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考分数线

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四川工商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4-04-21 10:56:29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四川工商学院招生网和甘肃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甘肃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375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67497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四川工商学院,不过每年四川工商学院在甘肃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四川工商学院

1、甘肃高考2021年考生上四川工商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7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7497名;

2、甘肃高考2020年考生上四川工商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0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7091名;

3、甘肃高考2020年考生上四川工商学院(眉山市)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0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7091名;

4、甘肃高考2022年考生上四川工商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3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1346名;

5、甘肃高考2022年考生上四川工商学院(眉山市)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3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1346名;

6、甘肃高考2021年考生上四川工商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5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219名;

7、甘肃高考2021年考生上四川工商学院(眉山市)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5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219名;

8、甘肃高考2020年考生上四川工商学院(眉山市)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7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953名;

二、四川工商学院在甘肃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四川工商学院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甘肃 理科 本二 378 67336 省教育厅
2022 甘肃 理科 本二 378 67336 省教育厅
2022 甘肃 文科 本二 439 21346 省教育厅
2022 甘肃 文科 本二 439 21346 省教育厅

2、2021年四川工商学院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甘肃 理科 本二 375 67497 省教育厅
2021 甘肃 理科 本二 375 67497 省教育厅
2021 甘肃 文科 本二 457 19219 省教育厅
2021 甘肃 文科 本二 457 19219 省教育厅

3、2020年四川工商学院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甘肃 理科 本二 402 67091 省教育厅
2020 甘肃 理科 本二 402 67091 省教育厅
2020 甘肃 文科 本二 475 19953 省教育厅
2020 甘肃 文科 本二 475 19953 省教育厅

二本压线生可以上公办二本吗

二本压线生不一定能上公办二本。根据二本线划定规定,一般高考试卷评卷工作结束后,文科和理科按高分到低分排序,然后根据当年二本招生人数,包括外省和本省院校,按照1:1.2划定二本分数线。

总结一下,一是划定二本线的时候多出了20%的名额,二是二本和三本合并,现在的二本线就是以前的三本线。所以说刚过二本线离上一所公办二本还差得不少,并不是说过了二本线就一定能上公办二本了。

高考志愿录取了还能复读吗

高考每年的招生都是有计划。也就是说名额是固定的,如果考生填了这个志愿被录取了,然后不去就读,选择复读,这就是浪费了招生的一个名额。所以如果考生选择复读,那么就尽量选择不要填报志愿。

但是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存在这样一种心理。就是先填报了再说,看录取结果再决定是否复读。只能说非常不提倡这种行为,不仅是占据名额,对于考生的诚信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一些省市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将一些被录取后不去大学报到的学生的这种不诚信的行为,记录在档案中。

三、四川工商学院学校介绍

四川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始建于2001年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4 年设置为独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5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建有成都和眉山 2 个校区,分别坐落在成都市郫都区和眉山市东坡区。 学校坚持*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明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坚守“三心三实”的办学初心,践行“崇工重商、理实兼优”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坚持“根植地方、应用为径、开放融合、学以致用”的办学思路,确立“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立足地方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2076.1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1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196元;各类实验实训室239个;馆藏纸质图书231.83万册,图书馆内建有“三苏”文化馆;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83个。网络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网覆盖全校。 师资队伍 学校在编教职工1170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33.61%;硕士、博士学位占比69.43%。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师德标兵、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等30余人;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3个。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二级学院11个,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6大学科门类。近三年建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7个;10余次在全国全省专业建设会上作经验交流,30余所兄弟院校来校考察学习;学校承担省(市)级教学科研项目450余项,获得各类教学科研经费600余万,获得省市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4项。 转型改革 学校于2016年被列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实施转型发展“一二三行动计划”,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机制保障”四大工程,实现办学思路“四个转向”。转型改革经验2次被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题报送省委省政府等四大班子,并转发至全省各地(市、州)和各高校学习推广,先后8次在全国全省作经验交流;典型案例10余次被媒体报道。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优秀单位和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学校。 办学特色 学校建设“以文育人、德才兼修”“开放融合、服务地方”“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三大办学特色。立足“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建设以“三苏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实施“五位一体”文化育人工程,打造“三苏文化”校园。推行“四个融入”,实施“两个转化”,近三年完成服务地方项目50余个;搭建思政实践育人平台,在凉山州盐源县实施“四百科教帮扶工程”,推广作物新品种及新技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9000余万元,学校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连续3年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定点扶贫民办高校。践行“思而学教育四融”创新创业模式,2016年起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8项、双创竞赛获奖111项、学科竞赛获奖6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获省级众创空间等荣誉。 人才培养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应用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重点面向“新工科”“新商科”,探索以“产教融合、实训贯通”为主要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开放式办学,通过校地、校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中兴通信学院等5个现代产业学院;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近三年,本科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5%,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为96.28%,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以上。已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6万余人。 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践行“强化三大建设、凸显四大功能”的党建工作模式,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依法治校,健全基层党组织,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成效显著。图书馆党支部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通过验收,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个学生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1个教师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建工作创新案例在全省作交流。民办高校“党建改革”获省级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支持建设项目。 学校声誉 近三年,学校荣获“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园林式校园”“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改革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图书馆”“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杰出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思而学教育网2019年中学信赖的四川省十大本科高校。2019年“中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位列四川省同类院校第一。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连续五年(2017-2021年)跻身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行列,其中2017年、2018年、2020年三年综合实力排行四川同类民办大学第一。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内涵建设、转型改革、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准施策,认真整改,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成全国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以上信息截止2021年10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