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心得体会

最新四个转变心得体会【精华篇】

导语:展望2017,我们有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为行动纲领、重要遵循,有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四个转变”为发展思路,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光辉的愿景灼灼可期。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四个转变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四个转变心得体会(一)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关键一年。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把全省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用“四个转变”新思路深入推进“四个扎扎实实”落地落实,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的新思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对青海工作的谆谆嘱托,大力推进“四个扎扎实实”落地落实,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不断开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四个转变”是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具体化、青海化、实践化的结晶,是我们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省情认识,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实的思路创新。

我们要牢记保护生态的最大责任,挖掘生态的最大价值,发挥生态的最大潜力,实现青海绿色崛起,走向生态文明*。我们要抓住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我们要深入研究国家战略走势,把青海发展融入到国家总体战略中,争取大项目、大投入,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富民,形成发展与保护、保护与民生良性互动互促的局面。

我们要用“四个转变”新思路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着力深化创新驱动,着力补齐发展短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四个转变”新思路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把握好民生民心民力的结合点,把握好生态生产生活的关键点;用“四个转变”新思路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扩大项目投资,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进一步统筹城乡区域,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增强内外联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不断丰富“四个转变”的内涵,使之成为自觉行动、生动实践、务实举措,不断推动“四个扎扎实实”取得新进展。

两会是冲锋号,是新起点。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自觉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学习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朝着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目标砥砺奋进

四个转变心得体会(二)

清楚地记得,在今年3月份的我院某一次全体职工会议上,在由杨峰院长传达的鼓楼区卫计委“关于在全区卫生计生系统开展四个意识学习”的文件内容中,我们首次学习到了关于“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详细阐述。起初,我们普遍认为这个在全国最高决策机构??*政治局会议上公开提出的观点距离我们的实际工作太遥远,难以和我们目前从事的本职工作相关联。并且在我院接下来的几次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的的针对“四个意识”的学习讨论会上也难有实质性的领悟效果,后来,经过区卫计委和各类媒体日渐频繁的报道论述,我们惊奇的发现,似乎离我们很远的“四个意识”就在我们身边。

第一:“政治意识”??其实就是对单位和核心领导的责任感

文件中对政治意识的阐述,旨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是四个意识之首。

然而,回归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时,很多人是不谈政治的,之所以不谈,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政治”一词在我国仅限于我党的高级别领导干部之中,其实不然,政治意识,并非某一种特定阶层的产物,在一个集体中,它往往代表一种自我的意识形态,或者说是态度。一个政党、一个单位、乃至一个集体,它总要有着自己的政治态度,例如,放在全国,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态度就是坚持以的党中央带领下,带领全国人民共奔小康;放在我们鼓楼区卫计委,它的政治态度就是在以刘雅洁主任的局党委领导下,确保全区居民的医疗健康水平和下属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放在仙人庄卫生院,我们的政治态度就是在以杨峰院长的院班子成员领导下,提升自身医疗业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造福辖区居民。我们基层职工能否支持这种政治态度,其实就是我们的政治意识。如果我们的一位医生只懂得在诊室看病,对单位各类的事宜不管不顾,甚至发生重大侵害单位利益和核心领导立场的事情也避而远之,这其实就是丧失了政治意识,对上级部门或上级领导下达的正确指示敷衍执行甚至背后诋毁,这更是丧失了政治意识。专业知识的运用只是自身价值体现的一个方面,牢固的政治意识更能体现我们的价值,在集体荣誉和单位一把手的正确决定受到侵害和抵制时,坚定立场和履行政治职责是各岗职工的本分,更是工作态度。

第二:“大局意识”??其实就是对单位和核心领导的服从感

“四个意识”中对大局意识的阐述,是要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善于围绕党和国家的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自觉地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

放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首先,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和“各就各位”,我们手中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围绕“做本职工作”这个原则来开展,可在我们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是否考虑了全局,考虑到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的实际意义,尤其是在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时没能站在单位、部门的整体高度,而是凭借个人喜好或只听个别人的“指挥”,不能自觉地与单位发展的步调一致。更有甚者,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视部门利益和单位利益而不顾,不能正确认识大局,全面把握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所以,只有始终将核心领导决策研究后的决定挺在最前面,正确处理自身与部门、个人与单位、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始终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单位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总体部署上来。其次,我们不仅要自觉服从大局,还要坚决维护大局,在实现单位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是主角, “单位好,部门好,自己才会好”。因此,维护单位大局的稳定,既是集体的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核心意识”??其实就是对单位和核心领导的信任感

