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专业有几千个,每个学校开始的专业也不同,不同的高校相同的专业排名录取分数线也不同,所以导致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本文思而思学小编帮大家整理福建师范大学最新的开始专业目录表,包含福建师范大学文科专业、福建师范大学理科专业、福建师范大学特色专业目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福建师范大学的招生目录为准。
一、福建师范大学有什么专业
类别 | 专业名称 |
---|---|
经济学类(本)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本) | 金融学 金融工程 |
经济与贸易类(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法学类(本)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 | 思想政治教育 |
教育学类(本) | 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教育学(师范) 小学教育(师范) 教育技术学 |
体育学类(本) | 体育学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体育教育(师范) |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 |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师范) 秘书学 汉语国际教育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 日语 翻译 西班牙语 |
新闻传播学类(本) | 广播电视学 广告学 |
历史学类(本) | 历史学 |
数学类(本)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类(本) | 物理学 |
化学类(本) | 化学 应用化学 |
地理科学类(本)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科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生物科学类(本) | 生态学 生物科学 |
心理学类(本) | 心理学(师范) 应用心理学 |
统计学类(本) | 统计学 |
仪器类(本)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材料类(本) | 复合材料与工程 材料物理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能源动力类(本)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本) | 人工智能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计算机类(本) | 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 数字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网络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软件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本)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生物工程类(本) | 生物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商管理类(本) | 工商管理 财务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
公共管理类(本) | 行政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城市管理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 | 图书馆学 档案学 |
旅游管理类(本) |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 | 音乐学 音乐学(师范) 舞蹈学(师范) 舞蹈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 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播电视编导 动画 |
美术学类(本) | 美术学 美术学(师范) |
设计学类(本) |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
二、福建师范大学比较好的特色重点专业目录
国家特色专业 | 历史学 美术学 体育学类 汉语言文学 音乐学 英语 物理学 地理科学 经济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三、福建师范大学相关资讯推荐
(一)、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生怎么转专业难不难,附转专业的要求和条件
(二)、2021级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三)、2021级福建师范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四)、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生在哪个校区,总共有几个校区
(五)、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总共有几个校区
(六)、2021年福建高考免费师范生有哪些政策 附福建师范大学名单
(七)、福建师范大学全国排名2021年最新排名,附历年录取分数线
(八)、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哪些专业比较好,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科理科专业排名
(九)、福建师范大学哪些专业比较好,福建师范大学文科理科专业排名
(十)、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多少分能考上,预测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多少分录取
四、福建师范大学简介介绍
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现有本科专业89个(202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专业77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3万多人,各类研究生8千多人。校本部拥有1839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3.4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3.62%;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领军人才8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