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考分数线

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

据最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招生网和甘肃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甘肃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36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43614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不过每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甘肃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1、甘肃高考2022年考生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7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2466名;

2、甘肃高考2022年考生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4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4730名;

3、甘肃高考2021年考生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7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0728名;

4、甘肃高考2021年考生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3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6641名;

5、甘肃高考2020年考生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8944名;

6、甘肃高考2020年考生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4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3614名;

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甘肃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甘肃 理科 本一 470 22466 省政府
2022 甘肃 理科 本二 440 34730 省政府

2、2021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甘肃 理科 本一 477 20728 省政府
2021 甘肃 理科 本二 436 36641 省政府

3、2020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甘肃 理科 本一 500 18944 省政府
2020 甘肃 理科 本二 443 43614 省政府

300分文科女孩适合报什么学校

科目批次最低分院校名称
文科专科批300分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文科专科批300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文科专科批300分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文科专科批300分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文科专科批300分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文科专科批300分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历史专科批300分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历史专科批300分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历史专科批300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文科专科批300分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文科专科批300分云南商务职业学院
文科专科批300分西安汽车职业大学
文科专科批300分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文科专科批300分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
历史专科批300分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历史专科批300分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历史专科批300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文科专科批300分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文科专科批300分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平行志愿如何填报

一、清楚认识自己是处于那个批次的。在不同批次之间是自上往下的原则。比如二本的学生不可以报考一本院校。所以要明确清楚自己是属于那个阶段的。

二、对本批次及以下的院校进行筛选。首先将录取分数大于自己分数的院校去掉。因为大于自己分数的院校很少有机会是降下来的,一般都是保持不变,有可能还会升上去。

三、平行志愿经过分数线筛选以后,接下来还要进行排名筛选。对于排名高于自己的分数排名的去掉。剩下的学校就是自己可以报考的院校了。

四、接下来是明确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只要感兴趣,不管是那个专业,行行出状元。所以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在找出相关专业的学校。

五、找到自己心仪的专业和学校以后开始填报,填报平行志愿的时候,可以将分数比较高,而且相对较好的学校放在前面。也可以把想冲一下的学校放在前面。

三、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校介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技术工程研究基地”。 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原航空工业部所属的6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前身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后历经“东北第一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发展阶段,于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三方共建沈航;2016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决定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共建沈航。2017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与沈航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航空发动机学院。 学校占地1731亩,建筑面积84.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8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1亿元。图书馆入藏图书1338528册(包括图书、过刊、学位论文、报纸,不包括院系图书),报刊4590种;电子图书693768册。现有各类学生21000余人。 学校具有推免硕士研究生资格,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1个博士一级学位点,15个硕士一级学位点,7个学位专业类别;现已形成了以“航空装备设计制造与试验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航空宇航学科群和以“航空信息化与控制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信息科学学科群。 学校下设26个教学、科研单位;现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3个,省级示范专业6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10个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仿真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3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综合实验实训基地,1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近年来,先后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8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一等奖17项;目前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2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包含精品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省级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10项,校级资源共享课35门。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科技大赛,近三年,累计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项目5277组次。其中,国家级竞赛获奖1983组次,省级竞赛获奖2247组次,涉及获奖学生22896人次,涉及指导教师7793人次。近三年,共实施“大创计划”1283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74项,省级项目165项,参与学生5464人次,参与教师1353人次。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其中万余人就职于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千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百余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高层管理职务,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 学校现有“新能源通用飞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新型重点智库,1个省级军民融合发展研究基地,1个沈阳市四史教育研究中心。“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34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之一。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十二五”重大科技平台,自主研发的新能源锐翔电动飞机正着力系列化发展,形成了双座、四座,陆上、水上,有人、无人等飞机谱系,其中,双座电动飞机(RX1E)是世界上第一款取得适航证的双座电动飞机,完成了型号设计批准书(TDA)和生产许可(PC)取证。四座电动飞机(RX4E)是由我校全新研制的新能源通用航空产品,是按照中国民用航空规章23部的要求进行研制的正常类飞机。学校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航空预研和航空型号研究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55项;科研指标逐年提升,“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8.8亿,成果转化额4.7亿,发表高水平论文30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8项;省部级二等奖14项;省部级三等奖11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106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1人;学校现有研究生导师429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50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3人;现有国家级人才称号4人,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辽宁省教学名师17人,校级教学名师27人,辽宁省“兴辽英才”教学名师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辽宁省特聘教授8人,辽宁省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百、千层次6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18人,近百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学校有来自近70个国家的近千名留学生在校学习,来华留学教育规模位居省内高校前列。2011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院校资格,2013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示范高校"。学校与俄、美、法、英、韩、日等40多个国家的17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2个,与国(境)外友好院校开展校际联合培养和长短期交流项目20余个。近五年,学生出国(境)外交流学习近500人次,教师赴国(境)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300多人次。 学校以“立足航空、明德育人、求实拓新、志在卓越”为办学宗旨,凝炼了“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在**进入*这一历史方位下,学校将坚持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辽宁、助力振兴作为重要面向,把学科建设、内涵发展作为工作主线,把依法治校、制度创新作为根本保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高协同学科体系、高标准培养质量、高水平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队伍、高品位校园文化,在服务辽宁振兴发展的神圣使命中,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4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