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心得体会

五年投资学习心得体会【精华篇】

 自2008年7月本人从技术分析转向基本面分析投资以来,自己先后阅读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著)、巴菲特历年写给股东的信(网上自己逐篇打印下来)、《巴菲特投资思想方法实录大全集》(中国华桥出版社,德群编著)、《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劳伦斯A坎宁安著)、《滚雪球》(艾丽斯施罗德著)、《巴菲特的护城河》、《怎样选择成长股》(费雪著)、《投资者的未来》(杰里米J西格尔》、《股市真规则》(帕特多尔西著)、《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穷查理宝典》(芒格著)、《股票作手回忆录》(利弗莫尔)、《笑傲股市》(欧奈尔著)、《投资最重要的事》(马克斯著)、《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长赢投资》(约翰伯格著),以及国内著名的投资人的著作《时间的玫瑰》(但斌著)、《奥马哈之雾》(任俊杰@renjunjie 、朱晓芸@朱晓芸 著)、《价值投资,从看懂财报开始》(孙旭东@孙旭东 著)、《让时间为你积累财富》(梁军儒@梁军儒 著)、《那些滚雪球的人》(王星@王星等著)等等。对这些中外投资著作,可以说自己并不止一遍阅读,多数的是经常反复揣摩、大量批注,甚至成为自己枕上、厕上、车上之书。

在阅读这些中外投资著作的同时,本人还时时关注了国内一些知名投资人的博客或知名投资网站,成为他们博客和网站上的“常客”,如李剑@李剑先生、但斌@但斌 先生、刘建位@刘建位天天学习巴菲特 先生、张东伟(福尔莫斯)@张东伟 先生、周贵银@周贵银 先生、邱国鹭@邱国鹭 先生、姜广策@姜广策 先生、一只花蛤@一只花蛤 先生、梁军儒@梁军儒 先生、陈理@陈理 先生,以及雪球财经@雪球汇 、金量子网站(周密女士主办)、上证巴菲特研究会、价值投资导航等等,此外,还有一些名人博客、草根博客水平都很高(有的我们之间互相关注,不再一一列举,真让人感叹民间处处有高手啊),自己也常常是去“闲来一坐”,向他们交流学习。总之,通过这些不间断的学习,自己总结起来,深感对自己思考投资以很大的帮助、启发与收获。

在阅读这些投资著作、博客、网站之时,自己反复思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这些外国人的投资著作(因多数大师为美国人所著)究竟适合不适合中国股市投资,因为毕竟中国股市有着*,中国气息,如果食“外”不化,不结合中国实际,就难免将书读呆了,甚至画虎不成反类犬;二是这些投资著作所提出的投资哲学、投资理念、投资策略、投资方法,究竟适不适合我们个人投资者,特别是像我本人这样的业余投资者,因为毕竟我们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有所不同,如何结合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然后创出一条适合我们个人业余投资者的投资道路来,这应该成为最最重要的。自己认为,只有把这两个问题想明白了,才会真正地叫“融会贯通”,不致于成为像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那些仅仅会寻章摘句的腐儒一般,动动嘴写写写八股文章尚可,但是一实践下来就处处吃败仗!要知道在股市一旦损兵折将,那是需要付出真金白银的,呵呵。

当然,正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所讲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股市投资怕也是有一个如此不断重复、反复的过程,进而才能使我们的投资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老实说,自己目前仍没有达到如此高境界,顶多还算是一个股市投资上的探索者。尽管如此,自己仍愿意以“投资思考、投资感悟”的形式记录下来,一者便于升华自己的理性思考,二者也乐得与博友、雪友们分享。在此顺带说一句,自己开博7年多来,其实压根就没有想到有人关注,甚至在自己开博客之初竟然傻傻地不知道还有“关注”功能一项,呵呵,自己原始的想法就是对自己的投资留下一个思考的痕迹,但是时至今日,自己的新浪博客竟然关注人数达到2249名,雪球上的关注粉丝竟达到5732名,这是自己始料不及的,自己因此也诚惶诚恐起来,同时更平添了一种责任与义务,这就是有投资体会了就应该与关注自己的朋友们分享,以便大家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共同收获思想,共同赚钱。想来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好了,不再弯弯绕了,还是真奔主题,即通过这些阅读,加之以自己碎片化的思考,作为个人投资者究竟应该运用哪些好的投资思想、方法呢?

