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的读后感精选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是的回忆文章。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我是黄土地的儿子的读后感,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的读后感一

梁家河??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镇的一个行政村。几次读《我是黄土地的儿子》,知道这是15岁时上山下乡、一住近七年的地方,但都是文字上的记忆。今年7月12日,乘着参加“学习革命传统,树立坚定信念”研讨班,终于来到了梁家河,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对《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对的伟大人格魅力有更高的敬仰。

感悟之一:

群众是我们成长的沃土

梁家河是陕北黄土高坡一个普通的村落,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干旱贫瘠的土地只能让老百姓勉强生存,特别是在改革以前,这里的群众住的是破旧的窑洞,吃的是粗粝的杂粮,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卫生条件很差,交通极不方便,环境恶劣。但就是这样的条件,就是这样的环境,我们的老百姓不怨天不怨地,通过辛勤劳作,顽强地植根生存下来,在这片黄土地上养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在战争年代,特别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13年,许许多多如梁家河村一样的群众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付出极大的牺牲。

当年只有15岁的习从京城来到这陌生的环境,一个懵懂少年,曾经迷惘、彷徨。文中说到“在上山下乡时,我年龄小,又是被形势所逼下去的,没有长期观念,也就没有注意团结的问题。别人下去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老百姓对我印象不好”。这应该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当然后来亲人语重心长的话??“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现在不靠群众靠谁?当然要靠群众”??彻底改变了习的态度,他开始与群众一起干活,一起生活,打成一片,老百姓也把他当自己人,有事没事都去找他聊。这说明,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时刻都不要离开群众,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不管你得意还是失意,群众才是我们的沃土。正如毛主席说过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践行了这一真理,不管是当年在河北正定、福建宁德,还是在今天位置上,他时刻都没忘记与老百姓的鱼水之情。我们党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无往而不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的党中央,坚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我们的党进一步强化了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治党之本、执政之本。

感悟之二:

实干是一切行动的根本

2006年12月,*党校出版的习《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以及他2002年写的《我是黄土地的儿子》,都非常鲜明地体现出实干精神。

七年的上山下乡,从刚开始不太受群众欢迎的青涩少年到成长为一名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一个要为民做实事的人民公仆,这都是他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刚开始干活,他只能挣6个工分,还没有妇女高,但他硬是通过努力,两年后能挣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为种田的好把式。他与群众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发展生产。当上大队支部书记后,在村里创建铁业社,为村民增加收入,带领大家开挖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用沼气照明、做饭。的实干当然不是天生就有的,但的成长是靠一步一步干出来的。我们有时也在思考,今天我们干事创业的条件好很多了,为什么反倒没有那种实干精神。不少领导干部整天浸泡在会议中,下乡考察也是蜻蜓点水,许多部门人浮于事,扯皮推诿,动口多而动手少,情愿当“庸、躺、看、懒、木”五官。许多干部在当今经济新常态下,不善于抓主要矛盾,措施办法不多,我想这都是缺少实干精神。老百姓眼睛是雪亮的,谁在做,谁在看,都一目了然。谁为老百姓谋利益,就拥护谁,谁高高在上,鱼肉百姓,老百姓就会反对谁。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执政已达60多年的大党,我们应该清醒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一刻都不能懈怠,只有实干、更实干,实干赢未来。

感悟之三:

信心是前进的不竭动力

自信是一种信念,信念是人的一种精神表现。人们常说,人没有一点精神不行,没有理想信念更不行。我想,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今天的成就,问题是当时只有15岁的他,他理想信念的源泉来自哪里?我认为还是来自于他热爱的黄土高坡,来自于他热爱的人民群众,正如他将古人郑板桥《竹石》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改为“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同时,还来自于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从他8次写入团申请,10次写入党申请,还有就是想上大学多读书,深造。从他回忆的文章中,可以看出炽热的追求和锲而不舍。他写道,“常言说,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艰难困苦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这个对人的作用很大。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由于特殊的磨炼,他更能了解群众,更理解群众对我们党的感受,更洞察老百姓对我们党的拥护和爱戴,所以他说,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百姓,这是我们共产党与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根本区别。

共产党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从举起右手,握紧右拳,面对鲜艳的党旗之日起,我们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初心不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国梦”中不辱使命。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的读后感二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记录了15岁来到黄土地时,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的人生成长经历。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走好当前的青春之路,读完此文后对我启发很深。

有句俗语说的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说的就是艰苦的环境能够锻炼人,使人成长、成熟;15岁的从京城高墙大院的生活中一下子跌入既陌生又不信任的陕北农村环境中,人生的跌宕感、失落感可想而知。但是面对逆境,年轻的能够积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转变思想观念,自觉的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先后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大关。和乡亲们打成一片,生活在乡亲们中间,劳作在乡亲们中间。最终充满自信,培养出了他坚定的人生目标。

这样的经历使我想起了一句话:安逸舒适的环境很容易使人埋葬梦想,走向平庸。在读完的《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之后,我感受更深的是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接受艰苦环境的锤炼、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务实求进的人生态度是基本条件。艰苦生活能够造就一个成功的人,也可将一个人压垮,关键是你面对苦难生活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苦难生活经历是人生的一种宝贵财富。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是一篇处于我们这个年龄段时的*学习、工作的写实文章,也是一位从人民群众中走来,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后所怀念的黄土情结的真情流露,更是一支激励青年人奋斗在青春、成才在青春的冲锋号!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的读后感三

近期,多家媒体转载了早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读后深为他朴素的劳动情怀、至深的群众情结、坚定的人生信仰、不懈的革命追求所感动。

那是1969年1月,作为“黑帮子弟”,被“流放”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插队落户。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在与乡亲们朝夕相处的7年时间里,先后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 思想关”。从最初的“没有妇女高”,到“两年后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从“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到“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从太行山根据地“跟群众打成一片”,到“和群众融为一体时,就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这些难忘的经历、踏实的作风,让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群众,见证了一个普通劳动者积淀至深的“群众观”。难怪他发自肺腑地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作为一个人民公仆,要为人民做实事!”他还改写了郑板桥的名诗《竹石》以抒胸臆:“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使人不由想起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两种表述,语面不同,语意相同。一个共产党员高大的人格、宽阔的胸襟,立时跃然纸上,让人肃然起敬,钦佩不已。

七年上山下乡,对而言是财富的记忆,不但奠定了他朴素的群众观,也磨练了他坚定的革命意志。正如他所言,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为了追求人生信仰,他的入团申请书写了八份,入党申请书写了十份,越挫越勇,誓不罢休。特别是当家庭遭到“四人帮”迫害后,他冒着“枪毙够一百次”的风险,依然表现出“都一百次了还怕什么”的凛然正气。与此同时,在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的过程中,使他形成了浓厚的“黄土情结”,以后遇到困难时就能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说:“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因此,“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多么豪迈的胆气和魄力啊!

笔者认为,倡导的这股“气”,恰是当下不少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亟需补充的“精神营养”。如果少了这股“气”,就少了服务群众的“正能量”,就少了求真务实的“精气神”。联想到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恰好为各级干部和共产党员提供了补充“正营养”的难得机遇和发挥“正能量”的时代舞台。如果我们每个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都能像那样,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从劳动中磨练意志,坚持走群众路线,我们的就无往而不胜!

让我们再次聆听谆谆教诲:

“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老百姓,这是我们共产党与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根本区别。封建社会的官吏还讲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共产党人不干点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说的过去吗?”

字字千钧,入耳入脑,发人深省,与君共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