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心得体会

贯彻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多篇】

 多少年来,在人们心目中,改革,就是解放思想敢于突破陈规,就是放开手脚打破条条框框。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推荐的2017贯彻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会喜欢!

【2017贯彻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决策中,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被视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成为上下贯通的“姊妹篇”,推动我们的事业滚滚向前。

循此回望,一条治国理政的主线,清晰可见。2012年12月,履新不到一个月,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2013年3月,刚刚当选*,*向全国人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两个场景,一种态度:尊重法律、厉行法治,是必须把握好的施政之要。基于30多年的法治实践,经过两年多的法治探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集理论和实践之大成,绘就全面依法治国新蓝图,为法治中国建设标定新的里程碑。

全面依法治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数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昭告“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彰显法治权威;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发挥法治力量;告诫“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法治实践;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塑造法治信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开阔了法治的格局、丰富了法治的内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助推走向新境界。

将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重大战略布局的一环,标志着依法治国按下“快进键”、进入“快车道”。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回答法治统一性的问题;“五大法治体系”“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协调性的问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统性的问题。特别是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既明确中国共产党是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也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对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正是执政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到当前中国发展的棋局中,才能体会这一战略部署的重大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从简政放权不断深入,到民生事业逐渐完善;从经济改革大刀阔斧,到党的建设抓铁有痕,法治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果把治国比喻成一本大书,那么法治就是大纲,纲立文顺、纲举目张。治理体系中,法治体系成为关键一环;治理能力中,依法治国成为重要内容,法治的引领和规范,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在更大的坐标系中审视,一个鲜明的感受是,无论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中,还是在中国现代化百年征途上,或是世界几百年演进中,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都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探索。将依法治国提升到“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高度,将目标设定为“法治体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立足点是坚持中国道路、完善中国制度。作为治国重器,全面依法治国书写的是法治史的新篇章,开启的是的新征程。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稳定性、规范性;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在法治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只有如所要求的,全社会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大棋局,法治才能成为中国前进的坚强保障,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法者,治之端也。”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要走好中国道路、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落实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沿着道路建设法治中国,我们一定能在“四个全面”相互激荡的伟大进程中,绘就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2017贯彻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2】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着力强调的一点,也是当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但一说到这“三个解放”,有的人就认为需要在党的纪律上“松松绑”,管党治党不能那么严,否则就无法做到“三个解放”。这种把全面从严治党与“三个解放”对立起来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实践证明,全面从严治党与“三个解放”之间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

全面从严治党非但不是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阻碍,反而是其强大推动力和有力保证;越是要做到“三个解放”,越是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道理,大部分党员、干部都有正确认识和深切体会,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存在错误认识。正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认识,致使一些党员、干部违反党规党纪。比如,有的党员、干部觉得解放思想就可以大胆地说,结果信口开河,甚至说出违背中央精神的言论,违反了党的政治纪律;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一味紧盯经济建设,结果忘了加强党的建设这根弦,没有履行好抓党建的责任。这告诉我们,在坚持“三个解放”时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任何时候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遵守党的纪律都不能打折扣,否则就要犯颠覆性错误。

解放思想不是毫无限制、漫无目的地搞思想上的自由主义,而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这一点,邓小平同志早就有过深刻阐述:“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全面从严治党是解放思想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有力保证。全面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伟大事业。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才能深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解放思想始终遵循客观规律;我们才能深刻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使解放思想始终具有问题导向。如果不全面从严治党,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是走向了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宪政民主等,那就不是解放思想,而是改旗易帜。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防范不正当利益关系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从而消除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实践证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一个腐败问题严重的国家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只有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净化政治生态,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要把蕴含在社会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实践证明,社会只有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各种积极因素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各种活力才能竞相迸发。如果存在特权现象,存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问题,就会抑制社会活力。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堵住权钱交易的漏洞,消除特权现象,为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提供政治保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