“四个意识”中对核心意识的阐述,是突出并注重发挥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核心地位与作用,要正确处理好党内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无论何种单位和集体,都要有一个领导核心,没有核心领导的集体是靠不住的,而核心的核心就是每个单位的一把手,所谓一把手,是由上级组织考察许久并任命,且经历过千锤百炼而脱颖而出的,是完全值得我们信任的。在一个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事情瞬息万变,很多机会也会转瞬即逝,往往较长时间的民主讨论很可能会失去单位发展进程中的某个机会,所以,每个单位都要有一个敢于决断、善于决断的领导核心和一把手,在错综复杂的事物面前,他都需要对信息的消化吸收、对经验的综合运用、对未来的估计预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并做出决断,核心领导的决策有时虽不是最平均的,但往往是最全面的,是站在全局和全单位利益出发的,可能会伤及到某个部门或某个个体的暂时利益,但这个时候,服从上级的决策,甚至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一定要有,时时刻刻都能做到面面俱到的领导,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从思想上,信任单位的领导核心、信任单位的一把手,无形之中成为一个优秀职工的基本品质。

第四:“看齐意识”??其实就是对单位和核心领导追随感

“四个意识”中对看齐意识的阐述是:看齐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具体保障。一个队伍要整齐,就必须要有明确并为大家公认的标准,人人都能按照这个统一的标准去做,相互看齐。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我们的单位实际就是一条乘风破浪的大船,而舵手其实就是我们的核心领导和一把手,他(她)或他(她)们会在关键的时候做出行动,在隐患之前未雨绸缪,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出我们每个部门和职工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方向,随着各类突发情况的来临,标准和方向也会随时做出调整,这个时候,全员上下如果没有看齐意识,只会让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就像一个能征善战的部队,其实也是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其实我们自身这个队伍也是如此,要向核心领导的决策看齐,向一把手的步调看齐,工作当中出现偏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矛盾就会有偏差,但只要时刻提醒自己看齐,偏差后的看齐就是实实在在发展。

放眼各个领域,如果没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注定事事要受到牵绊,我们仙人庄卫生院之所以有着未来清晰地发展思路和统一的步伐走向,每一步都在向前,就是因为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和尽心尽力的职工。所以,“四个意识”并不是纸上谈兵的复杂理论,更不是象征性的口号,它和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犹如一把利剑,在我们迷茫和困惑时,帮我们找到出路。

四个转变心得体会(三)

2017年是爬坡过坎之年,更是丰收获得之年。

这一年,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以*同志的党中央对青海发展的关怀和指引。3月10日,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指导青海工作;特别重要的是8月22日至24日,又亲临青海视察,提出了“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要求。“四个扎扎实实”是航标,指引着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四个扎扎实实”如一把“金钥匙”,为青海各族人民打开了幸福之门。

这一年,我们宝贵的收获是发展了治青理政的思路。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了“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四个转变”是对省情的新认识,对形势的新判断,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的行动引领,是治青理政的新思路。

这一年,我们可喜的收获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新成效,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正能量进一步凝聚,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进步,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开了好头、起了好步。

收获激励人心,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尤其是“四个转变”发展思路的提出,无不得益于以*同志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得益于坚持不懈用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彰显出省委省政府准确研判形势、科学趋利避害的的集体智慧,彰显出青海各族人民图发展、求突破、谋幸福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斗志。

过去的一年,对青海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风雨中不迷航,潮头中不惧浪。走过波诡云谲的的2017年,我们底气更足;面对充满挑战的2017年,我们信心更强。

诚然,谋划新发展,开创新局面,从没有坦途可走,从没有捷径可寻,走好脚下的路,仅靠勇气和信心是不够的。再出发,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当为首要。

2017年,机遇和挑战并存,常态和变数相伴,困难和希望同在。

从外部环境看,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稳增长仍是中国经济最重要任务;供给需求间的结构性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仍然面临很大挑战;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叠加,防控风险将面临更大压力……

从省内来看,发展不足仍然是我省面临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始终是我省最紧迫的任务。供给侧改革、生态保护、脱贫攻坚、公共服务等等还有许多的“短板”要补齐,有许多的“瓶颈”要突破。同全国比,我们不进则退;同周边省区比,我们竞争激烈。当然,应该看到,我们有着重大的政策机遇,有着明显的后发优势,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

由此可见,提出并用“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只要我们坚定方向、着眼优势、扛起责任、鼓足信心,就能不断开拓新空间,实现新发展。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生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夺取新胜利的重要法宝。新的一年,只要我们紧盯“四个扎扎实实”这个重大要求不放松、扭住“四个转变”这个发展思路不动摇,就一定能立足当前,把握长远。

“四个扎扎实实”高度契合青海的发展实际,它凝聚着以*同志的党中央对青海的十分关爱,对青海发展的殷殷期待,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长期任务,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康庄大道,须臾不可懈怠。

“四个转变”上承中央精神,下接省情民意。“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与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度融合”,无论从青海发展的趋势来看,还是从青海的比较优势来看,都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强力抓手,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牢固树立,一以贯之。

“四个扎扎实实”与“四个转变”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只有从根本上实现“四个转变”,才能有力推进“四个扎扎实实”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是省委班子以站在青海看青海、跳出青海看青海、面向未来看青海的战略眼光,立足青海、面向全国,为青海发展确立的新坐标、描画的新蓝图、指明的新路径。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是省委班子深刻认识和把握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承接历史、着眼现实,在治青理政上的一次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重大战略思考和行动引领。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工作重心,是必须着力达成的目标。

