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阜新市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点解读(全文)(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阜新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市面临的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全市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实现稳步发展,转型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626亿元,增长4.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2亿元,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4亿元,增长12.5%;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增长21.9%;内资到位额310亿元,增长10%;出口总额3亿美元,增长12.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250元、10527元,分别增长10%。

——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新开工投资五千万元以上项目261个,其中亿元以上114个;竣工投产248个。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总投资36亿元的鑫河LNG、15亿元的大金提质改造等项目开工,24亿元的兴隆CBD二期、12亿元的香港豪德商贸城一期等项目竣工,总投资23.4亿元的辉山系列项目部分投产。这些项目为带动投资、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合资合作取得新进展。广厦与宝钢合作、总投资40亿元的建筑产业基地,环宇与中航合作、总投资15亿元的液压支架项目开工;永生与徐工合作、总投资30亿元的整车装备,睿利与中冶合作的热镀铝生产线项目前期进展顺利。这些项目为提升产业水平、构筑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招商取得新成效。以央企、民企、沪企辽宁行为契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为重点,深化招商合作。分别投资30亿元的天士力产业园、红星国际广场、国际金融港,15亿元的中天钛业、5亿元的东北特钢等92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这些项目为培育新增长点、促进产业多元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贸合作得到加强。成功举办玛瑙博览会、皮革展销会等活动,组织参加广交会、高交会等外贸展会,充分利用韩国周、华商年会、台联台盟等推介活动扩大对外合作。

——产业集群建设扎实进展。大唐煤制天然气项目重组稳步推进,瀚石钻机、氟托化工、盈田工业地产一期等项目竣工,聚宝源等3户皮革企业整体搬迁入驻,新能源装机容量新增10万千瓦。国家级高新区、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挂牌,荣获“中国制革示范基地”称号。重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与辽宁工大、上海有机所、大连化物所、四川大学等合作加深。

实施远东铜业等重大工业技改项目40个;新增超亿元企业20户;110户企业销售收入增长50%以上。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阜矿集团在稳定产量的同时,为全市稳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代农业示范带开局良好。示范带建设完成59.4万亩,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扩大开放、构建科技金融平台、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突破。伊利饮料、新益达羊毛等项目投产,振隆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开工。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小区63个。新增节水滴灌77万亩。农田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高标准农田、农村土地整理完成23.5万亩。

面对严重旱灾,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奋力抗灾自救,加大结构调整、水源调度、人工增雨、劳务输出、保险理赔等力度,努力减少因灾损失、保障受灾群众生活。

——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速高于GDP1.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中央商务区等11个集聚区总营业收入增长20.5%;温泉旅游度假区年接待游客30万人;太平文化旅游集聚区晋升省级行列。京都国际广场、世通物流园一期、浙江大厦等开业运营,紫金财富广场、亚欧国际建材市场等进展顺利。房地产投资130亿元,销售额64.2亿元。金融机构新增贷款90亿元;盛京银行阜新分行、锦州银行阜新分行、阜新农商银行、阜新银行葫芦岛分行开业;新增2家保险机构、2家证券机构。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实施十项环境工程。细河综合治理“543”工程全面展开,全流域生态稳步提升;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正式实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164个行政村环境得到改善;蒙古贞污水处理厂二期开工,温泉新城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封闭城区自备水源井284眼;实施主城区化工企业、铸造企业转移;完成14项发电企业脱硫脱硝除尘工程;沙化治理25万亩;煤炭物流园铁路项目获批。人工造林66.2万亩,新增城市绿地63万平方米。国家“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入驻企业达到46户。高德矸石山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展开。阜锦公路改扩建完成,沈彰开发大道通车。改扩建城市道路40条,完成6条街路雨水收集工程。

改造、新建农村公路545公里。改造城区地下管网103公里。巴新铁路新邱至大板段铺架完成;京沈客专征地动迁在全省率先完成,阜新段全面建设。

启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玉龙、温泉等新城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效果明显,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重点街路、小街小巷保洁水平实现提升,66个老旧小区居住环境、物业管理得到改善。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47户工业企业分立生产性服务业,四年任务当年完成。改革工商登记、企业年度验照制度,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万户。实现服务业水电气热与工业同价。完成公共资源交易607项。

全面启动政府转变职能和机构改革。取消、下放行政职权432项。撤销市级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466个。新进行政服务中心审批项目14项。公开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完成铁路、邮政、电信业营改增试点工作。整合118条投诉举报热线,开通市12345政府综合服务热线平台,率先完成省试点任务。

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新一轮“集团帮村”工程,减少低收入贫困人口6.5万人。彰武县国家土地确权整县推进试点扎实开展,全市土地流转156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社2570户、家庭农场126家。林改确权265万亩。省农村公路改革试点顺利推进。

——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改善。省、市39件实事全部完成。实施新一轮城镇棚改工程,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32611套,基本建成7360套。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4亿元。

实名制就业6.1万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新农合筹资标准年人均达到400元。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提高11%以上。

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高专综合楼、卫校实训楼、辽西技师学院实训中心主体完工;海州区义务教育强区通过省验收。万人坑纪念馆维修保护工程全面推进。《查海》舞剧获得省艺术节银奖。电影《谁来陪伴我》在长春电影节获奖。市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社会养老院改造工程开工,市二院儿科综合楼投入使用。竞走、举重、篮球等项目在省十二运上名列前茅。改扩建134个社区和8个公安派出所办公用房。

建设标准化学校32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所,改造维修校舍28.2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34个,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8所。解决2.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503个行政村亮化工程。建设公益性墓地23座。改造农村危房3786户。建成100个农村幸福院。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69个问题扎实解决。坚持向市委报告工作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214件建议、209件提案办复率、满意率100%。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28号文件,明确了60项工作任务,逐条逐项推进落实。认真落实了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专项整改,开展了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落实专项督查。落实了省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等政策。

“六五”普法、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五大系统”完成职能转交。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完成。领导干部接访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平安阜新建设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稳步提高。市消防培训基地投入使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宗教工作和谐稳定。市民兵训练基地一期主体完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取得新进展。

面对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创新工作举措,积极主动作为。围绕稳定增长,制定了支持国家级高新区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促进投资增长、工业企业倍增计划等政策举措;围绕破解难题,实施了“政银保”金融创新、融资渠道拓宽、推行市场化运作、高层次人才平台搭建等创新举措;围绕工作落实,建立了领导包保产业、项目化管理、责任清单、绩效考评过程管理等落实机制;围绕规范管理,健全城市规划审批机制,实行国有建设用地出让价格集体审定制度,明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重新明确学区划分,强化专项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促进政府工作效率提高、质量提升、执行力加强。

人防、民防、地方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外事侨务、对台事务、青年事务、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慈善、老龄等工作开创新局面,国税、地税、电力、通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经济运行周期性与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中省直单位、驻阜部队、武警和消防官兵,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阜新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稳增长基础薄弱,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产业持续低迷,接续替代产业支撑不足,新的增长点不够;统筹促进发展、改善生态、保障民生压力加大,项目引进难度增大,有效投资进度放缓,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较多,政府债务进入偿还高峰期,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加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民生任务繁重;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服务业业态发展不均衡;政府系统个别部门服务意识薄弱、办事效率较低、创新能力不足、工作质量不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清醒认识、积极应对、认真解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