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部门经理年会发言稿
通过十年来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同济阳光现在取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一系列荣誉和认证。另外也中标了201X年的第一批太阳能家电下乡招标。这些都促进了同济阳光的品牌建设和发展,也是市场以及各相关部门对同济阳光前期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在注重品牌外延发展的同时,我们重点强调同济阳光品牌内涵的建设。围绕“同享阳光济达天下”的品牌愿景,我们进一步结合市场提出“同心同德、同力同赢”的市场营销理念,并且在日常管理中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及手段,持续传递品牌的文化信息,力求在内部团队、业内同行、经销商队伍、用户群体等几个不同层面都做出影响,使品牌传播具有立体感,更加通俗易懂,全方位拓展同济阳光品牌的影响。比如我们经常和经销商一起开会,通过一起培训和学习,使客户了解公司发展动态,并且理解公司的一些市场策略,达到上下一心的渠道状态;通过及时更新企业网站内容,使客户感受到公司的活力,并且通过企业报,把公司很多信息及最新进展图文并茂,直观的展示出来。
立体化的品牌内涵、个性化的企业文化,上下一心的营销渠道,成为同济阳光品牌发展的稳定基础。
一切工作都需要人来做。营销工作尤其如此。同济阳光的营销队伍建设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最早是我自己亲自上阵,这也是我们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员工;既抓生产,又跑销售。为了节约成本,也是为了了解市场,这个阶段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这更为后期的营销队伍管理打下了基础。
随着公司发展,业务的增加,逐渐组建了最初的一个简单的销售队伍,也就是所谓“五六个人、七八条枪”,增加了人员,但是没有改变管理方式,市场还是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随着行业发展水涨船高,同济阳光的销售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积累。
201X年我们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之后,市场和消费者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市场要求,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步伐,也成为新的发展阶段迫在眉睫的要求。为此,我们下了很大力气,广招人才,迅速组建了一支富有战斗力和战斗经验的销售队伍,同时改变原来的自然发展模式,强力启动市场,拉动销售增长。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线的销售队伍有68人(不包括派驻经销商的一些辅助销售及实习大学生)。这个规模虽然离我们行业前排的大企业还有差距,但是在现阶段已经能够应对我们市场上的一些工作和要求。
营销团队的文化建设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在“同心同德同力同赢”理念指导下,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强调要保持浙商的“四千精神”: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在队伍激励上,要求学习狼性文化,打造“野狼战队”等,这些都很好的激发了我们营销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在我们的企业文化概念里,有一个同心定位图,包含大中小三个圈。最小的圈子是同济阳光,外面一圈是经销商,最外面一圈是整个行业和社会。我们的营销队伍建设就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力量,不断影响和联合经销商,通过推广产品和提供服务,共同为行业和社会大环境发展做出努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大的心得和收获,就是我们的经销商和公司营销团队的一个良性互动,只有厂商一心,才能算营销队伍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产业升级是企业发展必须的阶段,市场日趋成熟,产品品质需要不断提升,家电下乡也使太阳能热水器与成熟家电产品同台竞技,这些因素,都使我们的产业升级势在必行。今年同济阳光市场增长比较多,扩大产能也是我们急需要做的工作。
