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山庄记忆读后感【优秀篇】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读完一本书都有自己的见解。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山庄记忆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们都知道,作为非虚构的散文随笔,最能反映出作者真实的性情和思想状态,其阅历、文化素养、个性特点等等,都会通过文字呈现出来。这也正是非虚构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而被读者喜爱的原因。尽管柏夫在这部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集的《后记》里说:“《山庄记忆》的写作,不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写作,最初其实是一种思绪的自然流淌,是快乐和苦闷时敞开心扉的真诚表达。”但由于有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垫底,有对人生世事敏锐的洞察力支撑,更有深厚的文字功力辅佐,这些看似随意挥洒的文字,是非常大气、耐读的,文学的元素、思想的深度、剖析人情世态的准确度,都有。

在这部文集里,有一辑纯粹的散文,是写乡土情韵的,其中的篇章有《山庄记忆》、《土炕》、《土堡》、《庙戏》、《野电影》、《糟糠之妻》等,不论叙事、状物、写人,依然延续了他的小说集《乡韵》里的特色,文笔真挚而生动,这是一幅幅乡村风俗画,读后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作家的恋土情结彰显其中。“她见我死盯着她看,脸一红说,问你话你不说尽看什么呀你!说着腰一扭别过身去,一条长辫子便忽悠一下划过一条弧线,辫梢正好落在她臀部那个圆圆的补丁上,我的心也跟着忽悠一下,也正在这一忽悠之间,我青春的心便第一次受到了那种神秘的启蒙。”这是《糟糠之妻》散文里的句子。像这类鲜活的散发着泥土香味的描述,在他的其他文字里比比皆是。

我一直认为,地域是一个作家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但作家又不能太囿于地域,应当在地域与现实、时代的交叉点上运思,这样写出的东西,既有地域特色,又可让地域外的读者产生共鸣,由此你的文字将会走得更远。综观柏夫的乡土散文,显然已经跳出了地域狭窄的“圈子”,而能够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和思索高度。他的思想随笔类作品,犀利而睿智,透过这些文字,我触摸到作家良知的质地、人格的力量、思想的深度以及他自觉担当的社会责任。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和修养。也正因为他具备这种胸襟和操守,在多年的创作中,便始终在写严谨、深刻、从不流俗的文字。比如,当关于孔子的电影、书籍走红国内的时候,他敢写《质疑孔子》一文,深刻地指出:“孔子的许多观点是自相矛盾的,比如,孔子主张仁政,可他当上鲁国司寇不到一个月就诛杀了少正卯,这与他倡导的仁政大相径庭;孔子一生穷困潦倒,惶惶如丧家之犬,却主张久丧厚葬等奢侈浪费之俗;孔子一方面宣扬有教无类的公平教育观,另一方面又强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不平等观点。”

幽默是一种智慧。真正的幽默,决非中国小品演员那种装疯卖傻的表演,这种表演尽管也能博得一些观众的喝彩,但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柏夫的文字,不论是散文还是随笔,读到精彩处总会使人会心一笑,这是他的幽默带来的阅读效果。如他的《如厕》一文,由小品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上厕所去了”引发开去,旁征博引发生在古今中外的如厕趣事,同时串联起许多政治事件,汪洋恣肆,亦庄亦谐,最后写道:“尿,这一寻常之物经后世人的钻研利用,已然成为一种非同寻常之物。例如,现在许多人讲一个班子中的成员不能合作共事,常用的词语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人们之间,如果看不起谁或不愿意理他了,也说‘这小子太狂,再也别尿他了/”。

总之,《山庄记忆》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书,是作家为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和他始终在思考的心灵,筑造的一座纪念碑。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