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

届本科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集锦】

导语:毕业典礼意味着我们的大学生活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将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告别循循善诱的老师,告别美丽如画的校园,踏上人生新的征程。下面是本科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欢迎参考。

篇一:2017届本科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亲爱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同学们:

今天,学校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为2017届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这意味着你们站上了人生的新台阶,这是你们人生的一个新的高度。看到同学们身着学位服即将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我眼前浮现出四年来你们在课堂和实验室里勤学苦研、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在各种公益活动中热情奉献、在艺术殿堂里潇洒展示,以及通过各种方式为学校改革发展提出意见等一幕幕难忘的场景。你们不仅认真地完成了本科学习计划,还在研制“微生物电池”使污水处理实现低能耗等许多科研项目中作出了载入文献的贡献,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增进了对中国改革发展的了解及对自身责任的体悟,有许多同学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海外学习,拓展了视野并发展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还有的同学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大胆创业服务社会、赢得了社会认可;在你们中间,有“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有克服各种困难全面发展的“自强之星”;有近300名同学选择到急需人才的西部地区就业,如此等等,都雄辩地证明你们在这四年的青春岁月里,努力立公增能,扎实地站上了人生的新的台阶。

亲爱的同学们,能够站上人生的新台阶,不仅要凭自己的努力和坚韧,也离不开勤勉尽职的老师、无私支持的家长和相互砥砺的同学,让我们一起用掌声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谢!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站在人生的新台阶上,你们下一步将怎么走呢?是向下还是继续向上呢?向下虽然是“最省力”的,但也是最危险的。古人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人生不进则退,不论你曾有怎样的辉煌,只要不再进德修业,只要不再坚守诚信的道德底线,那就将“向下”如崩,毁掉自己的一生。这样的教训,难道还少吗?对于南开人来说,我们的人生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向上”。

向上的方向,就是“为公”的方向,就是“中华之崛起”的方向。同学们应该还能记得,四年前我们2011级新生的开学典礼是在9月3日举行的。那天,我在代表学校的致辞中说,“66年前的9月3日,是全国人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百年积弱的中华民族在这一天出现了伟大的从衰到兴的历史转折。在那以前的100年,中国从一个富庶的国家沦败到几乎亡国灭种;从那以后的100年,是走向复兴的100年。尤其激动人心的是,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正是你们这一代人的大好时光,正是你们将亲手实现‘振兴中华’这一多少先贤英烈为之奋斗牺牲的伟大历史目标。这是多么豪迈的事业,这是你们的事业”!同学们四年的学习,就是为能奉献这个事业打基础做准备。刚才走进会场时,我听到那首慷慨激昂的《毕业歌》,当年曾有多少南开学长就是唱着这首歌去掀起那民族自救的巨浪,实现了一生为公的崇高价值。现在,你们是在全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70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誓师的日子里毕业的,你们更应能体悟自己的历史责任,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诱惑和阻碍,南开人都要慎思明辨,毫不动摇地坚持为公之方向,坚定不移地向上攀登。

向上,就要尽能并不断增能。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实现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现有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继续学习,在研究破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学习,并竭尽所能地在实践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为公”的志向化为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行动,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失败,南开人都要刚毅坚卓,奋发尽能地向上攀登。

向上,必须群策群力。“乐群”的南开人一定要秉持诚信友善的处世之道,不自欺、不欺人,先忧后乐、推己及人,以包容的胸怀吸引、聚拢到志同道合的一群伙伴,共同秉公尽能、团结一心地向上攀登。

亲爱的同学们,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中华者,我们的中华,我们向上,则中华向上。站在人生新台阶上的2017届毕业生们,母校殷切地期望你们:秉公尽能,永远向上!

篇二:2017届本科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

亲爱的2017届毕业生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校友代表和来宾们:

大家上午好!

