开放大幕伊始,便洞察到,唯有民主法制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通过八二宪法,制定民法通则、刑法、民诉法、刑诉法,一大批基本法律制定颁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成为这一时期,法制建设的重要指针。

各方面体制改革,在摸着石头过河;治理快速发展的国家,也在摸索中前行。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江泽民在报告中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建设”这一战略任务。

“法治”一词的落地,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当时,英国一家媒体评论道,“‘依法治国’的提出,是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进入新世纪,我国立法进程加速,到底,形成了法律体系;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建立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决策前听证等制度,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公正司法不断提出新举措,修改三大诉讼法,扩大警务狱务公开、司法检察公开,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胡锦涛提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20字的理念,成为这一时期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依循。

正如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兰戴尔·裴伦堡在《中国走向法治的长征》一书中所写,“尽管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不是一个版本的自由民主,但中国却是实实在在地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并且,法律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用什么方式治理国家的准确回答和郑重承诺。3个月后,在对当年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作出的重要批示中首次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要求。

“‘法治中国’是自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依法治国、建设的‘中国版’‘综合版’和‘升级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建淼说。

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这次谋划未来中国改革开放宏伟蓝图的大会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主题和显著内容,中国开启了整体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阶段。“依法治国”和建设呈现出新特点。

科学立法推动社会转型。截至3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42部。68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放开“单独二孩”、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八大以来,每一项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都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表决,都提前对所涉及的现行法律作出修改完善,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简政放权打造法治政府。5月20日,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1枚公章取代了过去109枚公章的权限。

“让企业创新创造源泉更加充分涌流。”大幅削减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清单之外的审批一律不再实施……国务院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达600多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政府理念深入人心。

司法改革保障公平正义。8月22日,福建小伙儿念斌在被羁押多年、4次被判死刑后终于被宣告无罪释放。此刻,迎接他的不仅有自由的空气,还有法治国家对人权的保障、对公正的呵护。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十八大以来,建立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破获并公正审理一批大要案……公、检、法、司等政法机关严守公平正义底线,让冰冷的法律散发着法治的温度。

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9月12日,宁夏中卫的农民王金富决定结束长达3年的上访奔波,改为向法院提起申诉。“现在走到哪里,都说要走法律程序,找领导也没用了。”朴实的王金富说。随着《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的出台,诉讼与信访将彻底分离。

推动建立领导干部学法、考试制度,把青少年学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连续13年举办国家司法考试……经过近30年的全民普法,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初步形成,法治文化的影响力越发凸显。

在走向法治中国的伟大进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制度,贯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今天,身处“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以30多年的奋斗走过别人上百年历程之后,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之后,中国的改革正在开启一条制度现代化之路。

站起来、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谋划法治中国的光明前景,谋划让社会体现更多公平正义的美好未来。沿着走下去,我们就能在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的同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