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

座谈会发言稿模板【全文】

 【篇一:用户座谈会讲话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全厂员工对诸位在百忙中亲临我厂检查指导工作和参加座谈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多年来给予的帮助、支持和合作,表示诚挚的感谢!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简要汇报一下我厂近一年的基本情况。

一年来,我们着重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和厂家的6s管理要求,抓好质量管理和服务。认真做好电话跟踪、24小时值班、外出救援、上门走访等服务工作,对照质量体系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内审和外审,使质量体系工作在我厂得到了正常有效地运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各站增加了一至两名服务顾问,我们还开展了预约修车服务,采取主动打电话询问和用户打电话事先通知的方式,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率的提高。

我们非常注重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去年召开座谈会以后,我们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召开了专题办公会,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制定实施了改进措施。主要有:一是购置了一台专用外出救援车,方便客户,确保了外出拖车时的安全和快捷。二是调整了工作时间,由原来上午8-12时,下午1-5时改为8-17时。中午业务室、车间、仓库替换就餐,有人值班。双休日、节假日由原来上午8:30,下午5时改为8-17时,并增加了业务和修理人员,以方便用户中午、双休日、节假日的修车。三是加强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责意识教育和培训。多次利用会议等形式,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要求等方面进行教育,提高大家的认识。利用厂家提供的服务理念光盘进行学习培训,结束后,组织理论考试。同时,根据电话跟踪、客户意见征询表等的记录情况,对服务不好,不到位的人员按照厂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

我们在满足用户修车要求上做了许多工作,但同时也非常清醒地知道,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在此,我也真诚的欢迎大家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用户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不随时接受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加以改进,企业就不能发展。我们厂这些年之所以能够生存,而且有所发展,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有了广大用户的支持,尤其是得到了我们在座朋友的大力支持与合作,这是事实,也是我们厂全体员工在实践中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所以在这里,我要再一次向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年来所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篇二:员工座谈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今天你们给予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畅言心中所想、所感、所悟,这既是你们对我们的关心和鼓励,也是你们对我们的肯定和重视,谢谢您们!

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是我们人生轨迹发生巨大转折点的一天,也是我们真正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始!上班后的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启发。对于我们这些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如何尽快的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如何将在校所学的书本知识更好地发挥到工作实践中,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决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刚参加工作的体会。

首先,体会最深刻的就是自豪与幸福。地委作为全区最高的党政机关,代表着权力与地位,是很多人想实现梦想而为之努力的动力。今天我们有幸走进这座庄严而神圣的大楼,更加荣幸能够来到地委办这个大家庭里工作,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地委办给了我们一轮闪亮的光环,地委办的领导和同事们则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从报名的那天开始,领导们就以一种随和,耐心,热情的态度接纳了我们,这更加坚定了我要考上地委办的决心。现在我们每月工资不高,你们尽心尽力的帮我们解决了吃住问题,不管是上一届的陈秘书长,现在的梁秘书长,还是几位书记,科长,以及同事们,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关心与鼓励,此时此刻我们能坐在这里发言,这就是最好的证实。

其次,对工作的不适应性。大学毕业进入新岗位,我们有许多需要面对的考验。全新的环境里严格的规章制度代替了大学的自由随意;来自各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取代了曾经熟悉的同学;全新的岗位上,我们的定位由教育的接受者转变为技能的掌握者;办公室工作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忙时加班加点,闲时无事可做。这许许多多的巨大改变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

再次,是紧张感。地委办公室是地委的“心脏”和“窗口”,是沟通上下级的“咽喉”、联系左右的“纽带”。地委办作为地委综合办事机构,不仅担负着为领导决策进行参谋和为全局提供服务的重要职责,而且还要与社会各单位打交道。因此办公室里必然是人才济济,加之今年办公室要招进几名博士生和硕士生,从知识和经验上他们都优秀于我们,这对于我们刚走出象牙塔的学子来说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办公室许多工作虽然看起来是小事,却都要牵动全局、影响全局。办公室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办公室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哪怕是一个符号、一个字,一点点的疏漏都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但这对于平时大大咧咧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办公室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干好办公室工作,是我人生的第一起跑点。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我在社会经验和知识结构上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但我会做好一下几点,努力使自己能胜任办公室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

刚从大学校园出来,无论是为人还是做事方面的经验都很欠缺,为了能够尽快融入地委办这个大家庭,一方面我通过各种书报杂志、网络、文件等载体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观念,不断拓展视野,增强自己的专业水平,为能够适应工作需要而不断努力;另一方面我尽量多跟领导和同事交流学习,在坐的每位领导和同事,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我会努力向你们学习,多问、多听、多看、多想,多向你们讨教经验。也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能够给我多点帮助和批评,我会虚心接受,不断上进,尽快熟悉和适应工作环境,了解工作性质和职能,使自己进入工作角色,努力让自己迅速成长为一个思想进步、技术过硬、扎实肯干的求职工!

