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分数线

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通化师范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4-02-12 00:31:39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通化师范学院招生网和福建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福建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46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84040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通化师范学院,不过每年通化师范学院在福建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通化师范学院

1、福建高考2022年考生上通化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4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4040名;

2、福建高考2022年考生上通化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最低分需要47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9586名;

3、福建高考2022年考生上通化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最低分需要47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7774名;

4、福建高考2022年考生上通化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7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5447名;

5、福建高考2021年考生上通化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最低分需要47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7732名;

6、福建高考2021年考生上通化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7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5767名;

7、福建高考2020年考生上通化师范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4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7005名;

8、福建高考2020年考生上通化师范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8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0406名;

二、通化师范学院在福建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通化师范学院在福建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福建 历史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99 19202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46 84040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470 69586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473 67774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77 65447 省政府

2、2021年通化师范学院在福建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福建 历史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95 20404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471 67732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473 66764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75 65767 省政府

3、2020年通化师范学院在福建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福建 理科 - 本科 448 67005 省政府
2020 福建 文科 - 本科 489 20406 省政府

分数低的公办二本有哪些

学校名称办学性质批次最低分数线
山东工商学院公立二本426
淮北师范大学公立二本457
邵阳学院公立二本449
徐州工程学院公立二本428
闽南师范大学公立二本426
哈尔滨商业大学公立二本426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公立二本431
吉林师范大学公立二本433
赣南医学院公立二本426
河北中医学院公立二本457
淮阴工学院公立二本426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公立二本426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公立二本426
盐城师范学院公立二本430
甘肃中医药大学公立二本426
绍兴文理学院公立二本426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立二本457
渭南师范学院公立二本455
台州学院公立二本426
张家口学院公立二本446
湖北民族大学公立二本436
兰州财经大学公立二本445

中国师范类大学排名前20

类型序学校名称类型省市
1北京师范大学师范北京
2华东师范大学师范上海
3华南师范大学师范广东
4南京师范大学师范江苏
5华中师范大学师范湖北
6陕西师范大学师范陕西
7湖南师范大学师范湖南
8东北师范大学师范吉林
9浙江师范大学师范浙江
10福建师范大学师范福建
11上海师范大学师范上海
12山东师范大学师范山东
13首都师范大学师范北京
14江西师范大学师范江西
15河南师范大学师范河南
16安徽师范大学师范安徽
17四川师范大学师范四川
18天津师范大学师范天津
19西北师范大学师范甘肃
20广西师范大学师范广西

三、通化师范学院学校介绍

通化师范学院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坐落于长白山脚下、鸭绿江畔、中朝边境的通化市。通化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9年成立的辽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通化师范学校),根据事业发展需要,1958年改为通化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 学校始终秉承崇德广业、与时偕行的校训,坚持“师范性、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型”的总体定位,坚持“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创特色牌,奔高水平”发展之路,坚守“质朴的教育”理念,传承“以靖宇精神建校育人服务长白山区”的办学特色,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特色亮校、文化荣校的办学方略,凸显“一魂一师一山一城一族一史”的办学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吉林省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吉林省“最美生态校园”、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高校、全国非遗教育特色院校。2021年,生物学教师团队荣获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映山红”支教教师团队荣获“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779万元,馆藏图书总量200万册。设有20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6个校级科研院所。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籍本科生12065人,专科生1044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24108人。现有教职员工884人,专任教师7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73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技能名师4人,吉林省教学名师6人,吉林省教学新秀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人选1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经吉林省人才分类认定,B类人才2人,C类人才1人,D类人才17人。聘用校外高级专家作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技能名师300余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 学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9个,非教师教育专业32个,涵盖文学、理学、法学、工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9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生物科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历史学、生物科学、化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物业管理),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历史学、物理学),省级特色专业6个(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5个(历史学、生物科学、中药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省级品牌专业3个(历史学、生物科学、物理学),省级重点学科4个(生物学、中国史、教育学、民俗学),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中国史、中药学),省新兴交叉学科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14门,省级优秀课52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6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项目3项,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引领项目3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4项,省级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项目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1个,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累计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医药健康产业学院入选吉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 学校突出长白山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研究,拥有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8个。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65项;被政府采纳咨询报告8项;出版学术著作113部。以科研国际化为引领,开展国外引智项目3项。 学校与国(境)外57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交换生、“2+2”、“3+1”、短期交流、赴国外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已有学生271人次出国(境)学习交流。学校累计招收留学生101人,现有在校生22人,其中,学历教育留学生20人、非学历教育留学生2人。学生近30人次经国家汉办选拔赴韩国、泰国等国家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学校共派出教师177人次赴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访问交流、培训学习及学历提升。多次与合作院校开展学术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现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与英国格林多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韩国岭南大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韩国清州大学合作举办生物科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 学校主动服务吉林振兴发展,全面助力通化经济建设,积极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深化转型发展,构建“教师教育、医药健康、艺术与传媒、管理与服务”四大专业集群,不断深化校地、校企、校校、校友合作,与通化市、集安市、辉南县、柳河县、通化县等地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成立吉林省首家乡村振兴学院,与通化市人民政府共建“医药健康产业学院”“葡萄酒产业学院”“冰雪产业学院”“人参学院”“文旅产业学院”“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与行业企业共建“万通商学院”“九商银行会计学院”。施行“双百双进”计划,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学校通过实施“映山红支教计划”,实现师范生春秋两季滚动实习,构建顶岗、支教与实习一体化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 学校曾被国家语委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届获得吉林省文明单位,荣获吉林省模范集体。 展望“十四五”,学校将以****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推进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争取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大力提升长白山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长白山区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研究创新基地、地方产业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水平,为把学校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化水平、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数据统计截止2021年9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