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分数线

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宁德师范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4-03-23 03:49:27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宁德师范学院招生网和福建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福建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29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78169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宁德师范学院,不过每年宁德师范学院在福建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宁德师范学院

1、福建高考2022年考生上宁德师范学院的历史(历史+不限选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8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2836名;

2、福建高考2022年考生上宁德师范学院的历史(历史+不限选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9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202名;

3、福建高考2022年考生上宁德师范学院的历史(历史+(选考化学或生物))最低分需要50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8908名;

4、福建高考2021年考生上宁德师范学院的历史(历史+(选考化学或生物))最低分需要50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8288名;

5、福建高考2021年考生上宁德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5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5889名;

6、福建高考2021年考生上宁德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最低分需要47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3808名;

7、福建高考2021年考生上宁德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最低分需要48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9241名;

8、福建高考2020年考生上宁德师范学院(闽台合作办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3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4788名;

二、宁德师范学院在福建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宁德师范学院在福建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福建 历史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88 22836 省政府
2022 福建 历史 历史+(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496 20164 省政府
2022 福建 历史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99 19202 省政府
2022 福建 历史 历史+(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500 18908 省政府
2022 福建 历史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08 16440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460 75674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61 75029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463 73866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468 70801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470 69586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71 68986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84 61293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484 61293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486 60057 省政府

2、2021年宁德师范学院在福建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福建 历史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84 23739 省政府
2021 福建 历史 历史+(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488 22519 省政府
2021 福建 历史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91 21607 省政府
2021 福建 历史 历史+(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502 18288 省政府
2021 福建 历史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06 17173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449 78169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54 75889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456 74948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463 71648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465 70680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69 68663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479 63808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82 62285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488 59241 省政府

3、2020年宁德师范学院在福建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福建 理科 - 本科 429 75772 省政府
2020 福建 理科 - 本科 431 74788 省政府
2020 福建 理科 - 本科 445 68371 省政府
2020 福建 理科 - 本科 461 61055 省政府
2020 福建 文科 - 本科 476 24174 省政府
2020 福建 文科 - 本科 479 23289 省政府
2020 福建 文科 - 本科 499 17675 省政府
2020 福建 文科 - 本科 506 15956 省政府

高考志愿填报什么叫专业组

高考志愿专业组是指想报考的专业。

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

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成绩位次,位次是按普通类所有考生总分排定,总分相同时,按文化总分、语文数学总分、语文或数学单科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选考科目单科成绩的高低排序,全部相同者为同位次。

专业志愿组填报方法是什么

全面梳理考生所在分段范围内的院校及专业
无论高考如何变化、录取模式如何改变,志愿的竞争归根结底仍然是分数的竞争,平行志愿录取规则的第一条就是“分数优先”。因此,考生及家长在志愿填报之前,一定要认真梳理自己所在分数段内具体包含着哪些院校以及专业可供选择。
对照院校及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
在志愿准备过程中,不要忽视了拟填报志愿的选考科目要求。排除自己检索范围内选考科目不符合的选项,避免误填报。
结合考生的兴趣爱好、未来规划,进一步缩小报考范围
每名考生在其所在分数段内,都有大量的院校及专业可供选择。在这个步骤当中,可以继续使用排除法,进一步缩小目标范围。首先直接排除考生不喜欢且不愿就读的专业,其次通过院校地域,直接排除不愿就读的地区。最后不愿就读中外合作办学或高收费专业的考生,直接排除该类招生专业等等。通过设置排除选项,就可以迅速缩小考生的报考范围,减轻报考压力。
做好“冲、稳、保”搭配,明确局部志愿功能
以首选科目为物理的570分考生为例,该名考生在“冲”志愿设计当中,可能会遇到部分“双一流建设”院校、“211工程”院校的冷门专业和省属热门院校的强势专业,此时,他所需要做出的选择是个人能否接受名校的冷门专业还是去选择省属院校的热门专业。
在“稳”志愿设计当中,他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自己心仪的院校、心仪的专业数量不够充足,是否可以在能接受的院校当中扩大选择范围的问题。在“保”志愿设计当中,他一定要充分思考自己所对应保底志愿中哪些性价比更高,哪些更适合考研、升学,哪些更有利于未来就业的问题。

高考志愿录取规则是什么

1、位次优先

一个考生对应一个位次,这个位次是唯一确定的,也就是说,考生的分数在排序的时候起到关键的作用。分数高的考生排在前面,就会比分数低的考生先检索。

同一分数在排名时,不同省份有不同的规定,文理科一般也规定不一样。所以一定要了解本省对总分相同的情况下按照单科排序的相关规定规则。比如某省的文科规定分数相同时依次看语文、文综、数学、英语的单科成绩。