(二)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办公室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干好办公室工作,是我人生的第一起跑点。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娶乐于奉献、快乐工作的良好心态,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平凡的工作,在细节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大事不含糊,小事不马虎,确保各项工作少失误。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始终坚持举轻若重的原则,处处留心、时时细心、积极主动配合同事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准时、高效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要保持极强的责任感,自觉承担工作责任、组织负责、社会责任、,努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实现“责任”习惯化,以极端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宏大的理想,仍然是我们的追求;不断的求知,仍然是我们的动力;积极的进取,依然需要我们秉承。作为一名地委办公室的职工,我们自豪而不自傲,自信而不自大。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正所谓学无止境,坐在飘扬的党旗下,我们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我坚信在办公室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宽容、支持和帮助下,我们会更快的成长起来,不辜负领导们对我们的期望。今天我们以地委办为荣,明天地委办将以我们为荣!

以上就是我的发言,如有不正之处,请你们批评指正。谢谢!

【篇三:销售座谈会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xxx。很荣幸能有机会与各位专家就贸易融资业务进行交流。

现在咱们大多数银行都已经把贸易融资业务从公司部分离出来,成立了一个独立的部门来运做。因此呢,在各个方面大家都有个探索的过程,包括在开发计划和开发模式等问题上,现在咱们基本上沿袭了原来做公司业务的方式方法,这其中就有问题了。那怎么加速这个成长的过程呢?按一般的原则来说呢,应该是一打基础,二做设计。就目前来说,必须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这话在今天看来还是有启发意义的。

那么,这些前期准备工作都包含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我展开来说一下。

首先来说数据,在进出口数据这一块,以前咱们各家行也做了一些积累,但数据主要是由海关按月或按年提供的进出口宏观数据吧?还有一些企业数据,应该是企业申报的时候留下来的吧?再就是可能有的行也参考和使用了一些公司部积累的数据,这些数据主要也是企业财务数据吧?做贸易融资业务分析的话这些数据够不够用呢?至少是不太好用吧?那什么数据有用呢?首先来说,至少就应该找到一套完整、系统的进出口统计数据。

有了数据就开始做分析了。在没有海关数据之前,咱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方法是不是按照行业、企业的财务指标,比如说资产、销售收入、利润、负债等等,来做行业企业的排名呢?后来拿到了海关的宏观运行数据,但是因为数据量本就有限,能用的上就最好了,更何谈分析呢?再后来,我们各家行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采集到了一些进出口企业的数据,但在使用方法上却沿袭了原来做财务指标排名的方式,只不过指标变了,主要是按照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总额、行业等指标来进行排名,但问题是:用这种评先进的方式来做信贷行不行呢?如果不行的话,应该怎么分析和使用进出口数据呢?

其实大家是做了许多有益尝试的:交通银行当时考虑的是海关数据在贸易融资部和外汇业务管理部中的协同使用。招总行提的是以什么样的数据输出形态来保证数据的有效运用。深发展总行提过要不要细分的问题。今天有咱们民生总行贸易融资部的同志在,当时民生对我们做的国际业务综合数据库,提出了很多好的完善建议和意见。中总行和工总行也都提过数据处理方法的想法。这些尝试都是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把大家的经验和意见做个归纳,可以发现,各家行在数据使用和数据分析上大部分还是参考了对公信贷业务的方法。但贸易融资业务毕竟不同于传统的对公信贷,是不是应该有一些使用和分析上的特殊性呢?

作为银行,咱们是要对选择的客户进行投贷,获取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行业企业进行银行专有分析呢?比如说,除了应该关心国际业务各个行业企业的贸易融资量和结算量之外,是不是也应该分析一下各个行业企业的利息收入情况和手续费收入情况怎么样呢?推而广之,像贸易融资业务量在某一客户所有业务总量中的占比、贸易融资业务的产品使用数量等等这些指标是不是也应该纳入我们的分析范围之内呢?大家可以想想,是不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把握行业和我们银行关系更近?至少来说也是不可或缺吧?

把这个工作做完了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每个行业、企业都有多个业务指标,比如信贷总量、贸易融资量、结算量等等,但各行业企业指标的比例是不同的,从这里,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具有不同属性的行业类型和企业类型。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对不同类型的行业企业,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了,我们姑且把这个产品和服务称之为“业务集合”。在知道了各个行业企业的贸易融资量、国际结算量等指标以及占比的基础上,我们就有可能考虑针对某个行业或企业是从哪种业务或产品入手、如何区分业务的主从关系和搭配关系了。

外部分析完了以后,就要结合行里的实际做计划。有了刚才说的这么几条,做计划应该有点意思了吧?以前的计划是怎么结合的呢?有的行可能主要是用排版解决的,一是外贸情况,二是本行数据,三是解决方案,中间基本上没什么关系,写起来很难写。如果像现在这么做的话,你知道北京市各个行业的利息收入、贸易融资量、客户类型和业务结构了,再结合咱们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想没点心得,没点想法,想不做出计划来都难啊,这个时候做起来应该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如果说只有外贸情况分析、行业财务分析、龙头企业名单的话,能做什么呢?只能是把名单分给客户经理去做,什么产品类型啊、产品组合啊、产品方案啊什么的都很难准备好,策划、经验、组织什么都看不出来,客户经理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不知道怎么做。

做到这就可以开个叉了。如果说只是指导客户经理工作的话,这么做深化了我们在业务领域的研究深度,研究成果做出来了,本身也是一种进展,这个时候咱们的知道肯定是有特点,有内容,有新意了,跟原来只是发名单、只是提供一些宏观信息的差别很大了?

