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第一卷群体心理读后感 篇一
《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这是乌合之众的出处,字面看感觉不是什么好词。据勒庞在书中的定义,群体是无意识的,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在判断上没有自己的思考且容易受到外界及他人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易暗示,易轻信。同时另一方面由于群体本身特点的存在。每个孤立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欲望,情感,放入一个群体中,这样的欲望,情感会被无限放大,包括力量,正如一个人是不易产生烧杀抢掠的犯罪思想,但群体数量上的优势便给这一想法带来实际可行性,所以面对格格不入的思想,庞大而又野蛮的群体很有可能产生“仇敌”反应。实际生活中的我们也是如此,不愿被孤立,被多数人的力量庞大的群体抛弃甚至敌对而选择从众,获取一时短暂的安逸。
对照现在社会,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从这本书找到解释,最典型的即为网络舆论现象。成千上万的网民就是一个个所谓的“群体”,舆论的不同导向不正是这一个个“群体”想象的产物,对于他们而言,重要的是自我幻想的“事实”。宗教迷信也是一个典型实例,最清醒的天才也不得不在群体的规矩面前俯首称臣。邪教不断存在至今,即使覆灭又会有新的萌芽壮大,正是群体的信念提供其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即是思想的极端化,行为的冲动化,无意识不理性是极其恐怖的,这就表明群体所存在的一种潜在危险。于他们本身而言,有些错误做法甚至犯罪行为只是完成一种符合群体信念的任务。例如极端爱国主义,为表现自己的爱国,而选择采用极端方式包括砸日本车,打伤日货买主等冲动违法行为。
那群体心理,有没有现实好的研究意义呢?很多人把这本书推荐位营销必读书籍。比如,“病毒式营销”,它是利用群体之间的传播,从而让人们建立起对服务和产品的了解,达到宣传的目的。KOL打造和KOC的培养,我们不就是想通过意见领袖来影响目标消费群体吗?通过他们不断的输出影响消费者、打动用户心智,让用户产生无意识的消费。另外一点,社群营销,无社群不商业,社群在订阅号和个人号之间,和用户的距离比订阅号近,但是比个人号远,可能就是用户觉得的“安全距离”,所以社群营销里需要有KOL或者多个KOC,不断输出来影响其他人。
群体心理对于我们团队建设也是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的。试想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不稳定的、不团结的,那是不是即使来了个人才也会留不住呢?作为公司团队的领导者,我们要如何避免个性化人才消融在团队形成群体而产生智力下降呢?
乌合之众第一卷群体心理读后感 篇二
正如书名《乌合之众》本身的贬义色彩,作者本身对于群体的特质是持贬义态度的,但对于群体和个人之间关系的分析的确引人深思。“在群体里面,那些无能的人、傻瓜、心怀嫉妒与怨恨的人,就会摆脱自己的负面感觉,不再感觉自己是个无能的人,而是会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力量,但这种力量却极其短暂而且残忍”。
记得小时候的一件事,上小学的时候,我家楼下后院的空地是个相对隐蔽的地方,有一天放学,看到几个同学围着一个女生,我好奇过去问一下,结果看到几个人在轮流扇耳光,有一个人还问我要不要加入,当时心里害怕就走了。但其实,我觉得以我当时的心理,很有可能就鬼使神差的加入她们了,因为中间那个女生处于绝对的劣势,无力反抗。所以如果我一旦融入她们,我就变成了她们群体中的一员,我就会尽情释放我的丑陋,正如小波叔在他的《我的革命时代》里描述那些有文化的青年们互相打斗的荒唐场面。
这本书介绍了作为群体领袖来说,群众可通过传染、重复等建立威望的方式来渗透信念进而对群体进行统治,说白了,就是承认统治者和政治家为了某种目的的达成,对群体是采用手段的。但是,他却不觉得这种手段的应用是错误的,反而觉得,如果言论太过自由、人们的普遍信念不统一,是一个文明衰退的标志。一边描述群体人云亦云的愚昧劣性,一边又提醒统治者群体变得有自己的想法是件危险的事,这和某些自认为优越的群体的歧视态度有何不同呢?不过也能理解,这作者本身就是个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者。
而的确,“一切文明存在的主要动力向来不是理性,也可以说,尽管理性是存在的,但文明的动力最终还是各种感情,这些感情包含有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于荣誉的热爱。“而这其中宗教的态度:“宗教迷信是多么的顽强,而那些宗教与任何简单的逻辑都不相符,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那些最清醒的天才也只能在它们的规矩面前俯首称臣。”《人类简史》的作者就有表达了类似的观念,肯定了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正如作者总结,这是一种残忍的偏执、盲目的服从、狂热的宣传。另外对于群体的特点,也同样分析透彻:群体冲动、多变、易怒、易受暗示、多变和轻信、情感夸大化、专横保守,总的来说,作者觉得相比于孤立的个人,群体中的个体代表着文明进步阶梯的倒退过程。