翠郁清晏,和风煦日。在这个寓意青春与活力的仲夏时节,我们隆重举行吉林大学2017届学生毕业典礼,共同分享17848名毕业生同学的喜悦与荣耀。同学们,你们今天光荣毕业啦!值此喜庆的时刻,我谨代表学校、代表杨振斌书记、学校其他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向你们致以最衷心的祝贺!向为你们圆满完成学业而辛勤付出的师长、亲人和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此时此刻,我思绪万千、难以言表,既为你们学有所成进入社会、即将在广阔天地建功立业而心怀期待,也为你们行将启航离开母校、独自面对世间冷暖而心生不舍。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而你们的一颦一笑却依稀昨天,犹在眼前。忘不了你们在教室听课时的专心致志、在图书馆自学时的求知若渴,忘不了你们在军训阅兵时的飒爽英姿、在运动场上的顽强拼搏,忘不了你们在老百姓突遇灾难时奉献爱心的感人义举,忘不了你们在山区支教时挑灯备课的认真模样,忘不了你们在“互联网+”大赛上热心服务的青春形象,忘不了你们在挑战杯大赛上不断刷新记录的气宇轩昂,忘不了你们在北国风情冬令营、夏令营中与台湾学生朝夕相处、共话未来的同胞情长,即使你们每天奔走在校园时的一个个身影、一串串笑声,也终将成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我知道,正是由于你们的不断进步与成长,才使得母校岁岁年年都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前段时间,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在微信上看到法学院毕业生李静同学写的文章《特别的毕业礼物》,她在文中回忆起两次与我偶遇的情景,字里行间诉说着对老师、对母校的不舍情怀,我读后,彻夜难眠、倍受感动。学生对母校的爱如此质朴,母校对学生的爱也很深沉。这几年,学校为了你们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一直在努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的国际化进程。除正常教学经费外,学校大幅度增加投入,设立学生创新研究项目、学生学术业绩奖励项目和学生勤工助学项目。在校内外建立了300余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1000余家学生就业基地,创办了创新创业学院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通过各种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促进毕业生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清湖、晏湖相继竣工,你们口中的“CBD”日新楼也落成使用,使广大学生的生活和文体活动条件得到改善。但我知道,我们做的还依然不够,学校的教学改革步伐还不够快,学生的受益面还不够广,学生思想工作、服务工作、身心健康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谋划多年的工程训练中心、校友捐资的现代化体育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今年才能动工,信息化图书馆、学术大讲堂、学生事务办公大厅下半年才能够启用,食堂饮食不够均衡,宿舍网络不够稳定,部分学生宿舍的冬季室温还没有达标……虽然,目前学校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的缺失和遗憾,但请同学们相信,我们会时刻把广大学子的期望记在心上,坚持以生为本、爱生如子的办学情怀,奋发努力,不断改进工作。希望你们今后常回家看看,检验一下广大教职员工不辱使命做出的改变。

记得四年前,我在你们的开学典礼上和大家交流应该“如何选择”,现在你们有人求学深造、躬身科研,有人投身商海、立志创业,也有人履行公职、为民服务,每个人都做出了对未来的阶段性选择。然而,做出选择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坚持正确的选择。今天,在你们即将踏上事业新征程、迈向人生新阶段之际,我以“坚持的力量”为题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因为过去的“坚持”,有了你们今天的成绩;今天的“坚持”,有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明天的“坚持”,我相信一定也会有属于你们的成功和收获。

四年前,你们选择了吉大,就选择了与她血脉相通、休戚与共,相信与她朝夕相伴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你们已经感受到了吉大之大,那是“坐拥长春、六园一校”的办学空间;感受到了吉大之美,那是“繁花绽放、清晏辉映”的校园景色;感受到了吉大之强,那是“俊贤云集、顶天立地”的学术影响。当然,南方的同学也会说,我们感受到了吉大之冷,那是一种叫做“忘穿秋裤”的寒冷。你们感受着“兼容并包、蔚为大观”的吉大,既有崇敬和深爱,也有悔恨与埋怨,但我相信,你们牢记心间的一定是吉大之品格,那就是“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不懈坚持。

我们的吉大诞生于解放战争硝烟之中,与新中国同步成长,六校合并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今年恰逢建校七十周年。七十载秉烛觅索,是栉风沐雨、学者青丝变白发的付出,七十载倍道兼行,是岁月沧桑、学子历练成栋梁的守望。翻开吉大厚重的历史画卷,这里镌刻着林枫、吕振羽、李四光、匡亚明、朱光亚、唐敖庆、江一真、饶斌、殷震等无数功勋卓著、彪炳史册的名字。在建国初期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他们选择了东北,在这一方热土上坚持教书育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感召着50多万“吉大人”弦歌不辍、砥砺前行,融汇出源远流长的精神禀赋,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如今的我们也正继续秉承着“吉大”的精神内涵,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建成具有*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奋进。

青蓝相继,薪火相传。你们也在“吉大”品格的感召下,坚守理想、追求卓越,你们当中有坚持服务基层,放弃保研名额和优薪职位,赴边疆支教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孟天兰;有坚持科学研究,在天文学世界排名第一的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的科技之星何崇崇;有坚持自主创新,组建的纳米骨修复团队入选全国“小平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十佳大学生张家燕。今天,你们已经是母校莘莘学子前行路上的楷模和榜样;明天,你们也必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的骄子和栋梁!