如果说是要指挥客户经理工作的话,大家注意啊,前面说的是指导,现在说的是指挥,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啊。如果说我们要想做到指挥的话,前面说的这些就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主要还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有一个行在做供应链金融的时候提过一做模式,二做平台的概念,等咱们总行、分行国际部把模式和平台做好以后,客户经理有了模式和平台的支撑,工作就比较容易发挥。而有的行在探索过程中间,对平台和模式的作用认识不是很充分,抓的不是特别紧,主要靠业务员自己的摸索来实现,由于缺乏(咱们在座的各位领导所能提供的)平台和模式的支撑,业务经理的发挥就受到很大限制,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就是工作局面比较被动。从这里可以看出,模式和平台的问题,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好比当年共产党从农村走向城市后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转变,中间有一个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在这个时候,第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思想,第二是要有组织,有安排,有人才。第三呢,咱们银行现有的人才肯定是不够的,说到这想到刘主席说过的,现在咱们银行业是一缺数据,二缺人才。这个时候培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团队各级主管的培训。

从刚才咱们说到的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出总结模式和搭建平台是做贸易融资业务的两个关键。那么这个模式和平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个别同志可能还不知道怎么下手呢?我们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考虑,简单来说就是“七看”。

首先来说,我们觉得应该看政府,围绕地方政府的外贸战略,搞出外贸特色来。

第二是看港口。港口是外贸枢纽,只要把港口看好了,以港口为中心辐射外贸企业就不难做到了。

第三是看本地重点外贸出口企业。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就不展开说了。

第四是看外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以出口为主,有国外市场的依托,在现金流的稳定性上有一定的保证。

第五是看台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比较特殊,出于某种考虑,国家有政策上的支持,前面又有咱们国开行和华夏银行的先期进入,按道理来说是可以降低风险的。

第六是看那些资本走出去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境外的中资企业(非金融类的企业),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了两千亿美元,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1500亿美元,每年实现的利润已经达到了177亿美元。应该说这里面咱们的业务空间还是很大的。同时呢,这些企业又有国家的专项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机制,这就降低了我们做业务的风险,所以说这类企业应该也是属于我们重点关注的企业。

第六是看总行。以总行为中心,用好总行的政策和产品。

这个“七看”产生的基础除了一般的策划原理,比如说:创新原理、人文原理和造势原理等之外,就是我们提出的“向心理论”与“共振原理”。我们的策划方案主要是考虑让银行以政府为中心、做好政府配套工作策划,以总行为中心、做好总行配套工作策划,以领导为中心、做好领导配套工作策划,还有就是以自身资源为中心,做好对自身资源的策划,最终要实现的就是银行在这几个中心下产生的业务上的共振。大家可以想想,按照这个模式搞的话是不是就能实现一种多赢与长效的工作局面?

如果说大家对平台和模式的问题认同,马上就有一个问题,就是单靠银行自己的力量目前来看好像还不太够,好像条件还不是很充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整合各种力量来实现这个模式和平台呢?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来说,就是要立足本行,按照“向心”的思路,确定几个备选方案,对行内对应的“人脉”资源进行仔细的梳理和分工,根据第一阶段的联系情况,找到突破口。重点是探索推进模式与搭建运作平台。

第二是积极动员总行力量。动员总行力量的好处:一是有效,总行资源丰富,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二是有利,总行的参与能让总行加强对分行的关注,自然而然地会给与更多支持,比如说特殊优待政策、额外的资金额度和新产品支持等。这对分行未来的发展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是积极利用好有相关资源的中介机构为银行出谋划策?比如说我们。

我们的wto研究会是商务部下面的一个组织,在商务部有一定的人脉资源,对大家进军贸易市场能够起到一种桥梁作用。同时,对大家了解反倾销的动态、掌握商务部的政策、分析外贸管理政策和外商投资方向啊、特点啊什么的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一。

二来呢,工经联本身又是协会的协会,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在咱们银行需要进行如行业、市场、产品、技术、进出口知识、企业概况等方面培训的时候,都可以发挥工经联的优势。同时在批量客户的组织和推介方面工经联也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三来呢,因为历史的原因,工经联和各地经贸委、国资委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这些机构在组织当地企业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四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同志兼任工经联的会长和工程院的院长,工经联和工程院的配合也比较方便,如果银行需要工程技术方面的培训、咨询、论证、评估,我们可以帮忙联系。

第五我们和金融时报以及新华社等新闻媒体都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大家都知道,金融时报跟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关系都比较密切。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加强沟通。

以上是我们对大家在贸易融资业务经验上的一个简要总结,详细的材料都在我们给大家准备的光盘里,我刚才讲的就算是抛砖引玉吧,下面,还是欢迎大家发表高见。

谢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