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强调,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领导干部敢担当有作为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篇一:领导干部敢担当有作为心得体会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邓小平同志1985年的这段话,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起势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对于各级党委来说,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同样一靠理想信念,“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二靠严守规矩,“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严守党的纪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党委自己先要成为讲规矩、守纪律的表率。党务工作不是打手电筒,照别人不照自己。“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自己“风纪扣”先松了,怎么用纪律去要求别人?有的人记住了自己是“单位领导”,忘记了自己是“党的干部”;有些人习惯喊口号、说空话,让别人冲锋陷阵,自己却置身事外。打铁还需自身硬,将严明纪律当做每日的功课,才能堂堂正正做人、挺直腰板做事。从这个角度说,守纪律、讲规矩,本身就是主体责任的体现。
落实主体责任,守纪律只是“底线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敢作为、勇担当。党章中规定,各级党委要“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党章是共产党员一切言行的准则,党的工作党委不抓谁抓,党委不管谁管?要求党的各级组织,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的责任,对大是大非问题要有坚定立场,对背离党性的言行要有鲜明态度,不能听之任之、置身事外。这是党委的根本职责,只有抓起来、抓好了,才谈得上负起自己的责任。
要担负责任,必须敢于担当。现实中,一些党委之所以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与“怕”的心理有关。或是怕“影响团结”,不敢指出别人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在“打哈哈”中让小错发酵升级;或是怕“搞坏印象”,让人觉得自己爱管闲事好当官,在“和稀泥”中让作风一泻千里;或是怕“丢了选票”,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在“装糊涂”中让工作延误搁浅。凡此种种,说到底还是个人的得失心太重,在患得患失中看不清大局,在顾虑重重中辨不准方向。
实际上,“严管就是厚爱”。抓早抓小,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了解核实、诫勉谈话,“拉拉袖子”、大喝一声,及时遏止了,才能防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这不正是一种主体责任吗?只要公允执纪一碗水端平,而不是选择性执纪拉偏架,就不会得罪人,反而会让老实人踏实、违纪者戒惧。平时多红红脸、出出汗,把纪律标准定的严些,不怕得罪人,才不致在回天无力时追悔莫及。
这么看来,守纪律和敢担当本身就是统一的。纪律虽然是禁止性的,但禁止之中有导向。正如党章中所言,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这本身就意味着,遵守纪律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正如所要求的,“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拿“守纪律”“讲规矩”当借口,该作为不作为、该亮剑不亮剑,就会变成消极的守规矩,这种不作为就是不负责。
各级党委既是守纪、执纪的主体,更是营造清正党风的积极主体。严明纪律不是消极的守,而是争取主动的为。落实主体责任,最终要看是否促进风清气正的党内氛围和社会风气,而不是仅仅做到“洁身自好”,更不能有等待观望的心态。同时,敢于担当更要善于担当。在这一过程中要勇于创新,多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多运用科技创新的成果;在重要时间节点不断释放执纪必严的信号,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一年抓下去,让全社会都能看到我们在作风建设上的决心。
权力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各级党委只有严守纪律、勇于担当,才能把主体责任具体化,从外现于行变成内化于心,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绩,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篇二:领导干部敢担当有作为心得体会
“担当”乃立人之本,成事之基。我国传统知识分子历来以“担当”为品质之首、德行之先,极力推崇为天下、为国家、为民众“一愿担当”,志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凡此种种,皆出自一颗“公心”。胸怀对未来胸有成竹的自信和勇于接受挑战的志勇,共产党人也始终将“担当”作为最根本的精神内核一力传承,勇敢担负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建设的重任,在各个时期都体现出强烈的担当精神,引领群众奋发向前,追求幸福生活。正是有了一批批敢于担当、“敢为天下先”的党员干部,中国才有了今天的进步和发展。
桥贵载重,人贵担当。遗憾的是,在观念日益开放、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诱惑增多,一些党员干部受到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身上诸如“敢于担当”这样的优良品质正在一点点消失,没有闯劲,没有心气,既激发不起干事创业的激情,也逐步丧失了谋事成事的能力。
为什么不敢“担当”,因为一个“怕”字。怕上级责备,怕群众质疑,怕承担风险,怕吃苦受累。“怕”的根源是宗旨意识淡薄,“怕”的后果是事业止步不前,失去人格魅力,丧失凝聚力。
敢于担当才会锐意向前,真抓实干,敢于担当才能开天辟地,成就伟业。早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时,就曾郑重告诫全党“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古语云,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敢担当者,必然是眼界开阔的智者,为民立命的仁者,意志坚定的勇者。担当精神的内核简言之,就是责任、智慧、牺牲和气魄。就是要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有勇气,敢闯敢试,不躲不绕;在矛盾面前有思路,能抓能放,勇破藩篱;在风险面前敢抉择,敢作敢当,不怕质疑;在关键时刻能顶住,挺身而出,敢于碰硬;而在名利面前能放弃,安之若素,淡然处之。
