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心得体会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精华】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导学案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欢迎阅读!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一)

教学的本质原本就是交往、互动。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从教几年,一直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习惯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几乎很少静下心来思考教学的真正本质。这个学期刚开学就听闻章校长倡导教师使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的教学理念,但个人却固执的认为这不过又是一个在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看上去很美”课堂新模式,所以在思想上一直都没引起哪怕一丁点的重视。但想归想,做归做,我还是在本学期的公开课上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使用”了导学案教学。这堂课下来,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和导学案有了新的思考。

下面我就我的这堂课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这课的历史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竞赛、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的思路。所有活动都基本在男女分组的形式下进行的。此外教学资源也准备得很充分,我收集了大量的音像资料,自我预测这将是堂精彩的视听盛会,能够让学生很轻松的掌握教材内容。

课前准备中我给我的学生下发了自己从网上随意下载的导学案,并且对于这篇东西的使用,我对学生只字未提。因为在我的思想深处,这个东西可有可无。在实际课堂中,我也没对我的导学案有任何的作为,既没有在课前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更没有在课堂中按照导学案的思路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总之,现在想来,导学案于我这堂课说来,就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了,所以就无同谈及导学案对我的课堂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如果要给我的这堂课定性的话,它仍然是堂“披着导学案外衣”的传统课,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是次失败的尝试。而失败的根源就是我根本没把导学案这个东西当回事。

就像我的很多同仁和领导所说的一样:课堂上我貌似充分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风采和魅力,展示了自己本专业的“扎实”功底,但我恰恰忘了教学的真正本质,我忘了“教学的本质原本就是交往、互动”,我没有很用心的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我过分的把讲台变成了自己个人的“舞台”。整堂课下来,我几乎滔滔不绝地向学生或描述,或解释,或感慨,或议论,我甚至没有空闲停下来去了解学生想说什么。

在课堂设计中,我充分挖掘了相关的历史题材。通过回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和课前播放《七子之歌》情景的设置,学生确实感受到了这一历史的屈辱,对朝廷的腐败,对列强的剥夺,对国家的强盛的关系有了一个看法。而邓小平在谈判中的讲话和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运用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当学生看了邓小平讲话的视频后,他们明显感受到了中国态度的坚决,这时学生的情绪已经有了一些波动,紧接着趁热打铁,立即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学生的自豪感随着英国国旗的下降和中国国旗的升旗油然而生。这正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表现。但美中不足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有部分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仍然游离在课堂之外。现在我想,假如我能很好的应用我的导学案的话,效果可能会有很大改观。如果课前督促这部分同学按导学案去预习,他们上课就能跟得上我的进度,在某些问题上就可能“有话可说”。而对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如果用好了导学案的话,后面一个讨论题,思维就会更加活跃。

通过反思本堂课,我发现自己对导学案没有产生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很多行为被我“扼杀”。所以,今后在导学案的使用上,我要重视它,只有我重视了,学生才会在意。

其实,让我们做出一份形式上的导学案并不难,也就是说导学案这种模式很容易复制,但难的是如何编制出一份真正能达到高效的导学案呢?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我还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内容决不可以随意设计

应该来说导学案的内容是决定这份导学案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决不能出现设计随意、粗糙的情况。

首先,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不应是对教材现有知识点的简单分解,更不是依据教材内容布设的问题阵,而应当层层推进,前后呼应,形成有效的问题链。现今历史学科的教学特别注重史料的运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真选取跟主题相关的史料,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认知史料、分析史料、解读史料、提炼史料、整合史料,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其次,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停留在让学生读教材、学教材,从教材中来,回教材中去的肤浅层面。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关节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发展脉络,获得丰厚而深沉的人生启迪。第三,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有情感,有意义,能激活学生的反省精神和探求渴望。我想这些是很多历史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体会到的,但是真要做起来却真的非常困难。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了解我们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历史学科的新动向,了解国内基础教育的新气象,以使我们的课堂真正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呼应。

二、导学案决不可以取代教学设计

如果只忙于做导学案,而忽视教学设计,那么整个教学反而被导学案所束缚,非常的沉闷、枯燥、乏味,课堂也缺少生成性,根本谈不上高效。反思之后,认识到一定要加强二次备课。只有把二次备课做到位了,将导学案自觉融入到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中去,使其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的目标设计。所以导学案的精彩决定于教学设计的精彩,良好的设计能够确保教学流程的完整运作,能够确保课堂生成的有效调控,能够确保教师个性的充分发挥。

三、导学案决不能代替教师的指导

导学案重在“导”,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同时,是不是还要强调一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同样可以是“导”,是科学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材料、如何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如何理解重难点、如何分类整理、如何构建体系。

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实施导学案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轻松了,相反其幕后的准备是更加繁复了。要想使导学案在打造高效课堂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要做太多的事情。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还需不断的尝试、探索,不断的创新,希望能取得的更好的效果。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二)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三)

我县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年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有一年多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师的课,还到荥阳去学习使用导学案的经验。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简单谈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

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