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张雪峰观点 张雪峰志愿填报建议

发布时间:2024-03-07 09:06:57 思而思学网

张雪峰志愿填报建议:志愿填报,建议家长不要太相信所谓的高校排名,因为高校排名考核的指标很多,一些特色明显的院校某些学科优势很强,极可能因为学科单一而整体排名不高。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更多关注学科排名。

一、高考志愿填报张雪峰观点

1、选专业首要看就业面广不广,再谈丰满的理想和热情

2、选专业不要光看好处,关键要看它的最坏处能不能承受

3、生化环材天坑不能碰,哪怕是名校。因为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就业难度大,而且工作强度也比较大(编者注:这并不绝对的,但如果非要选的话,建议本科毕业后一定要考研,甚至读博)

4、金融不能碰,除非家里是搞金融的。金融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但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学生没有家庭背景或者亲戚朋友在金融行业工作,那么在选择这个专业时需要更加谨慎。此外,金融专业对数学和英语要求较高,对于这两门科目不是很擅长的学生,要三思而后行。

5、管理类不要碰,除非家里有企业需要管理。管理类专业对于企业家家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接触到了企业管理的实际操作,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背景。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选择管理类专业并不是一个好的决策。

6、想考公优先选汉语言文学和思政,不要选英语。汉语言文学和思想政治专业是公务员考试中的热门专业。英语专业的竞争非常激烈,难度较大。

7、想在哪儿当医生就读哪儿的医学院。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建议。如果学生想在某个地方当医生,那么就应该选择该地区的医学院,因为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医疗环境和文化。此外,在选校时要注意医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

8、文科优先选学校,理工科优先选专业

9、本省大学少的考生很吃亏,因为外省在本省招生的专业不多,好专业更少

10、数学和计算机专业都很好

11、工科比理科挣钱

12、产业更发达的省份家长更看重专业,因为家长更容易接触相关专业,知道前景如何

13、立志考研的考生一定要学好英语

14、能读理工,尽量不读文科。

15、能读工科,尽量不读理科。

16、慎报农医,非名牌尽量不要报考。

17、能读上财的金融,尽量不读北大的考古。

18、能读二本的理工,尽量不读一本的师范。

19、能读男生多的,尽量不读女生多的。

20、能读有技术门槛的尽量不读虚名高的。

21、学校和专业不能两全的,选专业优先。

22、城市有时候比学校更重要。

二、张雪峰志愿填报建议

一、了解自己

张雪峰强调,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学生需要思考自己的兴趣、优势、价值观和未来职业规划。通过深入剖析自己,可以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为接下来的选择提供方向。同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选校还是选专业

这是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张雪峰建议,如果学生对未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那么选择专业更为重要。因为专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是未来就业的基础。但如果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较为模糊,可以选择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校,这样能提供更多元的学科环境和更广阔的视野。

三、地理位置与学校环境

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校园环境也是张雪峰建议学生需要考虑的因素。一些学生可能更喜欢大城市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文化氛围,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宁静的乡村校园。同时,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以及校友网络等都是填报志愿时需要考虑的。

四、合理评估分数与录取风险

填报高考志愿时,学生还需要合理评估自己的分数,并结合目标院校的历年录取分数线来做决策。张雪峰建议,学生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分数是否达到目标院校的历年录取分数线,还要考虑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和今年的招生情况等因素。此外,学生还需了解目标院校的学费、奖学金等信息,以便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五、听取专业人士意见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张雪峰建议学生可以向一些专业人士咨询,比如教育专家、高中老师、已成功考入大学的学生等。他们的意见可以为学生的决策提供宝贵的参考和经验分享。此外,网络平台也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好途径,学生可以通过查询相关大学的官网和其他官方渠道了解更多有关志愿填报的信息。

六、心态与决策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决策,因此心态也非常重要。张雪峰建议,学生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要过分焦虑和紧张。同时,要懂得寻求帮助,不管是家人、朋友还是专业人士,他们都可以提供支持和鼓励。学生应该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三、常见的志愿填报误区

1. 只看分数,不看排名。有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只关注自己的高考分数,而忽略了自己在全省的排名。这样容易导致志愿填报失误,因为高考录取是按照排名进行的,而不是按照分数。

2. 只看学校,不看专业。有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只关注学校的知名度和排名,而忽略了专业的选择。这样容易导致考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3. 只看就业率,不看个人兴趣和能力。有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只关注专业的就业率和薪资水平,而忽略了考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这样容易导致考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4. 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有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盲目追求热门专业,而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这样容易导致考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5. 不了解招生政策和录取规则。有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了解招生政策和录取规则,导致志愿填报失误。例如,有些考生和家长不了解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导致志愿填报过高或过低,影响录取结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