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专家深度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人民大会堂。3月5日,清晨5点40分。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前三个多小时,人民大会堂外等候进场的中外记者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站在队首的日本东京电视台记者向人民网介 绍,他们从0点50分就等候在东门外,只为能在采访中占据一个好位置。据悉,今年采访全国两会的3200多名记者中,有近千名外国记者。

“中国两会”成为热词,本身就说明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息息相关。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

中国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这样的成绩,是在极为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取得的,“去年世界经济增速为6年来最低,国际贸易增速更低,大宗商品价格深度下跌,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和影响。”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向人民网算了一笔账:过去一年,世界总体GDP增速为3.2%,中国的6.9%是在全球最大20个经济体中最高的。中国的“朋友圈”中,美国预计增速为3%,欧元区为2.1%,英国为2.6%,日本则为0.6%。

中国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刻,承担了拉动增长的重任。2015年,中国经济6.9%的增长,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

中国经济对世界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规模的总量大,去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25%。二是中国是G20中最活跃的贸易伙伴国,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际经贸合作的冷暖。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国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并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 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做打硬仗的充分准备”。“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 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不断注入新动力,创新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制度,中国人民勤劳 智慧。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李克强总理在客观分析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传递出“中国信心”。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在努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在中国,这样的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

中国经济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实现可持续增长,对世界至关重要。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认为,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初期,世界对中国经济权重的认识还停留在“共识”层面,但现在国际社会真正感受到中国增长的关键意义:“美国的影响力主要是美元,中国的影响力则实实在在的体现在经贸。”

在全球产业布局中,中国处于价值链中间的环节,中国经济走势对世界其他经济体影响不断加深加强。“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改革就是世界的改革,中国的增长就是世界的增长”,陈波说。

中国投资环境长期向好

2015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6.4%,较扩大4.7%。这是在全球贸易下降、经济复苏乏力的条件下取得的成绩。

无论是过去的五年,还是未来的五年,中国都在深度融入全球经济。

2015年9月,在纳斯达克的聚光灯下,苹果公司推出了新一代智能手机,去年这家公司的市值突破7000亿美元,投资人普遍认为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是苹果公司的利润保障。

就在苹果新产品发布后不到12小时,戴尔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飞赴中国,宣布未来5年将在中国市场投入1250亿美元。结合中国当下火热的 “互联网+”战略,戴尔将在中国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端到端解决方案等业务的投资,并提出了“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理念。

“我收到华尔街日报一个记者的电话来问,来确认,是不是写错了小数点,是125亿美元,还是1250亿美元?我们讲这个五年整体对中国的投入,我们是有足够信心的。” 戴尔大中国区总裁黄陈宏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向世界阐明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立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继续放宽投资准入,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简化外 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营造更加公平、更为透明、更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中国要始终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

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党中央以战略定力布局中国经济新常态,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树立中国信心引领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意味着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将走进历史。以往高能耗、高污染、高社会成本的产业面临淘汰。受此影响,一些外商关闭了设在中国的工厂,将生产线转移到其他东南亚国家,有些人将此曲解为“外资逃离中国”。这是对中国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价值长期向好的误读。

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只能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今天中国正张开双臂拥抱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人才。正如GE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 向人民网表示的那样,伴随中国在世界经济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企将不再是身处中国之外服务中国,而是要加大对中国的投资,立足中国,服务中国。

自贸区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新热土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自贸试验区试点。而过去一年,上海、广东、福建、天津四个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围绕制度创新、简政放权,在 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投资领域,实施负面清单外资管理模式,使自由贸易区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在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增速达50%,单个 外商投资项目平均超过1000万美元。另外三个自贸试验区中,单个外商投资项目金额也没有少于600万美元的。

在世界经济局势错综复杂的当前,中国依然是吸引国际投资的热土,这体现了世界对于“中国信心”的高度认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