配合协会“产业升级”的号召,我们对新建的生产基地加大了设备投入,引进了目前业内最先进的一系列生产设备。如:新加坡润英公司的高压发泡设备,安徽信盟机电公司的全自动太阳能生产线,上海星派公司的内胆全自动测漏设备、武汉新晨的数控转塔冲床等。新的生产设备现在已经全部进场调试完毕,明年的1月份将要全面投产。
技术投入是同济阳光一直比较注重的工作,前期由于自身技术人员缺少,我们通过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作共建了嘉兴实验室,与浙江大学联合进行了一系列太阳能光热应用技术的研发,与中国家电研究院联合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等形式,借力科研院所,强化企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我们借助这些技术力量,也不断引进技术人才,配合嘉兴市科委积极完成了一系列技术项目,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同济阳光已经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由于现在产品趋于成熟,所以我们重点在消费者使用角度进行了一些产品功能设计和研发。09年我们借助浙江大学“绝缘保温”专利技术,推出了以“雷盾”命名的系列产品,受到市场好评。现在公司在进行一些空气源热泵、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等产品的技术研发,也将在201X年继续推出一些新品,改善消费者使用体验。
今年我们在原来计划基础上,追加投入技术研发经费,并且引进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和壮大同济阳光的技术力量。在协会领导的支持下,我们还参与了两项太阳能国家标准制定和起草工作。201X年年初,我们投入建设的总部技术研发大厦也将交付使用,届时也欢迎各位领导以及同行到公司指导工作。
201X年国家家电下乡,太阳能热水器也纳入下乡产品范围,这是对整个行业都有较大影响的扶持政策,同济阳光共计中标19个省区,投标12个产品型号。并且在投标之后马上提出了“太阳能安全下乡三原则”,表明了我们要做好太阳能下乡的态度和决心,这一点也得到了协会领导的重点指导和关注。
篇二:销售部门经理年会发言稿
各位销售主任、销售代表:
随着我们覆盖全市的深度分销管理、消费者近距离服务的网络已经基本构筑成熟。在硬件差别日趋于零的情况下,每个公司的员工都像浮出水面的冰山,要直接面对市场的风风雨雨。
由于地域、时间、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我很难和每一位同事都有同样等质等量的沟通,今天,利用经验交流会,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我们这个队伍”以及“我们的服务”,这涉及到当前几个要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
一,市场有没有捷径
还记得一篇小学课文吧,两个和尚一穷一富,都想到遥远的南海“进修”,富和尚惰性十足,终没去成,而穷和尚却克服障碍,修成正果。最近在行业报看到这样一则消息,讲广东的综合市场长势强劲,越大越赢人;关于北京的一则消息说,摊点式的却一天不如一天,越大越冷清,几个区还不一样,有的大卖场红,有的专卖店火,等等,说不上原因。市场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沉在一线,春种夏收,一脉相承。等“捷径”走,等“模式”套,我想我们公司只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前段时间,办事处搬家,整理柜子时,我看到一摞厚厚的纸堆。每张纸上密密麻麻的记着市内三百多家零售店及店主的资料,从联络方式、营业面积、品种结构、店面状况到经营特色、市场份额、分期评价,事无俱细。这是我们早期办事处栗强经理、刘云、段海燕等几位早年跑市场所得。三百多家店,多少个工作日;几千个数据,多少串脚迎…
二,服务能不能量化
该怎样对办事处某一时期的绩效进行评估?服务虽非销售,但同样要量化,我想,某一时期,市场的增量就应是最直接的证明。是的,也许增长的原因里还有行业宏观的因素,还有公司的投入,经销商的配合,等等,但我觉得这些,这和同类竞品比都有共性,寻求差异,就是我们的两大优势:品牌和服务。
今年三月,公司给市办事处下属各个经销商重新划了责任区,给每个经销店落实了责任人和检查人。成效如何呢?上星期,他们用打“直观量化卡”的方法,对80多家商店进行了门检。使用六档量具(很差-差-一般-较好-优良-优秀),进行六项大类(店堂建设、产品陈列、辅助品状况、客情状况、促销适合度、商店发展潜力)的六十小项的检查。通过人员交打分,销售代表近期的工作成果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是考评某一个人,更指导着我们日后对具体某一个店的服务重点和支持方向。当然,“直观量化卡”现在看还有不少问题,还要充实。在以后的工作中,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持续改进我们做市场的方法,增进服务的绩效,给自己加压!