一、关于投资者的分类

毛主席在其《湖南农民运动报告中》开篇就指出,分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套用毛主席的这句话,在股市投资中,我们究竟是做个投资者,还是做个交易者,我认为这是投资股市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搞清楚了,自己认为才可以再论投资的其它问题。我们知道,市场上一向将股市上的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投资者,一类是投机者。或许本人的这种分类法有点颠覆传统,不过,自己仍然固执地认为还是将股市上的投资人群分为投资者与交易者更容易直达本质,直击要害。何谓投资者?自己认为,就是真正地将买入股票视为股权,视为生意的一部分,共同参与、分享企业的成长成果。从这种投资思想出发,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从企业合伙人的角度出发的,一切的买卖策略均由此而产生。应该说,股市上这种名符其实的投资者其实是极其少数的,甭看许许多多的人口口声声地说买股票就是买股权,是买生意的一部分,其实他们大多是说着不算数的,甚至连自己也是不大相信的。更多的人在我看来,其实更是交易者。不管他们是以估值,以技术为参照,还是以业绩为衡量标准,其本质上还是以谋取差价为目的交易者(自己曾论述过,其本质上与那些集市上倒买倒卖的菜贩子、倒爷并不二致)。当然,这种交易并不无不道德,而且做得好还是容易成为令人艳羡的投资大师。特别是股市的功能之一就是便于人们借助这一平台进行股权交易,这也是促进股市繁荣的根本动力之一。相比之下,如果我们不分对象,硬是傻傻地随便当起一家上市企业的股东,那未免就有点太书呆子气了。所以,我们身处股市,首先要分清自己是一名投资者,还是交易者,哪些品种是可以让我们放心当投资者的,哪些品种只能是让我们当成交易品种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我们投资股市的原则性的大问题。

在此顺带说一下,最近看一则新闻,就是某上市公司将机构投资者当成投资者,将我们这些小股东当成股民来分别对待,真是令人忍俊不止,在我看来,这家上市公司其实就是没有从本质上区分出股市中的投资者与交易者。不是吗?别看一些机构人士到上市公司进行调研,上市公司甚至还“上好茶”伺候,其实弄不好这些机构投资者更多的只是交易者,因为或许他们今天买入了你的股票,到了明天他们就坚决地与你“拜拜”了。记得有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曾说过这样的话,

就企业来讲只有自己的员工还相对可靠,而流通股东最不可靠,因为稍有风吹草动,他们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哪还会与你风雨同舟!呵呵,虽然这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股东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不过细想起来倒也是说的一句实话。所以说,股市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这些所谓的投资者,其实更多的只是交易者,不管他们以什么名义出现。

如果以本人的这个标准来衡量,那些投资大师们究竟属于哪一类呢?自己认为,如果硬要是给他们进行分类的话,巴菲特、芒格的主流投资部分(有些投资也是属于交易一类)应该归结于投资者一类,因为我们读他们历年写给股东的信,察看他们众多的投资案例,在他们的思想上确实是将上市公司作为自己的企业而进行收购的,收购不了的也是从思想上将之视为合伙人的。成长股投资大师费雪也可以说这种“投资者”的成份更大些,因为它可以一直持有企业几十年而不离不弃,中外股市上这种坚定的长期投资者是凤毛鳞角的。至于其它的投资大师,如彼得林奇、邓普顿、约翰聂夫等等更多的成份应该算是交易者。就是价值投资大师开创者格雷厄姆,自己也认为应该归结于交易者一类。自己这样说,似乎有点大不敬,但是看他不管企业质地,以估值为参照,低于企业内在价值了就买入、高于内在价值了就卖出,这种低买高卖的投资策略其实从骨子里并没有真正将自己当成企业的忠实股东的。当然,还是如以上所说的,不管是投资者,还是交易者,其实只要成功就值得我们敬仰、学习。

