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南民族大学王牌专业有民族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药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通信工程等,以下是具体完整名单一览表,供大家参考。
一、中南民族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1、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 专业名称 | 等级 | 年度 |
1 | 民族学 | 国家级 | 2019 |
2 | 教育学 | 国家级 | 2019 |
3 | 汉语言文学 | 国家级 | 2019 |
4 | 新闻学 | 国家级 | 2019 |
5 | 应用化学 | 国家级 | 2019 |
6 | 生物技术 | 国家级 | 2019 |
7 | 药学 | 国家级 | 2019 |
8 | 法学 | 国家级 | 2020 |
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 | 2020 |
10 | 会计学 | 国家级 | 2020 |
11 | 行政管理 | 国家级 | 2020 |
12 | 思想政治教育 | 国家级 | 2020 |
13 | 通信工程 | 国家级 | 2020 |
14 | 环境设计 | 国家级 | 2020 |
15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国家级 | 2021 |
16 | 英语 | 国家级 | 2021 |
17 | 材料化学 | 国家级 | 2021 |
18 | 电子信息工程 | 国家级 | 2021 |
19 | 生物医学工程 | 国家级 | 2021 |
2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国家级 | 2021 |
21 | 广告学 | 国家级 | 2021 |
22 | 自动化 | 国家级 | 2021 |
23 | 音乐学 | 国家级 | 2021 |
24 | 美术学 | 国家级 | 2021 |
25 | 经济学 | 省级 | 2019 |
26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省级 | 2019 |
27 | 环境工程 | 省级 | 2019 |
28 | 视觉传达设计 | 省级 | 2019 |
29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省级 | 2020 |
30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省级 | 2020 |
31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省级 | 2020 |
32 | 生物工程 | 省级 | 2020 |
33 | 药物制剂 | 省级 | 2020 |
34 | 药物分析 | 省级 | 2020 |
35 | 舞蹈表演 | 省级 | 2020 |
36 | 汉语国际教育 | 省级 | 2021 |
37 | 广播电视学 | 省级 | 2021 |
38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省级 | 2021 |
39 | 翻译 | 省级 | 2021 |
40 | 商务英语 | 省级 | 2021 |
41 | 金融学 | 省级 | 2021 |
42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省级 | 2021 |
43 | 财务管理 | 省级 | 2021 |
44 | 旅游管理 | 省级 | 2021 |
45 | 应用心理学 | 省级 | 2021 |
46 | 软件工程 | 省级 | 2021 |
47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省级 | 2021 |
48 | 应用统计学 | 省级 | 2021 |
49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省级 | 2021 |
50 | 医学信息工程 | 省级 | 2021 |
51 | 环境科学 | 省级 | 2021 |
52 | 化学生物学 | 省级 | 2021 |
2、国家级特色专业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批次 |
1 | 中南民族大学 | 应用化学 | 第二批 |
2 | 中南民族大学 | 民族学 | 第二批 |
3 | 中南民族大学 | 生物技术 | 第三批 |
4 | 中南民族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第四批 |
5 | 中南民族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第六批 |
二、中南民族大学专业排名
专业档次 |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 学层次 |
A++ | 2 | 民族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8 | 思想政治教育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5 | 旅游管理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7 | 教育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8 | 应用化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1 | 生物技术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3 | 新闻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8 | 汉语言文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6 | 环境设计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2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3 | 材料化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0 | 生物医学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1 | 广告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6 | 药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8 | 经济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9 | 行政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2 | 环境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5 | 美术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8 | 电子信息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9 | 音乐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0 | 会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0 | 视觉传达设计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2 | 通信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4 | 法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72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11 | 自动化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34 | 英语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3 | 药物分析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 | 药物制剂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 | 化学生物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 | 医学信息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 | 资源环境科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4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6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3 | 舞蹈表演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6 | 网络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0 | 应用统计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1 | 心理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2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4 | 商务英语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6 | 广播电视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1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3 | 教育技术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4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6 | 金融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4 | 翻译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6 | 社会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8 | 汉语国际教育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6 | 应用心理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7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1 | 生物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2 | 环境科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3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6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96 | 日语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02 | 财务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20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30 | 市场营销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59 | 金融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78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85 | 软件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89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10 | 工商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三、中南民族大学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简称中南民大(SCMZU),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为中国“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资格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五方共建高校。
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始建于1951年,创建之初名为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1952年11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1985年,学校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2002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6年,学校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学校首次实现拥有56个民族学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