一个地区,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在风云变幻的现实中把握方向,找到了一条适应自身实际、符合发展规律、体现科学发展的光明之路。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就是量体裁衣,突出优势。

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这是青海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新实践、新要求,是“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重大要求的战略途径、历史选择、现实需要,是青海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的自觉行动,是青海朝着生态文明*迈进的总动员。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尽管我省经济总量小,但在生态上,我们是三江之源、是阻止西部荒漠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滋润河西走廊的“天然水库”,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复制性。毫不夸张地说,青海的生态地位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举足轻重。

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也是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是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使命所在,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体现,是深化生态领域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获得了金山银山。

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一手抓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环境保护上,要以联动的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法治的思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开放的战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科技的支撑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在生态建设上,要着力打造好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美青海、青海湖、中国夏都等绿色品牌,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搭建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增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科学性、开放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生态福祉,坚持联动共赢是青海走向生态强省的基本路径。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富民,让青海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是青海各族群众的一贯追求,也必将是青海各族群众的长远追求。

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同气连枝,握指成拳,才能汇聚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强大合力。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既是对我省多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有效承接,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大创新。体现的是省委对青海优劣势情况的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体现的是省委科学实践、敢为人先政治远见和时代担当,体现的是省委持之以恒、求真务实战略定力,符合中央要求,切合青海实际,突出了民族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地位,是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

多民族、多宗教的禀赋决定了民族团结进步在我省全局工作中的特殊地位。青海虽然人口较少,但多民族聚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纵观古今中外,民族工作做好了,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反之不仅影响稳定,还影响发展。青海联疆络藏,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屏障,新形势下,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大事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必须坚持以各族人民为主体,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抓住团结和进步两个关键。

抓团结就是抓稳定。惟有团结,才能和谐稳定,才能激发凝聚力,形成创造力。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教育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大力弘扬,形成各民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强大合力。

抓发展就是促进步。继续抓住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特色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着力推进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着力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坐井观天看不到天空的辽阔,夜郎自大不知道外面的精彩。只有站位高远,放眼天下,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努力实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是顺应时代潮流、开拓发展空间的战略卓识。

努力实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统筹省外、省内两个大局,为我们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借力使力、拓展新空间、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个转变,把脉了时代发展潮流,切中了我省当前发展的关键点,找准了未来发展的路径;这个转变,创新了我省推进发展的方法论,不是对过去发展理念的简单扩充,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拓展和升华。

历史的经验充分证明,青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青海发展惟有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有更大作为。我们既要自己努力,发挥好地方优势,也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国家战略走势,找到更多结合点,把青海的发展融入到国家总体战略中,争取大项目、大投入,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在推动和服务国家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要更加注重对国家战略的深度研究,坚持自身发力和向外借力并举,在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上多下功夫,进一步有效拓展我省发展新空间。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变有限为无限、变一极为多极,推动我省由开放末梢转变为开放前沿;积极融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深入挖掘生态的最大价值,有效发挥生态的最大潜力,实现青海的绿色崛起,持续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融入世界新经济发展主潮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绿色循环低碳方向,推动新动能加速成长,传统动能转型升级,让青海制造、青海品牌走向更远;积极融入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主动对接国家精准投资补短板的领域,不断增强青海长远发展的后劲。

融入国家战略,要在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更大支持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青海的资源优势、集聚优势、后发优势研究透、分析清,与国家战略的对接点找得准、融得进,努力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行业实现合纵连横。

格局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只有转变思想观念,突破传统定式,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努力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不仅是时代发展所向、人民生活所需,更彰显着省委一班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殷殷情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农牧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过上好日子,不仅关系到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也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核心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生产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单一的种植、养殖换不来幸福的生活,被动的看护自然得不到生态文明的发展。因此,必须形成发展与保护生态、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良性互动互促的局面。这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智慧。

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不仅为农牧业工作确立了方向、析辨出了优势,更让农牧民树起了信心、压实了责任、看到了幸福。

转变,关键在改革创新。必须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用创新的理念、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努力夯实基本面、增进新动能、打造增长点。

转变,关键在强劲动能。必须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典范,探索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多种方式,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休闲农牧业带动“隔二连三”,以互联网带动“加二连三”,增强农牧业发展动能。

转变,关键在贯彻落实。全省党员干部要继续秉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在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不断锤炼党性、夯实作风、增强本领,不忘初心,竭诚为民,让各族群众拥有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关键一年。

努力推进“四个转变”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答卷,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让我们鼓足“精气神”,以“跳起来摘桃子”的主动意识,盯住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甩开膀子,主动出击、主动作为,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向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献礼。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像现在这样方向感这么强,从来没有感觉到像现在这样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么近,从来没有感觉到像现在这样信心这么足。

2017,让我们在奋力实现“四个转变”的伟大实践中砥砺前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