三,添一双眼睛看市场
办事处是公司在市内的销售支持、品牌阵地,为了明天的市场,我们服务好今天的经销商,结果是双赢。
在我们这个队伍里,有很多是刚过实习期的“新兵”,周经理常常教导我们:争取一切机会,向有经验的前人请教。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方向不清时,还要请人指路。一段时间后,经常扪心自问:在工作中,我们所做的是不是流于形式,过于简单,究竟有没有打动服务对象的心,又有没有偏离公司本来的要旨。
多一双眼睛就多一种角度。
有一个搞家具设计的人问我:你知道,吃饭时,小孩子为什么总喜欢往餐桌下钻?我说:因为贪玩。他说,不是,他问过小孩。在小孩眼里,餐桌太高,够不着,被大人抱着又不舒服,而餐桌下面正好,是他的世界,餐桌上的世界是大人的,就这么简单。因此,好的设计师在设计餐桌时,会在那个成人不注意的地方多动点脑子。
我们的产品,不是玩具,不好玩,但受用者都一样,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包括中间商和终端消费者)。所以,在日复一日的服务中,我们真的要多动一点脑子,多添一双眼睛。
四,创造好你的“小气候”
一个人新进一个群体,起初处处新鲜,活力四射。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有了“成长的烦恼”。因为感到大环境里的不和-谐,变得缩手缩脚;因为自身的职责不清,变得浑身惰性。
有一则寓言,讲一个房间里有两盏灯,都管用,但每到晚上,还是漆黑一片。起先的原因是两只灯谁都不肯先亮,都在想:干吗要我先亮,我亮了,照亮了房间也照亮它,我神经!(当然,也缺少一个规则要求他们谁先亮、谁后亮或一起亮)天长日久,两只灯天天不亮,成了习惯,于是那个房间成了夜色里最黑暗的所在。寓言到此为止,聪明的你,还可以往下编,一直编到两只灯泡钨丝上了锈,微风一吹,玻璃壳一片片往下掉为止……
我们这个团队,是一支“青年近卫军”,有理想,有冲劲,都深知:要进步,就必须比别人快半拍!
人虽有差异,但基本观念是相通的。在周经理的领导下,就像一个家庭,每个成员都勇于并且坦然地接受一些“无情的管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情的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齐心协力,创造一个彼此共同分享的有助于工作的“小气候”。
五,下面是些很散的问题,我想请销售代表们留心并和我一起做,好吗:
在走访市场时,你会留心同类厂家的一张不起眼的说明书、宣传画吗?
新开发网点中,你的份额占多少?店主对你的付出认同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养成随时走访商店的习惯,例如:有一天你乘公共汽车,下错了站,恰好路边有一家业内店,不管别的,你走了进去。
节日期间,是否给你认识的那些小店主问候了?虽然那之前,他不一定会想起你,但那以后我相信,他会熟记。有人讲过,越是小人物,越看重别人的尊重,我们常常疏忽。
能清楚地知道你所服务的那家商店,一周里竞争品牌分类产品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吗,精确性是多少?
有时候,几天的功夫,好好的店,突然关门歇店,或者转改门面,哪里热闹到哪去了。这些变故,真的是你不可预知的吗?还是你事前沟通不力呢?
顾客走进服务中心,第一个起身迎上的人是你吗?在顾客说第一句话之前,你的目光以及不可少的“你好”到了吗?
给两分钟的时间,你能把朝夕相处的每个同事的优点概括一下吗?(如果你平时留意过的话,很容易做到)
我们的技术人员上门处理投诉时,正好你有时间,你会主动要求“见习”吗?也许专司市场服务的你,一辈子不用干“技术”,其实,你的一切所见所学,在你的工作中都会无意的应用。
公司的促销计划我们执行了,该做的都做了,但有没有考察过真实效果呢?我这个地区的增长量究竟是多少?什么样的活动才真正有效于你所在的这个区?不同规模的商店、不同类型的店主,他们又希望我们有怎样的促销支持呢?
市场上的问题太多了。我们要一起想!
销售服务的事,看似简单,实际烦得很。写毛笔行书的人,你问他“心”字怎么写,他会告诉你:关键三个“点”。左边一“点”要“认真”,中间一“点”要“周到”,右边一“点”要“快速”。销售服务的事,也要这么做??用“心”去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