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档线等于录取最低分数线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投档线不等于录取最低分数线,这是肯定的。可是,很多家长和学生把二者混为一谈,以为过了投档线就是被录取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投档线只代表学生有了被录取的资格,至于能否被录取,还不一定。
录取分数线是院校自己决定的,投档线的分数线均由省招办划定。一般而言,高校的不同专业在录取时是按照省招办划定的1:1.2的人数投档的,有的院校低一些,是1:1.05,进入这个比例的最后一名学生的成绩就是投档线。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某校某批次文史类计划招收20人,省招办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2投档,就需要投递24份档案,而填报志愿的考生有50人,院校就把这50人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排序在第24位考生的招投总分即为该校该批次文史类的投档线。然后,院校再从这24人,再审阅,排序,择优录取,那么录取的第20名考生的分数就是录取分数线。
所以,投档线不是录取分数线。不过,现在在每批次正式投档前一天(也可能前2-3天,时间不一定)有个模拟投档,省教育考试院按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进行模拟投档。模拟投档后及时向高校通报生源分数段分布情况,高校据此决定是否追加计划,并及时向省教育考试院反馈意见。
模拟投档规避了平行志愿本身一次投档的不足,最大限度保证更多考生能被高校顺利录取;最终确定高校的调档比例及调档分数线,原则上做到档案只进不退,避免过线考生因退档落榜考生有被录取的机会。但是模拟投档线并不等于投档线。高校各专业会根据省招办的模拟投档线,确定定自己院校各专业的投档线。
分数达到最低投档线,是不一定被录取的。如果该学校需要录取的学生数有限,按照分数,达到最后一个名额的人分数比自己的分数高,这种情况自己就无法被录取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达到了最低投档线,但是没有选择”专业服从“,自己填报的专业要求分数比自己考得分数高,那么,也无法录取。 当然一样分数的人太多,又添了同一所学校,就更容易滑档。
高考分了六种状态:自由可投、已经投档、院校在阅、预退档、预录取、录取。只有确定被录取了才算吃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