真相永远都是冷酷又让人感觉无力,所以那些有温度的控制尽管让人丧失理性甚至自由,仍然很多人趋之若鹜,比如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比如针对慢性病患者的痊愈神药......而对于我来说,那些枯燥的读书时光正是为了让自己对世界保持清醒头脑的选择,所以那些时光尽管枯燥,但却让我和现有环境保持一定距离,既充实又幸福。那些我们小心翼翼隐藏起来的丑恶,被作者冷酷的掀开,那些我们自认为的真实,也不过是统治者想让你认为真实的真实。尽管认识真实让人难过又绝望,但我还是想用无数的孤独时光去了解,正如小波叔说的:人活在世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楚,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
乌合之众第一卷群体心理读后感 篇三
对于《乌合之众》这本书,其实我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去阅读一番。恰好这期流动书舍的主题是心理学,里面推荐的书籍有《乌合之众》,一下燃起了我想看此本书的冲动。就这样,我开启了《乌合之众》阅读之旅。
《乌合之众》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的书籍,书中围绕三部分进行展开,分别是“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以及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勒庞对于自己的提出的见解十分自信,并时常通过插图以及案例来证明其提出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更易信服。虽然这本书籍饱受好评,对于群体的研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对于勒庞提出的观点,我并不敢完全苟同。
勒庞对于群体的概念做了基本的定性,他认为群体并不只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为具有共同明确目标的人才能称之为群体。“群体总是无意识的,但也许就在这种无意识中间,隐藏着它力量强大的秘密”。决定群体特点的原因中,一是无意识,二是传染的现象。三是易于接受暗示的表现。只要群体中有一个人提出观点和看法,周围的其他人都会不自觉的受到暗示。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淘宝购物。
当我们需要购买一件商品,但是之前对于这一件商品完全没有接触和了解的时候,我们往往借助的是店铺评分、用户评价,其中用户评价对我们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当在寻找意向商品的时候,第一个看到一家店铺的商品,评分很高、很多人购买且几乎都是好评,我们就好像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那个它,心里默默地说“嗯,这个就是我心仪的”。或许这个商品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但是当购买群体一大片倒向好评的时候,你会不自觉认为这个也是很适合我的。这就是为什么当有人对于店铺差评就会受到店主的报复的原因了。因为评价引导性实在是太强了,以至于当大家不知道如何选择一件商品的时候,就会无意识的受到用户评价的影响。
在“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方法”一节中,他认为所谓头领,有时不过是小头目和煽风点火的人,他们并不一定具有超于常人的智慧与本领。他们采用的动员手段是:断言、重复和传染。做出简洁而有力的端丽,不理睬任何证据,不断的进行有效重复。这种动员手段不否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为这种手段会让领袖的说法进入我们脑海,通过不断重复,从而构成行为动机,让我们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于领袖提出的说法并只是一昧的接受,领袖的断言也并不是无理无据。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思考也在进步。
大学乌合之众读后感2000字左右大全(三篇) | 乌合之众读后感 |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止一次地强调个人在进入群体之后,就会变得偏执、专横和毫无自己的主见,智力也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由此可见他对于群体是持较大的悲观态度的。当然我们在阅读此本书应带有思考的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人民群众,群体并不是像作者看待的那样一无是处。我们对于书中的观点应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不能全盘接受,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其运用在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