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心得体会

推荐优秀党员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人民群众勤劳持家、热情善良、平易近人、勤俭节约、语言朴实、热爱生活、和睦相处等各个方面都是领导干部借鉴、学习的活镜子和好榜样。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2017推荐优秀党员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推荐优秀党员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1】

我只是要求自己做一名称职的、优秀的教师,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我的学生。??xx

多年来xx一直从事内蒙古近现代史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是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

xx参加工作近30年来,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身患癌症10余年来,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从未离开教学讲台,从未放弃学术研究。他的事迹被广泛传诵,被称为"草原上的中国保尔"、内蒙古的"方永刚",堪称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身残志弥坚 教书亦育人

1999年,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xx,被确诊患了上颌窦腺癌,从此以后,xx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手术、复发、再手术......先后做过9次手术、5次放疗、4次化疗,几乎平均每年做一次手术,右上颌骨被切除,右眼眼球被摘除,胆囊被切除,嗅觉味觉全部丧失,右耳听力锐减,身心遭到巨大的磨难,但是他像草原上最优秀的搏克手(蒙古式摔跤手)一样,一次次摔倒了再站起来,顽强地击退死神的挑战,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直到去世。

xx深爱着教师这个高尚的职业,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站好三尺讲台。他给本科生讲"中国革命史"、"蒙古史"的课程,给硕士研究生讲"蒙古近代史"、"蒙古近代史史料学"、"内蒙古历史地理"等课程,并讲授博士研究生的部分课程。他从来不请假,也没有迟到过。为了不耽误学生的上课时间,手术都选择在假期进行。他经过了数次大手术,基本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为重返讲台,一遍遍地训练自己的面部肌肉,调整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直到能清楚地发音吐字。他总是忍受着病痛,以饱满的精神站在讲台上认真讲好每一节课,常常一讲就是4个小时。

xx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他从不对学生谈起病情,总是把乐观和坚强展现在学生面前,被摘除的右眼安不了义眼,但捂在右眼上的那块白纱布永远整洁干净。他说:"我只是要求自己做一名称职的、优秀的教师,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我的学生。"他谆谆教诲同学们要勇敢地面对人生,特别是勇于面对并战胜挫折和一时的困难,做生活的强者。他积极乐观、勤奋顽强、不屈不挠、矢志不渝、刻苦钻研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如今,他培养的16名硕士生、10名博士生已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

带病苦攻关 创新出成果

xx热爱自己的专业研究工作,多年的潜心钻研和丰富的学术成果,为xx在学界赢得蒙古族近现代历史"百科全书"的称号。国内史学家评价说:"研究近现代蒙古历史特别是日本殖民者在内蒙古的统治历史,xx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

他抱病撰写的长达20万字的毕业论文《日本在内蒙古的殖民统治研究》,在充分占有史料和系统叙述史实的基础上,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和客观的分析,填补了我国日本侵华历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此后,xx不仅参加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侵略内蒙古史》、《内蒙古通史》等一系列集体研究项目,还陆续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鄂温克族现代游牧社会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日本在内蒙古殖民统治政策研究(1931-1945)》等,出版了专著,并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其学术创新成果多次填补了国内研究领域的空白。

作为学科带头人,xx常常带领同事、学生作大量田野调查。工作中,多次手术受损的右眼剧痛得让他无法忍受,每次他都死死咬着一块毛巾,用手紧紧按住眼部,却从不声张。迄今为止,xx已先后完成了7次烦琐辛苦的田野调查,他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内蒙古的大部分乡村和草原。他主编的《蒙古族--内蒙古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调查》,使他成为这个研究领域用人类学方法研究历史的第一人。

从参加工作到去世的近30年时间里,他参加了10余项国家和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出版个人专著4部、合著14部、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主编3部史料汇编和1部译著,获得了国家图书奖、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奖励。他参与编写的《内蒙古革命史》获得了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是迄今为止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获得的最高奖项;参与主编的《内蒙古通史》已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

