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心得体会

关于最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难题,是迫切的任务。下面是相关的脱贫攻坚事迹材料,欢迎欣赏与借鉴。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一】

从小在毛井镇大山里长大的他,深知群众脱贫的强烈愿望,他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乡亲们的厚望,始终坚持“扶智、造血”的帮扶理念,坚守在基层一线,是乡亲们致富脱贫的“贴心人”。他就是环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李海瑞。

从小在毛井镇大山里长大的他,深知群众脱贫的强烈愿望,他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乡亲们的厚望,始终坚持“扶智、造血”的帮扶理念,坚守在基层一线,是乡亲们致富脱贫的“贴心人”。他就是环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李海瑞。

毛井镇高家洼村自然条件艰苦、贫困面广。2015年人均收入4897元,尚有贫困户104户433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5年7月,李海瑞被委派到毛井镇高家洼村担任精准扶贫驻村队长。作为该村的一名驻村干部,李海瑞深知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多次带领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开展调研帮扶,结合该村实际,他发现全村经济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务工信息闭塞,这些都制约这高家洼村的发展,针对贫困现状,他提出“摸底子、找路子、强基础、办实事”的扶贫工作思路,联合镇包村干部和村组干部共同研究制定帮扶措施,扶真贫、真扶贫。

村民朱志安家有六口人,父亲患肠癌,5岁女儿患有癫痫病,家庭情况困难,庄院崖面破烂不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李海瑞多方努力和倾力帮扶下彻底解决了他家住房不安全问题。

7月,李海瑞在入户调研时,得知村民冯伟强在服刑期,妻子患肝癌去世,家里庄院败落,窑洞破旧,四个孩子仍然跻身在破窑里,而且饮水很不安全。

李海瑞:我们及时同村两委会商议,决定解决住房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在8月份我们赊材料、做规划,叫工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解决了住房饮水不安全的问题。 作为我们驻村工作队,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也感觉到心里踏实了。

刑满回家的冯伟强看到家里的新房子和水窖后,满是感激地说:现在我的住房安全也有了保障,今后我过日子也有了信心。感谢我们李主任,还有我们村支书,真心感谢。

在驻村的这两年时间里,他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环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一名工作人员,李海瑞早在驻村开展工作始伊,就利用工作便利,将高家洼村全体村民的贷款情况进行了摸底,谁家贷了多少钱,贷款什么时候到期,他都一一记录在记事本上。

李正仁是高家洼村有名的养猪户,三年前,他从银行贷了五万元贴息款,2月到期。可他早已忘了此事。

发现李正仁的贷款即将到期,李海瑞就上门“家访”,提醒李正仁尽快还款,以免在银行留下不良记录,影响以后的信贷。

李海瑞不仅给他偿还了贷款,还为他出谋划策又续贷了贴息款,扩大养殖规模,还注册成立了环县宏渊养猪专业合作社。现在,他的养殖厂年纯收入10余万元,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李海瑞始终把“办实事、谋发展”作为自己的帮扶准则,他认为“输血”虽然也是办实事,但“造血”才是“谋发展”积极与镇政府协调,打造杂粮示范基地,扩充了养殖规模,先后发放地膜7.3吨,种植玉米、杂粮、薯类等农作物7120亩,养羊4560只,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通过金桥贷款、互助资金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放出扶贫贷款共计150户455万元,融资渠道逐步拓宽。

李海瑞: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我担任了高家洼驻村工作队长,我深感责任大,担子重,我也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通过我们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会的共同努力,该村贫困村退出21项指标,贫困户的7项指标,均达到了上级规定要求,只要群众满意了,我们心里也就踏实了。

李海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12月,高家洼村顺利通过脱贫验收。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正价值。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二】

48岁,年富力强,赤胆忠心,倾力为民。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川岩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曙光,20年如一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攻坚克难,无怨无悔,直至付出宝贵的生命,他用生命诠释了怎样当一个好支书。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张曙光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精神就如他的名字一样给我们带来信心??全面小康的曙光已经出现。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村干部,张曙光为农村脱贫事业兢兢业业、默默奉献近二十年,直到其生命永远定格在48岁的那一天。

贫困户田儒芬丈夫早逝,住房破旧不堪,村两委为她申请到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田儒芬无力组织人员建房,张曙光主动为她家组织工人,并义务帮工。

“不让公务在我这里延误,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工作在我这里中断,不让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各种政策在我这里受到影响。”这些都是张曙光的工作态度和经验。他就像不知疲倦的老黄牛,认真践行共产党员的信念,面对种种困境,依旧不改初衷。

张曙光一家共四口人,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均未成家,妻子十三年前年出车祸留下后遗症,去年又患上脑瘤,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家里洗衣做饭等琐事都得他干。既要照顾小家,更不能丢下全村这个“大家”。去年,县里举办村干部脱贫业务培训班,他背着妻子一起参加培训3天。

自1996年以来,张曙光先后担任村计生专干、会计、村委会主任、支部书记。20年来,他任劳任怨为民办实事、全心全意为村谋发展,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进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他生前写下的诺言:人生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

9月4日,苍天含泪,大地呜咽。这一天,对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岭街道川岩村群众来说,是一个悲痛的日子??年仅4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曙光,在帮助精准扶贫对象户田儒芬家修建房屋时,不幸从楼梯上摔落,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他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就此定格。张曙光同志虽然走了,但他为我们的脱贫攻坚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张曙光的遗物里,珍藏得最好的是一摞厚厚的亲笔抄写的党章。面对困难和诱惑,张曙光都能勇于挑战、抵抗诱惑,带领全村百姓一步步迈向美好生活。

川岩村老支书田儒祖回忆,张曙光在川岩村任会计期间,每笔账目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每笔开支都要经过老支书之手,是一个非常讲规矩、有纪律的人。

近20年来,张曙光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程序,坚决反对一言堂和家长制。每遇重大事情、重大决策,都要征求每个支委、群众代表的意见,确保决策科学、实效。

打铁还需自身硬,张曙光同志是一个办事非常讲规矩、有纪律的典型。他在农村一线工作十几年来,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哪怕背负的压力再大,也从未听到他言苦叫累,工作从不拖后腿。”峨岭街道原党工委书记文明海说,去年,办事处民政股为其妻解决1000元解困资金,但张曙光坚拒不收:“收了这个钱,以后村里民生资金分配,我就说不起硬气话。”

“乡亲失去了一位好支书,我却失去了一个好儿子啊!”76岁的张羽松回忆起张曙光生前的点点滴滴,不禁老泪纵横,他说:“当支书的儿子忙了一辈子,现在终于可以安息了。”

兄弟张亮说:“我很少和哥聚在一起,有一回好不容易一起吃饭,可是,刚端起碗,他的电话就响了,那顿饭,他跑出去三趟。”不忙不行啊!村两委没有办公室,村学校破旧不堪随时可能倒塌,村里没有自来水,出行还是泥巴路,张曙光的忙换来了全村大变样,村活动室建起了,新学校亮堂了,自来水通了。压在他心头的就是4.7公里环村路硬化。

如今,他走了,安息在环村公路旁的一座新坟里,他要亲见这条路硬化完工。“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这是张曙光工作笔记上的励志格言,他永葆党员先进本色,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五彩缤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