本人这种分类并不是作“研究”用(在此申明,自己写博文的目的全是为了促进自己思考,从未想过公开发表赚取点名声之类,所以行文起来更容易是信马由僵,无所拘束),更不是对这些投资大师们指手画脚(在那位董事长的眼里自己充其量是一介“小股民”,哪有如此资格呢)。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实用。这就是以本人的投资体会,我们必须先搞清楚,自己在股市上究竟是个投资者身份,还是个交易者身份,或者是既是个投资者,又是个交易者式的混合的身份;我们所持的品种究竟是适合自己当投资者呢,还是适合自己当交易者。这个问题搞清楚明白了,所谓的投资哲学、投资理念这些看似虚无飘渺的东西就立马在我们的脑袋中呈现、分界出来了。由此指导下,才更容易选择自己的投资策略与投资方法。

二、关于投资方法的考究

1、成长股投资

一提到价值投资,有市场人士将之分为成长股投资与价值股投资,并且两派还互有争论,有人则反对将之分类,如巴菲特就认为成长即是价值的一部分,这种分法就没有啥意义。在我看来,其实连“价值”两字都没有必要,因为投资就是投资,价值投资就是见有价值了才投资。但是,为了理解上的方便,以及操作上的不同(在自己看来它们虽然同属一门,但是真正领会操作起来还是有差别的),自己认为还是不妨分开论述。

成长股投资是由费雪开创的,而由芒格、巴菲特发扬光大的。股市中人都知道巴菲特,他早期更多的是采取格雷厄姆式的“拾烟蒂”策略,而后转向超级明星企业的成长性投资。他说过,他是受费雪的影响,在芒格的帮助下,由大猩猩进

化到人类的。并且说,以合理的价格选择超级明星企业长期持有,是他走向成功的唯一道路。他那著名的话就是:宁可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优秀的企业,也不以低廉的价格买入平庸的企业,股市中人怕也人人都知道。他的那些经典的投资案例,怕快成股市中人的“语录”了,在此也用不着本人饶舌了。这里我们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这种成长股投资策略究竟是不是适合中国股市,对于我们个人投资者又当如何呢?

本人这里可以直接回答:这种成长股投资策略完全适用于中国股市,特别是对于我们个人投资者来讲,自己认为首推的投资办法就是成长股投资。??关于中国股市是不是适合成长性投资、长期投资的问题,自己以前的博客中多次论及,自己认为这种争论无多大意义,因为自己打开中国股市的K线图,找来那些众多的长期牛股一翻看就是结论。此外,我们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长期的投资逻缉:中国目前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中期,中国的强势崛起是必然的,尽管其中可能会有曲折,甚至有反复,但正所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国股市二十多年,尽管它的今天仍有着种种不成熟的缺陷与毛病,但是回顾我们中国股市不长的历史进程,自己与自己相比,毕竟是进步着的,特别是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坐庄”、“跟庄”时代的终结,中国股市的投资时代实际上已经悄然开启;中国当下上市公司已达2500多家,虽然有华为、娃哈哈等一些优秀企业还没有上市,有些如腾迅这样给长期股东带来巨大回报的企业仍然在海外、香港上市,但毕竟中国股市又聚集了中国企业的优质资源,哪怕其中仅有5%的企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这也将会有120多家上市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关注、研究、寻找的广阔天地,??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速度的一些优秀企业实际上已不在少数;如果到中国各处走走看看,我们常常会为中国地域之广、人口基数之大,以及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差异而目瞪口呆,而这种种的差异性毫无疑问,将为一些优势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土壤与空间(实际上一个知名品牌就足够在中国本土孕育出一个长期牛股,且不要说有的企业将来还要走向海外)。我们常常在报章上、网络上看到一些国外的知名人士、投资人士惊叹中国这些年的巨大发展,如巴菲特、邓普顿、罗杰斯这些投资大师级的人物也不时有看好中国的目光。本人认为,其实我们正是处于一个“投资中国”的最好的时代,或许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然,这些“大问题”,还是交由那些智慧的中国人士去研究、去解决吧,但是作为个人投资者,自己认为应该明白和坚持这样一些“投资中国”的大逻缉。这是一点题外话。