2、遵循志愿

在检索每个考生的院校志愿时,严格遵循考生所填志愿的顺序。如果考生的志愿被投进某一个学校了,比如被B志愿录取,则不再看他的CDE志愿,而开始检索下一位考生。如果考生的志愿被投进某一个学校了,比如被B志愿录取,则不再看他的CDE志愿,而开始检索下一位考生。

3、一轮投档

对于考生个人来讲,在某一批次录取时,考生只能投档到一所志愿院校。一旦检索到考生所填报的某个志愿院校还有余额,就不再检索考生其后的志愿,实行一轮投档。

三、宁德师范学院学校介绍

学校概况 宁德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时更名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3月更名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设立二级医学院,2018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0年确定宁德市医院为直属附属医院。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215.38亩,设东侨、蕉城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约35.6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00.73万余册,电子图书140.91万余册、电子期刊15.42万余册、学位论文48万余册,拥有cnki期刊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等中外电子资源和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馆藏和地方志及地情文献资料。 基层党组织 全校共有102个基层党组织,包括1个校党委,12个二级学院党委,89个党支部,其中在职教师党支部22个,机关党支部15个,学生党支部22个,附属宁德市医院党支部26个,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4个。截止2021年11月10日,全校共有党员1596人,其中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党员854人,占在职教职医护员工总数29.5%;在职教师党员488人,占在职教职工总数61.15%;学生党员611人,占学生总数5.56%;离退休教职工党员131人,占离退休教职工总数30.25%。 教育教学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0958人,设11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1门,省级重点学科2个、应用型学科4个、应用型专业群3个、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2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项,省“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1项,省级课程育人高校思想工作精品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46项(其中重大教改项目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本科优秀特色教材一部。学校关工委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学生社团“后山夜校”坚守志愿服务义务支教30多年,201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社团。村官助理志愿服务团荣获“强国杯”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近五年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获奖8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300多项,学生创新成果(论文、专利等)累计达143项。 师资队伍 坚持人才强校,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46人,具有正高职称68人,副高职称217人,博士141人,硕士43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6人,国家级人才称号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5人、省“雏鹰计划”1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ABC类)5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2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11人,宁德市优秀人才17人,宁德市特支人才“*”11人,宁德市“天湖人才”100人。 科学研究 建设了“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研究中心”“特色生物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海西海洋特色生物种质资源及生物制品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特色药用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技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福建省新能源汽车电机产业技术开发基地”“冶金新材料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精准扶贫与反返贫研究中心”“闽东畲医畲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0个,“宁德师范学院茶叶审评中心”“宁德师范学院技术转移中心”等校内科研机构13个。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0余项,拥有各类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计600余件,获省级科研成果奖8项。 服务社会 坚持扎根闽东,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设立了“闽东乡村振兴学院”。与青拓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青拓产业学院,与中科曙光合作建立了中科曙光产业学院,与正大集团合作建立了正大产业学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建“宁德海洋渔业振兴学院”。与国家地方志指导小组、福建省方志委等合作成立全国首个方志培训中心(全国地方志系统宁德培训基地),开办首个地方志与地情文献人才培养专修班;与三祥新材股份公司合作开设订单培养班;与上汽集团、时代新能源等建立多个校企合作项目。获服务地方横向项目180余项,转化科研成果(含技术咨询)190余项,实施校级“服务地方专项行动计划”,共计立项250项,与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实现项目对接30多项,选派服务地方科技特派员53人。每年举办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训、教师岗前培训、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新型农业技术人员、少数民族电子商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考试1.5万人次。持续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义务支教、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积极为宁德市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短板服务。 文化传承 建设了闽东之光·红色文化教育中心、畲族文化教育中心等两个中心展馆,两个中心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省级优秀文化传承基地、福建省首批高校党员教育基地等。与市委宣传部合作共建“传播闽东之光”协同创新中心,与各县(市、区)合作开展“闽东之光”进校园系列文化工程。组建了闽东地方文化研究、闽东红色文化研究、畲族文化传承发展研究等具有闽东特色的研究创新团队。设立了剪纸协会、茶艺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以及“柘荣剪纸衍生品艺术实践工作坊”和“闽东畲歌传承工作室”等创新创业工作坊。持续开展学习《摆脱贫困》进校园、红色经典诗词诵读大赛等文化艺术活动,形成了《*早期思想研究》《闽东畲族红色故事选》《四库全书闽东卷》等一批具有闽东特色的文化成果。 交流合作 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校际合作。与台湾义守大学、虎尾科技大学、侨光科技大学开展闽台合作办学。 结语 学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思想为指导,秉承“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突出“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致力于走产教融合内涵式发展道路,朝着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在*新福建新宁德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数据截止2021年11月10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