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安房直子童话读后感

《安房直子童话》读后感

最近闲暇时一直在读安房直子,被她深深地打动,心里时常浮现出一片童话的森林,仿佛我也身在其中。

森林里有好客的小狐狸,有爱吃酱萝卜的野猪,有满地的樱花,有天蓝色摇椅,有会做各种菜肴的小兔子,还有满天纷飞的白鹦鹉,还有银孔雀,还住着一对叫茂平的夫妇,当然还有一片黄昏海,海之馆里住着比目鱼……一群远离尘嚣的精灵在森里里跳舞、歌唱。

这是一个怎样的森林啊!诡异、梦幻、童话、天真,味道应该是那种淡淡的清香,颜色应该是那种绣球花的蓝,摸起来应该是软软的,像铺满樱花的小道,听起来应该有森林里各种的鸟鸣,或者有各种动物的吼叫,偶尔一阵夜风“呼呼”地吹过,这森林显得安静而神秘。

这片森林的主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她一生淡泊,绝少见人,甚至拒绝出门旅行,只是把自己一个人紧紧地锁在家里”。

搜索到这样的资料,我心头一惊:我原以为,这个主人应该经常旅游,看遍这世间的一草一木,与野猪同住,和狐狸交朋友的人呢!

而她却把自己的心灵紧紧地锁在自己那片幻想的森林里!

这何尝不是旅行呢,这是幻想的旅行!在自己心灵的森林里,与小熊谈心,和野獾奔跑,美丽的花妖、树精、风精都是她的伙伴,她哪天闲了,偶尔从森林里拎出一片花田、一个树精,我们就可以读到一篇篇淡雅、唯美、纯净、温情,甚至诡秘的童话。

喜欢安房直子,喜欢这一片奇妙的森林。

她是怎么有这样一片森林了呢,我很好奇,循着她的足迹找下去。

安房直子在谈到创作时说:“我总会想起一幅图画——完全被视觉化的东西。(m.mrnum.Com)而在那之后,我就会涌起一股热情——用语言把这个心象描述出来,让别人也能历历在目地看见!”

想到我自己,我也经常会在脑海里浮现各种各样的幻想,或者说是心象。

比如捉到一个螃蟹,我会想是把它带走还是放了它呢?后来觉得还是应该放它回家,它的家在这里,它要跟它的妈妈一起生活。顺着水流,我把它放在上游的一条小河沟里,我在想,它能找到妈妈吗?它的朋友都在哪里?它能回到以前的家吗?

或者在大森林里,看到一棵高大的树被另外一棵树寄生,高大的树不断地吸收养分,但都被寄生树所斩获,最后,高大的树因没有养分的供给而死亡的事实。我心里也会产生一个童话的情景,一个似有似无的心象,但都是转念即过。

或许这些转念即过的心象在安房直子那里都成了唯美、温情的童话。

我常想,普通人和作家是有区别的,这区别也许真的可以分为三个境界。第一个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个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个依旧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这是经历过大是大非之后的顿悟,是返璞归真的最高境界。

普通人眼中的花是花、水是水、人是人、物是物。而在一般写手的眼中,他们都被赋予了灵性,花非花、水非水、人非人、物非物,但也仅仅如此而已,没有升华,没有还原。在真正作家眼中,这些人和物都是有灵性,而且会因为不同的需要而被赋予不同的性格,在轻描淡写中向人们诉说一种平静、一种生活的方式,或者一种人生的信念。最后还会回归到生活中,一切都还是原来的人和物。

是的,童话不是说教,不一定非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或者讲述一种生活的方式,或者描绘一片美丽的花田,或者诉说一种幻想的交流和沟通……它就是来自生活的幻想,它还会回归生活。

我可能现在处于第二种境界的开端,虽然脑海里经常会有很多很多的心象和感悟,但许多都没有抓住,转瞬即逝,或者即便抓住了,但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没有来自生活的幻想,没有最终回归生活。

我还没有自己的童话森林,有的只是一个个孤立的人和物,这些离形成那一片森林还差好远。

希望能早日插上幻想的翅膀,把我的这一个个人和物都串联起来,带着他们一起,飞到我向往的那片清新、奇妙的童话森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