同学们,今年5月30日,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原始创新源源不断,技术创新更加活跃,各领域交叉融合深度发展,同时,技术创新通过与商业模式、金融资本深度融合,持续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十三五”规划已经开局,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我们既要在短期内走完发达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又要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由追赶向并行、引领的转变,这需要成千上万的青年才俊集众智、汇众力,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勇敢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国梦奉献青春和力量。在这条任重道远而又使命光荣的前进道路上,我希望你们能够做到三个坚持。

第一,要坚持孜孜不倦的求知问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离开校园仅仅是阶段性学习的结束,因为学无止境,唯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年是我们的老校长匡亚明先生诞辰110周年,1981年,匡老被批准辞去了实际工作,当时,他已是75岁的老人,但他从未放弃学习,潜心于孔子思想的研究,常常是一天伏案写作十来个小时,甚至更长。为清理研究中的问题,他亲自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且不顾年迈体衰,不远千里,奔赴西双版纳等地进行社会调查。经过匡老的不懈努力,30余万字的《孔子评传》终于问世,成为世界儒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匡老之所以能得偿所愿,源自他对待学习、对待知识的不懈追求。你们即将迈入社会、与优秀人才同场竞技,要谨记颜值不代表价值、背景不决定前景,希望你们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始终保持更新知识的紧迫感,努力成为勤于学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栋梁之材。

第二,要坚持奉献社会的崇高理想。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你们的师兄,2010届校友王忠强,来自偏远农村,靠社会资助才进入大学,他由此立下了为基层老百姓服务的志向。在校期间,他勤工俭学,资助3名高中生完成学业,并利用假期调研了133个城市、71所大学和无数个工厂与农村。毕业后,他放弃了大公司开出的优惠待遇,毅然选择和坚持最初的理想,来到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区??宁夏红寺堡镇,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百次的民情调研和企业走访,他成功引进了10多亿元的投资,让当地老百姓彻底脱贫致富。去年,他被破格提拔为镇长,一个29岁的年轻人,成为了十万老百姓的带头人。忠强校友之所以能将理想照进现实,源自他心系人民福祉的不懈努力。你们是领风气之先的青春力量,你们有多高理想,民族就有多大梦想。希望你们学会给自己的理想多一点时间,保持淡泊心态,不为世俗纷扰,不为物欲折腰,在祖国大地上谱写出属于自己的理想篇章。

第三,要坚持根植于心的守正创新。创造是青春的标志,创新是青年的灵魂。12年前,1984届物理系校友江风益,走上了专攻硅衬底LED的创新之路,业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任务,朋友曾劝他放弃,但他表示一定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自此,他就把实验室当成了家,5000余次实验,4000多个昼夜,一次次的实验失败,一次次的归零重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他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研发成功,打破了日本、美国的技术垄断,闯出了半导体照明的中国道路。今年1月,他的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唯一的一等奖。江风益校友科研梦圆,源自他十二载对科学的坚执、对创新的坚守。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如今,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你们作为最具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的群体,必须在各行各业、各自岗位上高扬创新精神,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去创造属于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国传奇。

同学们,时光没有暂停键,但是青春会永远定格。今天你们还是吉大学子,明天你们即将背起行囊,奔赴各地,扬帆远航。但无论何时何地,请记得,在祖国北疆,在你们梦想开始的地方,这里的师生永远为你们守护一片静谧思考的四季风景,永远为你们延续一方涵养心灵的隽永书香。

同学们,行将离别,我把前段时间写在毕业寄语中的一首小诗再次送给大家。

又是一年莺飞草长,栀子飘香;

又是一季青春散场,毕业时光。

校园里,你们的歌声依然嘹亮;

操场上,你们的轻舞依旧飞扬。

低眉处,弹指间韶华转瞬即逝;

扬帆行,有志者风华如火远航。

明天起,你将背上毕业的行囊。

大胆闯,勇敢奔向梦想的远方。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毕业生同学向着幸福矢志不渝、实现梦想!

谢谢大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