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一本大学排名2017
甘肃一本大学排名 | 学校名称 | 所在地 | 录取批次 | 录取线差 | 省市分数线 | 录取平均分 |
1 | 兰州大学985211 | 甘肃 | 本科一批 | 77 | 475(第一批) | 552 |
2 | 兰州财经大学 | 甘肃 | 本科一批 | 36 | 475(第一批) | 511 |
3 | 兰州交通大学 | 甘肃 | 本科一批 | 28 | 475(第一批) | 503 |
4 | 兰州理工大学 | 甘肃 | 本科一批 | 10 | 475(第一批) | 485 |
5 | 西北师范大学 | 甘肃 | 本科一批 | 5 | 475(第一批) | 480 |
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简称兰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大学行列,入选国家“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上海合作组织大学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2001年,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校园面积3807亩,建有6个校区,有2所附属医院、1所口腔医院;下设32个教学系部,开办91个本科专业;有本科生20486人,研究生10762人;有在职教职工4123人,专任教师2025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468人、副教授等副高职986人。
学校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兰州大学学科特色鲜明,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12个学科门类。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33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学校现有86个本科专业,2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4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8个部省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而深受社会欢迎。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各类人才,许多人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1999年至今,先后有9位校友当选为院士。美国《科学》周刊曾评出了中国13所最杰出的大学,其中兰州大学位列第六。
兰州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同时广泛开展应用研究。近年来,学校坚持贴近国家目标,立足西北特色,大力扶植新的学科增长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均大幅提高。已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500多项,编辑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900多部,平均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据SCI统计,兰州大学是中国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引用率较高的大学之一。近年来,学校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数居全国高校前22位,科技论文被SCI期刊引用数居全国高校前16位。
兰州大学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伙伴遍布亚、美、欧、大洋洲。近五年来,先后邀请3500余位长、短期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交流合作,派出2100余名教职工出国(境)进行学术访问、参加国际会议、进修学习、攻读学位等;派出1500余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招收培养1100余名留学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共建3所孔子学院。在港澳台交流方面,兰州大学五年来连续举办42次港澳台重点教育交流活动,成为全国高校港澳台重点交流中的精品项目。
兰州财经大学简介
兰州财经大学肇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展研究生教育;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唯一一所财经类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和平、段家滩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600余万元,被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245万册、数字资源8042GB,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8万人,硕士研究生1100余人,继续教育学员4300余人。
学校设有会计、金融、统计、工商管理、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工程、财税与公共管理、法学、马克思主义、商务传媒、外语、艺术、农林经济管理、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等16个学院以及体育教学部、MBA教育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中心)等3个教学部(中心);现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甘肃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西北金融研究中心)、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甘肃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有丝绸之路经济研究院、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经济研究所、敦煌商业文化研究所、理财规划发展研究中心、西部经济开发研究中心、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法商研究所等16个校级科研机构。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12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48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712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人选、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90余人(次)。
学校坚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了强化商科优势、注重交叉融合、力行商务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金融工程、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防经济、统计学、经济统计学、金融统计、经济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数理统计学、管理统计学等2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商管理(MBA)、会计、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新闻与传播等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甘肃省属高校中最早获得MBA专业学位授予单位资格;具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单位资格和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现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精品课程28门、本科专业56个,其中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等8个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3个专业是甘肃省“一本”招生专业;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经过63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重点,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构筑起了一个能够满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围绕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和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等“三大平台”建设,依托经济管理类学科和人才优势,形成了以政府决策咨询、现代商贸流通、文化产业发展、地方法制建设为主的特色研究方向和融入发展、智力支撑、协同创新的服务路径,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9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2项,甘肃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9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71篇,出版专著、教材190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61项,其中全国统计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甘肃省敦煌文艺一等奖1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率先成立“中亚商学院”,积极加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被国家外专局列为“西部中青年干部英语强化项目”重点培训基地,成为美国美中教育服务机构(ESEC)英语培训项目的全国四大培训基地之一。先后与英国伍斯特大学、胡弗汉顿大学,法国欧亚管理学院和美国特洛伊大学、福特海斯大学、北亚利桑那大学、东华盛顿大学等20余所国外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联合建立了“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组建国内首个全日制“1+2+1”项目中美大学实验班,荣获“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0周年特别贡献奖”和“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