担当是党性之魂,理想信念之魄。在战争年代,敢担当才能打胜仗;在和平时代,敢担当才有新发展。无论任何一个时期,敢于担当都应当成为党员干部的的“精神之柱”。尤其在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的今天,没有一点担当精神,如何带领干部群众“抢滩涉险”,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篇三:领导干部敢担当有作为心得体会
敢于担当、有所作为,从本质上讲,是我们党先进、优秀的重要体现和重要保证。多次强调,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关于履责担当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担当精神,积极主动有所作为,切实把全面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要夯实提高思想认识这个基础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行其权就要担其责。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从政要履责担当、有所作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讲的都是为官干事要敢担当、尽好责、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敢担当、有作为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尺。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攻坚期,尤其需要领导干部具备敢于担当的精神,保持奋发有为的劲头。但是,在一些干部中却存在着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好人主义”倾向和不愿作为、不想作为的“懒人主义”思维:有的工作疲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当“太平官”,遇到困难矛盾绕道走,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有的怕“得罪人”,在原则问题面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圆滑世故、拈轻怕重,有功劳就抢、有责任就推;有的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甚至以权谋私、违纪违法,等等。这些现象贻误事业发展,败坏队伍风气,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关系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必须下大气力解决。领导就是责任,不愿尽责,不敢担当,不愿作为,就不配当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解忧的担当精神,以“铁肩担道义”的果敢和“妙手著华章”的自信,以夙夜在公、勤勉工作、鞠躬尽瘁的优良作风,切实履行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职责。
要抓牢强化能力修养这个根本
一事当前,是否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问题,集中体现和反映了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领导干部要想尽职尽责、有所建树,必须提高修养、增强本领。一要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是领导干部敢担当、有作为的第一要求。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有坚守才能有担当,有自信才能有力量。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在解决理想信念内化、深化、强化问题上下工夫,牢牢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当前,重中之重是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政治定力,补好精神之“钙”,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做到信仰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二要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领导干部要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做到敬业爱岗、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争一流”的使命感去工作、去奉献。对职责范围的工作不认真负责、不努力作为,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就没有资格做领导工作。要把敢于担当、奋发有为作为执政为民的一种精神境界,积极研究事业发展的趋势需求,深入思考事业发展的深层矛盾,面对重大原则问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工作中的失误正视错误、敢于承担,面对各种歪风邪气敢于较真、敢抓敢管。当然,履责担当、有所作为并不是逞强蛮干和个人风头主义,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追求质量效率,按照一切有利于人民群众利益、有利于生产力提高、有利于各项建设事业发展进步的目标,部署和检验各项工作。三要提高能力、增强本领。“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有了过硬本领才能真负责、真担当、有作为。正如所强调的,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的繁荣任务。要在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上下工夫,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要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上下工夫,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要着眼于领导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加强学习实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能力、动员组织能力、驾驭复杂矛盾能力。要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制度,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多听民生“疾苦声”、多送民生“雪中炭”、多栽民生“致富树”。当前,经济欠发达仍然是宁夏最大的区情,特别要抓好经济转型升级、开放型经济管理、创新思维、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等知识培训,着力提升各级干部把握改革、推进改革的能力。四要严守纪律、严于律己。铁的纪律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和组织的一个本质特征。领导干部要更好地履责担当、有所作为,必须要懂规矩、守纪律。要严守政治纪律,坚决执行党的决定,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严守组织纪律,做到地方服从中央、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按程序办事、按规则办事、按集体意志办事;严守廉政纪律,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严自律、善治家、慎交友,坚决克服侥幸心理、从众心理、不平衡心理,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家园,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