淡泊名与利 痴心永不改

xx本来就是闲不住的人,患上癌症后,他怕时日不多,比以前更忙了。他说:"今后两年的时间我都已经安排得满满的,有许多科研和教学工作需要去完成。再长的时间我没有安排,因为这个病太顽固了......"他总是在忙,忙着科研,忙着上课,忙着与学生座谈,吃饭经常是匆匆而简单。每次到医院做手术和检查,躺在病床上的空闲,不是在看书就是在批阅学生论文。

由于治病,xx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家具简陋,生活简朴。多年来,他和家人已经习惯于清贫、平静的生活,对于xx来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看书。他总是说:我是老党员了,现在学校建设需要更大的投入,我不能给学校增加负担。xx所面临的困难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但是在他的眼里,再大的困难与他所钟爱的事业和理想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xx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职业精神的真正含义,践行了胡锦涛对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他的事迹先后被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央各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但是荣誉的获得丝毫没有改变xx的工作和生活,他依然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说:"教师的职责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学术成果留给社会。我虽然生了病,但是脑子还可以思考,还没有到病倒爬不起来的地步,就应该继续干下去。"这就是xx,一个蒙古族共产党员的情怀。

【2017推荐优秀党员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2】

一位蒙古族女生在竞聘辅导员时,面对评委动情地说道:“是预科班的班主任xx老师影响了我今天的选择。当年,我们就像被大海冲上沙滩的小鱼儿,是邵老师用他无尽的关爱和呵护,把我们一一捧在手心又送回了大海,让鲜活的生命重新遨游在蔚蓝色的海洋。我要像邵老师那样,也去点亮学生心中的那盏灯。”

薪火相传,爱在延续。天山脚下,渤海之滨,xx与600多个祖国边疆少数民族学子间演绎的动人传奇,在穿越时空隧道那一刻留下了它深深的轨迹。

父母般的呵护源自心的贴近

1986年的金秋时节,xx与电子系新疆少数民族班的38名学生结缘,也从此开启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的爱的闸门。

面对这些初来乍到的新疆娃儿,xx没少费心思。早晨,他从南山的家里跑到北山宿舍叫醒学生出操;晚上,再陪他们到熄灯,直到听到鼾声才悄悄离开。夜深人静,他跑下山坡,穿过公路,等回到教师住宅区,两米多高的大铁门已经上了锁,他常常不顾君子风度翻门而入。整整5年,上千个日日夜夜,上千个两公里的往返。一次,他从铁门上重重地摔了下来。“老师,您别再来了,我们听话。”学生们懂得了心疼老师,年过半百的老师却坦然一笑,一如既往。

邵老师有自己独特的带班诀窍:“尊重+爱护+研究”。每次接班前,他都要反复熟悉每位同学的资料,从名字、民族、家庭、经济来源、毕业中学、习惯爱好,到照片上的长相特征。第一次与同学见面,邵老师几乎就能准确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

春风化雨的浸润,背后写满大爱

8月的酷暑天气,蒙古族学生王刚踢足球时受伤,左臂摔成粉碎性骨折,住进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xx整整陪护了10天。医院大门守得严,早上6点前才进得去。他每天早早起来,煮了鸡蛋和嫩苞米,抢在6点前赶到医院,给王刚洗脸、擦身、打饭,一直忙到大夫查房时,再赶紧往家里跑,照顾他自己86岁的老母亲吃早饭。同室的病友羡慕极了:“你老爹真好!”“哪里!那是我的老师!”病友们惊愕了,不是骨肉亲情,怎能照顾得如此周到?!

