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读种兰不种艾有感

坦然面对生活

——读《种兰不种艾》有感

601 王一瑜

丰子恺先生写过一篇散文:《种兰不种艾》,这是一篇幽默的、很有启发性的文章。

起初我读不懂文章写了些什么,在经过反复的阅读与思考后我渐渐的明白了——原来这篇散文写的是丰子恺先生与自己的五个孩子在讨论白居易的一首。诗的大意是:兰草是香的,艾草是臭的,但兰草旁边总会长出艾草,两种草的根会缠在一起,锄也锄不掉,诗人问如何解决。丰子恺与家人寻思了半天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却想到了许多与其相似的事情——

小五说:肉粽子里的肉好吃,糯米不好吃,想吃肉不吃糯米不行,妈妈说要吃统统吃,不要吃统统不吃!

小三说:我最喜欢电灯的光,但不喜欢那些飞虫,我想要光不要虫,可光来虫亦来。

老大说:盟军的飞机想炸死日本鬼,就连中国人也炸死,想不炸死中国人,就连日本鬼子也炸不死。

……

看完了这篇散文后,我不禁开怀大笑起来:是呀,顺其自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为何一定要把艾草除去呢?在生活中,有惹人喜欢的兰草,也有让人生厌的艾草。有 “兰草”大家自然开心,但有时一些“艾草”也会结伴而来,这时人们就会想尽办法除去这些“艾草”,比如:一张试卷,有你会做的,也有你不会做的,但算分时都得算!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玩“警察捉小偷”的游戏,大家都想当小偷,因为小偷人数多,不容易被警察捉到,然而每次都必须有一个人当警察的,只要参加了游戏就会有人会轮到当“小偷”,逃也逃不掉的。

读了这篇散文我明白了:在生活中,“兰草”和“艾草”如同一对形影不离的姐妹,我们必须坦然面对它们,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是完整的,才会出现精彩的瞬间!

有得必有失

——读《种兰不种艾》有感

作者:603班 孙一丰

丰子恺爷爷的散文,讲求“脱离尘世”,放弃欲念不讲工作,感受不一样的快乐。而这篇《种兰不种艾》就是丰子恺爷爷的代表作之一,对我的感受印象颇深。

这篇散文主要讲的是,在以前,有一位父亲对儿女说:“白居易曾经种了一盆兰草,并没种艾草。因为兰草是香的,而艾草是臭的。可是兰草旁边却自己生出许多艾草来。兰草的根和艾草的根搞在一起;兰草的茎叶也和艾草的茎叶混杂了在了一起生长,香的茎和臭的叶,日日夜夜一同长大起来,他想锄去艾草,恐伤了兰草。想给兰草浇水,又怕艾草得到水长得更旺了,左思右想都决定不了办法,到底该怎么办呢?以这件事为例,从而引发孩子的探索和孩子的亲身经历,让孩子明白世间有许多事,必须二选一,同这一样难办。情节令人情趣盎然,又一波三折,结尾幽默,又通俗易懂,实是一篇好的散文。

而关于其中的这个有得必有失,不能两相全的道理,我也是深有体会。我在学习上有个缺点,就是很少听英语,而把原本听英语的时间花费在了看书上,看书固然能得到知识,但不听英语,与班里同学英语的水平就差开了。更何况,学英语一旦错过这个年纪就很难学会了,而书却可以以后慢慢看。所以,每做一件事情,脑海里都要想清楚,做这件事在这时值吗?

感谢丰子恺爷爷的这篇散文,给了我启发。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