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古人的文化读后感【精华篇】

 《古人的文化》为沈从文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随笔集,以“古代文化”为主题,涵盖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艺美术等内容。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古人的文化读后感,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古人的文化读后感一

开始读《古人的文化》之前,我实际上是犹豫着甚至抗拒着的。这本书一年前买来,只看过不及一半便丢下,压在枕头边那一大摞书的最底下,我几乎要忘记了它。但书是有灵性的,久久不读它便要向你抗议,于是枕边这一摞书趁我睡着时砸落下来,以此提醒我正视自己的懒惰。但我不读它,实在不是因为我太懒。这半年,我的课业并不轻松,加上前两年的懒病落下了后遗症,都待自己的补齐,实在少有空闲读这些书。虽然我是更喜欢读它们的。

但我还是开始读了,刚刚读完《知堂书话》,于是想着《知堂书话》总比这书厚,且这书已经读了一半,就把这一半读完,恐怕也费不了几日。确实并没有耗费几日。五天的时间,每天读不到一小时,这本书也就完了。何况我最近这两日还夹着读了一篇平常的爱情小说,颇能勾起人的欲望和兴趣,感人却虚假。

我是没闲的,上的课要交作业,英语单词还差得远,学期中转眼又到,又是一大堆狗屁文章要写,自己却什么积累也没有。于是看《知堂书话》、《古人的文化》和那篇爱情小说时,心情颇复杂。还是篇爱情小说,虚假却感人,让我想起我自己许久不动心矣。就是当年的动心也不过转瞬而逝,从没有一眼万年的浪漫辉煌。连辗转反侧、衣食不安尚谈不到,更何况小说里的生生死死呢。

其实我对《古人的文化》的态度,颇像那篇爱情小说。二者内容都很平常,却能动人心。但对于沈从文,我更多的是怜悯与敬仰。沈从文本是写小说的行家,最后委委屈屈地做起了博物馆的讲解员,那时他已经过了四十五岁,所以现在那些批评沈从文的服饰器具研究的人实在有些不讲道理。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本来就是以《服饰资料》命名的,甚至可以看做对图片资料的文字说明,“研究”是在其次的。评论家往往站着说话不腰疼,就像这本《古人的文化》,篇篇文章里面沈的态度都是谦逊的,把资料组合排列,提出一个观点都是商量口吻,还时时说自己是外行,就这一种态度,也超过那些评论家不少。

所以这部《古人的文化》,实在可以看做古人在着装打扮、日常用具方面的一个更简略的资料汇编。中国历史的传统素来轻视日常吃穿用度的研究,即使有也只是礼仪制度下所讨论的小小问题,而史书中的《舆服》等志也是空话假话多。沈从文从出土文物、传世文献两方面入手,要描摹出日常生活的一个大概面貌,再推至其余,以见历史的全貌,这个想法是不错的。他已经完成的工作在今人眼里虽然粗疏,但今人有关此方面的研究的大体思路依旧还沿着他走。就这一点而言,沈从文的研究也不应该被过度贬低。

人们往往看低那些编资料的人,却不知编资料是一件难事,只有沈从文这样有才华且能“耐烦”的人做得来。我想沈从文或许也是喜欢这件工作的,因为从那些服饰器具中能看见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他的那些文学作品里面也是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的。他始终是热爱着活泼泼的生命的。《古人的文化》里收有一篇《过节和观灯》,里面又包含了三篇文章,分别讲端午节、跑马节、元宵节的故事,颇有他之前那些文学作品的味道。我一直以为沈从文后来并不能忘记他的文学,毕竟“跛者不忘履”,这篇文章也可算作一个隐证。(以前看过一篇材料,即讲沈从文欲重新写作文学作品而已不能。)

中华书局的简装版,封面颇素雅,题词却是印刷体,破坏了原来的感觉。而典藏版即使题词字体还好,大红色封面还是让人不舒服。在本书的《编后记》里有这么一句感谢沈从文儿子们帮助的话:“在同他们的接触中,我们感受到了沈从文先生不喜浮华的气质的延续。”我此时把这句话抄在这儿,一时间竟然觉得我这篇文字是无意义的。

唉,罢了罢了,既然说了,何妨再多一句,狗咬了人,即使那狗只是忠于他的疯主人,也会被打死,水边的抒情诗人被狂犬咬了,依旧不改他抒情诗人的心灵。

古人的文化读后感二

《古人的文化》是沈从文关于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方面的随笔集。出版方用近乎稚拙的手法将书中内容总结为“古人的文化”五个字,直接当了书名。这种不事修饰的简单处理,与沈从文的个人特质非常契合。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作家在1949年后几乎都经历一个创作低潮期。沈从文走上了一条与文学诀别的道路。由于当时的“左、右派都骂他”(沈从文学生汪曾祺的回忆),他从1948年就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文物研究上。直到1988年去世,整整四十年间,除了偶尔写诗之外,他基本上断绝了一切文学创作。无法想象沈从文的文学之路再走上一二十年会结出什么成果,就像王小波曾慨叹如果穆旦、王道乾盛年从事诗歌创作会有怎样的成就一样。

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耗15年心血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还是如今这本零散文章汇编的《古人的文化》,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遗憾之作。写得越好,就越会让人遗憾:如果这些时间精力用来写小说、散文,会怎么样?

具体到这本《古人的文化》,所选文章短则三五页,长则十几页,再加上中间大量插图,每篇文章的文字量其实很少。所叙内容从扇子、镜子等手边之物,到穿衣打扮的习惯风俗,都是普通读者很容易读懂的入门介绍,可谓是典型的大家写给大家看的小书。

沈从文的这些古代文化知识,一方面凭借多年积累,一方面也源于他的用心。1969年,67岁的沈从文被下放到湖北农村的“五七”干校中劳动,养猪种菜。在手边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和笔记的情况下,他凭记忆将头脑中各种器物的图稿,用签条记下来,从而成为“文革”后写成的著作、文章的重要来源。后来沈从文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在农村‘五七’干校期间,对我的记忆力是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可能和我用心专一,头脑简单密切相关。”

一个头脑简单的人,写成了这本名字简单的书。这个过程不简单。

拓展:《古人的文化》简介

《古人的文化(插图典藏本)》的主要内容包括:勤奋和对生命的思索(沈龙朱);扇子史话;古代镜子的艺术;镜子的故事(上);镜子的故事(下);中国古玉;玉的应用;中国古代陶瓷;古代人的穿衣打扮;我国古代人怎么穿衣打扮;宋元时装;从文物中所见古代服装材料和其他生活事物点点滴滴;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龙凤艺术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