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高管减薪体现出来的却是改革的决心。以此为突破口建立起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动社会环境向更公平的方向发展,即便对那些“被减薪”的人来说,在“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更多。
关于薪酬制度改革,最近一段时间热议不断,在连日来的多个政策动作之下,央企高管减薪已成定局。这一系列举措看上去针对的只是一个小的群体,体现出来的却是改革的决心。以此为突破口建立起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动社会环境向更公平的方向发展,即便对那些“被减薪”的人来说,在“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更多。
薪酬调整之所以很容易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还是因为现实中的利益分配让很多人感觉不公平。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诸多央企所在的金融、电力、石油等行业,凭借垄断性优势,就能给予从业者高额的薪水。这些偏离了按劳分配原则的现象,在加剧社会不公的同时,也对人们的观念产生影响,在一些人眼里,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业,就按照收入水平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也难怪“农民工月入万元”或是“保姆收入超白领”,每每成为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新闻。
更可怕的是,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也扭曲了人们的行为取向,最突出的反映就在于教育。现在不少地方的学区房、国际班等被炒得火热。中小学生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无非就是因为孩子们承载了家长的殷切希望——在竞争中胜出,取得跻身高收入群体的敲门砖,过上体面的生活。于是,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加剧了教育的功利化,把教育变成了优胜劣汰的工具,牺牲的则是年轻一代最宝贵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问题都能看得到,但更多的人则是在哀叹“没办法”,那么,业已拉开大幕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就是办法吗?的确,分配格局的调整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会有阻力,也会有人不理解,但仔细想来,短痛总要强过长痛。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一个真正劳有所得的社会环境,让更多的劳动者过上体面的生活,不光少了那些无谓的竞争压力,促进了人才更科学地流动,那些因贫富差距加大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也将得到有效的缓解。这种由分配体系改变引发的社会环境改善,对每一个人都是丰厚的回报。
回过头来再看不断“加码”的央企薪酬制度改革,就不应局限于“围观”那几位央企老总到底一年能拿多少钱了。身处全面改革的大势之下,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思维。更何况,国企、央企承载着公众的利益和诉求,那些曾经在收入分配格局中处于“金字塔尖”的群体,更应在改革中有所担当。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