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和其他所有文学一样,有它自己的要素,平仄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对联平仄,欢迎大家阅读!
对联平仄
上联仄收,下联平收,简称“仄起平收”,是受格律诗影响。平起仄收,依然上口,以此仄韵诗词存在。两句押韵,同收反收一样上口,以此格律诗有首句押韵平收格式。仄韵古绝,若首句仄收,一般需要押韵。《春江花月夜》九首七言古绝,一律一二四句押韵且同收,第三句反收,其中三首仄韵。以此,只要押韵或反收,即可流传因上口。(此联押韵且反收)。古例如下: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添字联,据传出自解缙。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出自《滕王阁序》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出自《春江花月夜》,由工整两联组成,联一两联仄收,联二,平起仄收。
传承靠大家,不是靠专家。好句,无对仗,不合律,一样传承。
不合规则古有,但是范例不多。句句合格律,处处可遇;字字严平仄,时时有逢。
假作真时真亦假,無为有处有还無。|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螃蟹浑身甲胄,凤凰遍体文章。|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工整至极并非难,平仄严合常是巧。(巧,巧合,巧手。)
综合以上,得出以下:
不工不整乱平仄,不可嘲讽。尽善尽美无瑕疵,是必追求。
严格折腰七绝《龙真凤假雨色风空》|新韵
凤舞龙飞龙舞凤,风生雨落雨生风。
假亦真时真亦假。空即色处色即空。
七古《乱雾闲云》(斜黑体不合正格)
郑岗:乱雾涧声山瑟瑟。|仄仄仄平平仄仄。
王勃:闲云潭影日悠悠。|平平平仄仄平平。
郑岗:情殤斗转何知北。|平平仄仄平平仄。
王勃:物换星移几度秋。|仄仄平平仄仄平。
王勃:阁中帝子今何在?|平平仄仄平平仄。
郑岗:殿外王孙古几留?|仄仄平平仄仄平。
郑岗:窗前皓月色相照。|平平仄仄仄平仄。
王勃:槛外长江空自流。|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句皆出自《滕王阁序》。整体可称折腰七律,折腰两次。
首联山对日,弥补了江对月之不足。
帝子对王孙,绝对。皇子次之,臣子、君子再次之。
合并不有违和,说明足够工整可有出句之意境。都说艺术源自生活,我说会对仗不有生活,亦可创作。
严格七律《乱雾闲云》
乱雾鹫鸣山瑟瑟。闲云鹤影日悠悠。情殤斗转何知北。物换星移几度秋。
殿里王孙今几在?阁中帝子古何求?长江槛外随风去,皓月窗前逆水游。
此诗可意指古都失去往日繁华。原诗“空自流”,江中无船,非繁华状。
此例说明大部分情况,工整至极并不困难,平仄严合更是容易;兼得常是巧,手巧加碰巧。
格律规则繁琐,记住正格即可,严格合律简单,不理救拗一说。
综上,自创对联,五字七字,合律为佳,严合正格更佳。对句前人,合律对合律,无律对无律。
长联,本文指多句联。
格律诗有隔句对,只能两联平收,如: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诗外对联,同样有不和规则,如安徽休宁齐云山寺联“心即佛,佛即心,须要认清脚跟。色是空,空是色,莫教妄起念头。”,又如“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度黄昏。”
出句:东不管,西不管,酒馆。|买不是,卖不是,熊市。|胖也罢,痩也罢,来吧。
对句:兴也罢,衰也罢,喝吧。|涨也罢,跌也罢,跑吧。|软不吃,硬不吃,花痴。
前面出自清末。中间,08年被股市套牢时所作。后面现作,上仄下平。
出一:除旧岁不忘旧情。|出二:除旧岁不忘旧爱。|出三:除旧岁不忘旧宠。
对一:迎新春又添新欢。|对二:迎新春又添新欢。|对三:迎新春又添新欢。
批一批二:始终如一。有批无批,含义不同。
此联虽七字,但异于一般诗句,实为多句联。以此,出句平收仄收一样上口。
诗可以两句对两句,即可八句对八句;词亦同理。诗对诗,词对词,有格对有格。
出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对句:定风波《只看飞云飘画容》
只看飞云飘画容,谁能啼吼又急冲。鸾驾凤车威过虎,何苦?万枚霏雪乱常情。
韬晦秋霾遮月影,幽静,河中暗影已消停。举目疏离遥荡里,相距,亦如色相亦如空。
定风波平仄规则: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定风波,去掉两字之句,即是折腰七律,严格说是两首折腰七绝。古人办法多,不想折腰定风波。
诸位任意出古句,
郑岗随时对下联。
《郑岗随时对》,看诗词歌赋各种对仗。学习,学而习之,非学而背之或学而赞之。对之即是学习之。
对联平仄
一、因为新声较为简单在这我先提下:
新声(现代汉语即普通话)。
普通话分为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诗歌和对联的格律应用中,把阴平和阳平(第一、二声)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第三、第四声)称为次声。
二、接下来是:
古(旧)声
虽说平时我们基本很少提及古声,更别说使用,然并非可以认为古声可以完全抛弃,毕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况且我们也可以以此了解更多的古代文化,正所谓博古通今嘛。既然我们有心要学习楹联创作,就应该花些时间,学习、了解一下古韵。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按旧韵,仍应属仄声。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湖南方言和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
联语中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语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抑,因为有通感在起作用。”
当然,宽对也如诗歌创作一样允许一、三、五不论。
以上是我对对联平仄的简单介绍,如果大家真感兴趣,我建议大家花点时间学习下,毕竟有去看都能懂。
[注意]对联平仄!!
【平仄符】:○代表平声 ●代表仄声 ⊙代表可平可仄。
【又一体】:表示联句组合的另一种平仄正格。【长联】:表示超过一句,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对联。【古仄声】:原指古汉语四声之“入声”后归划为古音“仄声”。【联谱图示】:由于长联组合千变万化,只略举每边一至八句较常见之例图。【应为平】: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平却用了仄。【应为仄】: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仄却用了平。【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示例大部分是上联正格[下联与之相反],句中平仄作长联时为配合句脚平仄皆可相反)
一言句:●二言句:●●三言句:○○●,○●●四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七言句:○○●●○○●,●●○○○●●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与之相反即可。)一句:●二句:○,●三句:○,○,●四句:●,○,○,●五句:●,●,○,○,●六句:○,●,●,○,○,●七句:○,○,●,●,○,○,●八句:●,○,○,●,●,○,○,●
八句以上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一、每边一句者
[句脚为●,下联句脚相反,以下皆如是]六例:【四言】风梳碧柳○○●●雪印红梅●●○○【五言】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又一体】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六言】风展红旗似画⊙●○○●●春来绿水如蓝○○●●○○【七言】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又一体】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二、每边二句者
[句脚为○,●]十二例:【四/七言】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录●●○○ ○○●●○○●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 ●●○○●●○【又一体】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注:上联“合、识”字为古仄声)【七/四言】上:●●○○●●○,○○●●。下:○○●●○○●,●●○○。【又一体】上:○○●●●○○,○○●●。下:●●○○○●●,●●○○。【五/六言】上:●●●○○,●●○○●●。下:○○●●●,○○●●○○。【又一体】上:○○●●○,●●○○●●。下:●●○○●,○○●●○○。【五/七言】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