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心得体会

三大一实干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多篇】

作为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如果不为党分忧,不为人民着想、不为人民办事、不为人民履职、不为人民服务,那么就是尸位素餐,就是愧对组织、愧对人民和愧对自己。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三大一实干大讨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大一实干大讨论心得体会1】

不看不知道,看了心直跳。赴深圳、杭州、南京、苏州、无锡5个城市考察学习下来,我市不少干部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常州,曾经在小桌子上唱出一台台大戏,并在全国掀起“中小城市学常州”热潮。这是常州敢为人先的结果。而今,常州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冲出转型的关口、突破发展的瓶颈,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实现“弯道超越”,则更加需要激发改革勇气、激荡创新锐气。

抓好改革,聚焦问题是关键。要善于发现影响发展的难点问题,勇于直面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鼓励各方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破除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破难题,才能在爬坡过坎、闯关夺隘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促进创新,与时俱进是抓手。要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把学各地之长与创常州之新紧密结合,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切合常州实际的政策设计和创新举措,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市情、彰显特色的发展之路。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改革涉及发展理念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转型、增长动力的转换,其实现和突破的关键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否成为发展的主动力。省委书记李强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期间提出的“创新四问”,如何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形成更强的创新能力、取得更好的创新绩效、实现更高水平的创新发展,也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要着力推进全面创新,更要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并使之成为推动转型发展“核心的核心”。多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构建了“一核两区多园”的创新格局,形成了产学研合作“常州模式”,打造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也已成为我们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未来,要巩固和放大科技创新优势,进一步结合常州实际,聚焦产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一批产业化基地和创新型企业集群,构建常州优势;要全方位借鉴高新产业集聚和创新企业培育的典型经验,以“打头牌、争第一”的志气,加速提升高新产值占比,体现常州高度;要尽全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平台,培育一批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拥有几个国际大师级人物,形成常州标志。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快马加鞭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越是在抓改革、促创新的关键时期,就越需要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奋发有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来一次大转变,要以“有激情、重责任、敢担当、守规矩”为座右铭,努力当好改革的实干家和创新的实践者,以“店小二”的服务精神,全力营造良好环境,让改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激发出强大动力。

【三大一实干大讨论心得体会2】

当前,全体党员正围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深入开展学习教育,争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细数党的历史,无不发现所有革命先辈和优秀党员都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忠实践行者,他们身上都带着一种同样的气质,那就是实干为民,这种气质也就是共产党员魅力所在,最迷人的地方。

实干为民,以为民为根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执政党的活力来源于群众,根基也深植于群众。每一名共产党员都从群众中来,对群众怀着深厚的感情,也正是这样我们的党员才能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闻;民有所困,我有所为”,真正展现出“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优秀品格。

实干为民,以实干为基础。古人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共产党人所有的成就来源于实干,实干是成事的前提,是为民解忧的根本载体。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在当前的改革深水期中树立实干意识,摒弃那些“多栽花少栽刺,多请示少表态”、“机器不坏不修,矛盾不露不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干事”等等所谓的官场哲学,切实把实干体现在履职尽责、为民办事的点点滴滴中。

实干为民,以中国梦为目标。中国梦是民族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承载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不懈奋斗,尤其需要每名共产党员的先锋引领,大家一起争做实干家,不说空谈话,用实干托举梦想,用为民共筑梦想,以勤劳务实的行动,创新创造好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