父母离异的一位蒙古族学生,一上大学便断了经济来源,即使有助学金也只够勉强维持。于是,xx的家就成了他的“家”。从故乡回到学校,他给老师抱来一个比枕头还大的新疆西瓜:“老师,我挑的,一路枕过来的……”瓜切开,却酸了。xx紧紧握住这位学生的手,流着泪说:“这瓜有你的体温,酸了也是甜的……”

邵老师就是喜欢他这些学生们,喜欢得几近“痴迷”。一位原民族预科班的同学不经意间说起附近买不到清真方便面,他像得到命令似的,专门跑到北京街买来两大包,并亲自送到软件学院。很多民族班的学生家里并不宽裕,他会想方设法为他们省钱。碰上哪里的苹果卖得便宜,他赶紧回去“通报”,叫上几个男同学,为班里同学买上几袋子;女孩子们爱穿漂亮衣服,可又买不起大商场里的品牌服装,他又成了名副其实的“导购员”,带着她们去外贸处理店买既便宜又实用的衣服。

让库都斯•亚库甫难忘的是,非典肆虐时,他不巧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被校医院诊断为肺炎,需要留院观察治疗。非常时期,大家都很恐慌,有的同学开始怕他是非典不敢靠近,亚库甫心里很难过。远在新疆的父母也十分担心。是邵老师连续7天到医院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积极配合治疗,消除顾虑。亚库甫说,老师与民族班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到什么程度,一两句话是说不清的,因为有太多的感人事,也感动了太多的人。

每个人学有所成是最大的期待,也是永远的牵挂

xx说:“民族地区的学生,虽然文化课基础差点儿,但他们都很纯朴,也很聪明,不教育好他们,就是教育的失职。”“少数民族地区是祖国的重要一部分,建设好这些地区,关键还得靠少数民族。把这些娃娃培养教育好,将来他们回到民族地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预科班上的是高中课程,与大学其他班课程不一样,有的老师不愿上这个班的课,他总是逐一跟教务处及有关院系联系沟通,请出数学教授为预科生上课。每个老师开始来讲课时,他要亲自听上几节,以便发现老师和同学中存在的问题,随时提出调整意见。有一位老师因为课上得不好,他硬是敢“得罪”人,坚持要求学校给调换了老师。每次考试前,他总是把一些基础较差、不易过关的学生召集在一起“开小灶”,重点辅导,确保通过。正是这种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20多年来他所带的这些水平不一的学生,都顺利升入了本科。

xx说,一年的预科班,是从思想、学习、人生志向等方面全方位培养,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奠基工程”,怎么也马虎不得。做他们的班主任,就是代孩子的父母做他们的监护人。

虽然把全部身心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生身上,但xx的专业教学水平也非常出色。为了弥补担任班主任占用的工作时间,他经常挤占自己的业余时间和休息时间,利用假期、休息日备课、编写教材、撰写论文及进行相关科研工作。他讲授的《电路原理》,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每次讲课他都特别卖力气,一堂课下来,常常是汗流浃背。他的教学科研成果也非常突出,所讲授的《电路原理》课教材都是自己编写的,同时还编写了《电路分析学习指导》,作为学生们的辅导教材。

莘莘学子回报那片热土

在xx的家里,有满满两大袋子学生和家长们的来信,他非常珍惜这些信件,因为那是对自己的最大信任和奖赏。

1992年春节前的一天中,xx就收到了学生的17封信、5封电报,有的信甚至写了6张纸!分在新疆工学院电气系的维吾尔族学生希望来信说:“现在我仿佛离开了一个亲人,一给您写信,我就要哭。”一位哈萨克族学生在信上说:“邵老师,您太累了,原来是一头乌发,带了我们五年就全花白了,您放心吧,工作中我一定会学着您的样子,我的慈父。”

屈指算来,如今在大连理工大学,xx送走的民族班学生大约有600人之多,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受xx老师的影响,民族班毕业的学生们在西部那片沃土上辛勤地耕耘奋斗,他们中有工程师、技术员、教师、公务员、经理……

二十几年的光阴,青丝转白发,不变的是真情;二十几年书写的大爱,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