成长股投资最重要的是定性。费雪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中论述了一些优秀企业的强势特征,而巴菲特、芒格更是将这种优秀企业的特质提升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更高认识水平,如连续的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特许经营权、消费垄断、轻资产(受限制盈余少)大商誉、宽宽的护城河等等关键词,如果我们充分理解并加以运用,自己认为对于帮助我们分析一家企业是不是具有优秀的基因、是不是值得长期投资,可谓帮助大焉。如果还是理解不了,自己认为只要老老实实地去通读一遍巴菲特先生历年写给股东的信就能够明了了(因为这些信,在本人看来全是从实业投资的常识出发的,正常的智力并不难懂)。

成长股投资遇到的最麻烦是估值高(就市盈率而言)。好企业是明摆着的,而且股市上有着太多的精明人,所以人所众知的成长股、白马股常常是价钱不低,甚至就市盈率水平而言,有的是股价恒时高估,即使是在大熊市也让人感觉跌不透彻。介入它们的机会有三个:一是整体大熊市之时,此时泥沙俱下,容易错杀,如2008年大熊底之时;二是“王子”一时“遇难”,如突遇“黑天鹅”,最近几年典型的就是伊利股价、双汇发展;三是阶段性下跌之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成长性的长期牛股也不是一天两天涨成的,它们其实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提供“上轿”的机会。如,自2008年大熊底以来,上涨两年的一些优秀医药股如云南白药、天士力、同仁堂、东阿阿胶、片仔癀、恒瑞医药(本人一直或关注、或投资的中药“五朵金花”和化学药、创新药的“老大”)等等,差不多至2010年10月、11月份终于开始进入调整(两年的时间涨得太高了啊),至2012年差不多向下调整30%左右的幅度,调整时间又大致两年的时间,相当于一个小熊市,尔后又展开了一波至今的上涨。其实许多成长性企业的股价走势均有这种阶段性下跌,有差不多下跌20-30%的中期调整(极端情况下向下调整50%左右)的时机。

对于前两者机会,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或者是需要耐心等待很久,或者是因为整体大熊市之时、“王子”一时遇难之时,作为个人投资者又不敢下手,但是阶段性下跌之时机,对于我们个人投资者还是应该善于把握的。或许作为机构投资者因为要运作大资金,面对这些长期成长性牛股的阶段性下跌常常力不从心(因为常让人感觉着不太便宜,有一种跌不透的感觉,那些大的资金建立大的仓位怕不好下定决心吧,本人猜测的,不足为信,呵呵),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投资者来说,自己认为容易得多,因为一见时机一到,价格差不多合理,立马敲几下键盘即可轻松搞定。有许多投资者常常是因为这些优秀企业的价格“高企”,所以,看一眼甚至不加以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结果他们几年下来的投资结果就是与这些长期成长股错失。所以自己认为,作为没有信息优势、研究团队优势、调研优势的个人投资者,投资股市的第一思维就是先找准优秀企业,然后加以认真的研究,然后就是耐心等待介入的时机,真正做到:不出手则已,出手则是能够买入到中国股市中最赚钱的行业与最优秀的企业,呵呵!

成长股投资最大的风险是“估值杀”。做人常常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股市也是如此。那些众所周知的“白马股”常常因为其长期的上佳表现而成为耀眼的明星,因此市场也常常因为其历史上的较快速成长而寄存了很美好的预期(甚至会让投资者潜意识地以为就是这样呈一条斜线成长下去),然而任何行业均有经济周期(只是程度不同),任何优秀的企业也生命周期,有增长放缓甚至停滞增长之时,其实,哪怕一时的放缓也会立即在股价上来个激烈的反应,甚至“立斩决”。这样的例子又不胜枚举。如当年风光无限的苏宁电器、保持多年高增长的葡萄酒龙头老大张裕、还有当下曾被树为价值投资者标杆的贵州茅台,等等,不一而足。自己认为,如果你是一个运作大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最大的麻烦怕就是不能立马卖出,但是对于我等操作小资金的个人投资者来讲,自己认为保全之策是可以发挥我们“船小好掉头”的优势,立马敲击几下键盘也来个“立斩决”。即便是它跌停,因为我们国家有10%的涨跌停限制,我们多数情况下也能够第二天择机而走出的。所以,作为成长股投资者,必须要保持这样一种理智的清醒,哪怕连续保持10多年30%复合增长的云南白药这样让人“爱不释手”的爱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也要立即采取这种行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