要把握务实苦干这个关键
面对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敢于履责担当、能够履责担当,还要善于履责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要去除私心杂念。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不敢负责,没有担当,软、怕、躲、退,说到底还是因为个人得失之心太重,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多思转多私。忧的不是不辱使命,而是个人名利;虑的不是事业进展,而是个人“进步”。一些领导干部不敢担当、为官不为,说到底是私心杂念作怪。这样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又怎能干成大事、承担重任,为党分忧、为民请命?心底无私天地宽,为官者就要有“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胸怀、抱负和担当,把党的原则、党的事业、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讲真话、办实事,做到一心为公、事事为民,具备舍我其谁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豪情。作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把严以用权、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为政之基,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用人观,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用好干部五条标准选人用人,从党和人民事业需要出发选人用人,坚持五湖四海选人用人,坚决抵制用上人的不正之风,自觉做到公道待人、公平识人、公正用人。二要弘扬良好作风。好的作风是党性纯洁的表现,更是领导干部履责担当、有所作为的重要保证。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极端负责,以优良的作风保证各项目标任务完成。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破除小富即安的自满思想、患得患失的畏难思想和封闭狭隘的保守思想,大力弘扬激情干事、开放创新的精神,善于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拜群众为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骨子里与群众共鸣,思想上与群众相融,行动上与群众合拍,用真情真心真意服务群众,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要干实事抓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是战胜困难的法宝,要在实干中体现领导能力,在实干中展现岗位追求,在实干中实现人生价值。要善于谋划、主动作为,坚持把工作置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央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通过定项目、定责任、定时限,确立符合实际、可操作性的发展思路,做到见人见事见成效。要不畏艰辛、躬身亲为,怀揣干事创业的热情,鼓起奋发进取的劲头,保持逢山开路的勇气,积极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同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办法、采取措施,真正既做到问政于基层,问需于基层,问计于基层,又解困于基层,帮扶于基层,建功于基层,努力打开工作局面。要善始善终、科学作为,做到既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又切实真抓实干、实事求是,谨防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半拉子”工程,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干实事、干成事,干一件、成一件。
要用好从严奖惩这个手段
当前,改革正当中流击水,不进则退。锻打好改革这块“铁”、走好发展这步棋,必须用好严格奖惩这把“重锤”,真正让敢于担当的受赏识、有所作为的有位子、不在状态的有危机。一要选准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加强教育引导,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建立激励干部履责担当的有效机制。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方式方法,加强对干部平时履责情况和敢于担当情况的了解,既看现在又看过去,从工作实绩中看担当,在乡语口碑中判高下。注重在关键时刻识别干部,看其面对难题时,是否豁得出、冲得上;面临诱惑时,是否不为所动、清正廉洁;面对群众时,是否保持本色、权为民用。二要用好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坚持把那些认真负责、敢闯敢干、敢抓敢管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和关键领域,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各级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保护担当者、鼓励褒奖有为者,为有个性、敢负责、肯干事而得罪了一些人、丢了一些票的干部主持公道、鼓劲撑腰,使敢于担当、有所作为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使“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处事有韧劲”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同时,要加强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及时提醒,“咬咬”耳朵,扯扯袖子,确保干成事、不出事。三要惩戒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坚持治庸治懒治散,推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的落实,对不负责任、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干部,要及时问责和惩戒,不仅不能提拔使用,还要及时调整下来,绝不能让“圆滑官”得好、“老好人”占先,对违法乱纪的干部,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推动形成鼓励尽责、崇尚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