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调研报告【多篇】

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收集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调研报告1】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方针,对我区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举措作了战略性调整部署。

一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打造绿色大粮仓。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从2017年起,在“十三五 ”农业发展规划上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创建稳定的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完成40万亩。按照省里下达给双阳区的建设任务,2017年安排6.98万亩,为落实完成“十三五”建设计划和省里下达的201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区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亲自带队,在年初对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了全区实地踏查,现场规划设计建设方案,特别是对201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落实明确了建设地块和建设规模,重点把饮马河西岸绿色水稻产业带作为201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区域,有效地推进了我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任务的落实。以此保证农业基础建设更好地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作用。

二是实施都市农业示范村发展战略,推进都市农业先导区建设。“三城一区”中的都市农业先导区建设是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引领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农业发展战略,多年来通过建设农业特色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都市农业先导区建设成果丰硕,成效显著。为了进一步推进都市农业先导区建设,经总结分析,区委区政府决定调整发展思路,在目前的基础上,每个乡镇街每年发展1?2个都市农业示范村,这样可以做到区域性集中整体推进,带动区域特色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明显、产业规模突出、经济效益增加的新局面。

三是农业结构调整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根本目的。针对国际市场对国内玉米粮价产生的波动,国家对玉米临储保护价的下调,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种植高效农作物,着力发展绿色优质水稻、有机蔬菜瓜果农产品,及特色采摘观光休闲农业园。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区委、区政府从年初研究农业工作上就把这一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加以考虑和谋划,从稳定农村的政治大局提出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认识一味追求玉米种植的后果就是增产不增收。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必须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017年全区计划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4.5万亩,适当增加市场需求的高效农作物品种,这样才能稳定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区政府将把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及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向调减玉米种植,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及相关农业产业发展上倾斜和集中投放。例如积极鼓励品牌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棚膜经济群建设,绿色有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改革推动全区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建议: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全新的理论概念和实践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农业方面,而是整个经济领域的全方位改革,需要认真调研和广泛收集情况。因此,建议区委、区政府组成专门调研组或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集中精力 ,专抓此项工作,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拿出新高见,创出新路子,推动我区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调研报告2】

推进我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落实2017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我区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保证我区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发展,区政协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成立了由赵华达副主席为组长的调研小组,深入区属有关部门、企业调研,前往兄弟城区考察取经,力求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我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献策出力。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及背景

1.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调整供给结构使新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实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动态平衡。调整供给结构包括调整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三大结构的重大调整。第一,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推进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调整产品结构包括生产性消费品结构和生活性消费品结构,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推进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第二,调整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把过去以出口、投资、消费 “三驾马车”为主要经济增长动力调整为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经济增长动力。第三,调整增长方式结构。把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包括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都出现了快速下滑,各国都依据需求侧理论纷纷采取了许多救助措施,主要是采取货币宽松政策,美国、欧盟、日本都增发了大量货币,我国也增发了4万亿人民币,八年过去了,大多数国家经济任然一蹶不振。我国经济受世界经济增长下滑影响同样严重,GDP增长率从2007年最高的14.16%下滑到2017年的6.9%,回调了将近一半。2017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2017年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年初以来,国务院、省、市相继出台了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8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2017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2017年6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降成本、减负担、去产能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我区供给结构现状

近年来,西湖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实施“六区建设”,建立“1+6”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小镇、提倡创新驱动、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等手段,实现了供给结构趋向合理的良好局面,在国内外经济增长大趋势下行的情况下,实现了BDP平均增速11.3%(2011年-2017年),使我区经济始终排在全市、全省前列。

1、产业结构较为合理。2008年在全市率先提出“服务业强区”战略以来,把服务业作为西湖区的“首位经济”来抓,立足西湖区实际,“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三产比例更加合理。特别是近5年来,随着城市化、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西湖区进入了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期。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从2010年的381.18亿元,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780.22亿元,翻了一番。服务业近5年平均增幅为14%,高于GDP平均增幅2.7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79.3%,提高到2017年的87.8%。近年来,在全省全市指标排位中,我区服务业发展始终保持在较为靠前名次。

2、三产体系比较完整。按照现代服务业产城融合发展的最新理念,初步构建了产业体系较完整、产业空间布局趋向合理、产业平台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一是产业体系较完整。通过充分挖掘、利用西湖区省会城市中心区位、文教区资源和西溪生态旅游资源这三大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以信息经济为引领的“1+6”协同推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其中信息经济与文创产业都以超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30%。二是产业空间布局趋向合理。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进行产业布局,突出提升南部之江新城、中部黄龙商圈、西部环西溪湿地商圈、北部三墩新区四大片区城市功能,促进区域间规划对接、功能联动和资源共享。三是特色产业平台打造迅猛。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中国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园品牌逐步打响,文创、数字信息、电商等各类特色产业园现已超过30个。按照产业、旅游、文化、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云栖小镇、龙坞茶镇、互联网金融小镇、云谷小镇、紫金众创小镇、艺创小镇等6个特色小镇建设快速推进。

3、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实施创新强区战略,我区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一是部分创新指标较好。通过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战略合作,培育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新的省级院士工作站、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等手段,我区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连续八年保持全省首位。近年来,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其中国家级6家),级别和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孵化面积32万方,累计孵化企业超过1600家。二是政策引导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出台了《关于西湖区(之江度假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西湖区关于支持众创空间发展促进园区提升转型的若干意见》、《西湖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西湖区创新券使用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健全。采取国家扶持高企研发投入超标准补助、创新券等政策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企业科技成果涵盖生物技术、智慧制造、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三是创新氛围不断浓厚。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区内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强化区域创业创新环境氛围,特别是通过成功举办云栖大会、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区西湖分赛、“市长杯”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西湖区分赛场等活动,营造宽松包容的创业创新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4、市场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我区注重市场环境协调提升,非常重视人才集聚、金融中介服务、政府服务等市场环境改善。一是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在大力实施区“325”人才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使西湖人才结构更加合理、更加高效 。二是金融中介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加强政银企合作,针对初创型、科技型企业资金需求,创新开展“风险池”工作,发行债权型基金,出台专项激励政策,金融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种中介服务结构数量多、专业性强,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四是政府服务环境不断改善。深入开展“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明确政府职责,简政放权,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环节;建立区领导四套班子、部门、镇街三级联动企业走访机制,逐年排定企业走访计划,密切联系企业,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努力构建公正公平的市场体系。

5、“三去”压力不大。2008年以来,由于我区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较快,经济增长较为平稳,因此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方面压力不大。在“去产能”方面。2011年至2017年,一产比重很小,1%还不到,二产在三产中所占比重分别是: 18.25、16.67、15.1、13.3和12.3,总量少、占比少,增速呈下降趋势。在“去库存”方面。2011年至2017年,全区房屋竣工共计606.49万平方米,销售共计500.21万平方米,过剩143.45万平方米,按过去5年月平均销售8.34万平方米计算,库存消化周期为17.2月。与省明确的在售商品住宅库存消化周期10-16月的标准差距不大。在“去杠杆”方面。政府投资资金,均通过项目抵押贷款和土地出让金途径解决,90亿债券额度尚未动用。所以债务不重,压力不大,因此政府杠杆率不高。据我们调查了解我区的个人杠杆率也不高,杠杆率过高都集中于少部分企业中,主要集中于一部分传统工业企业和互联网金融企业。

三、我区供给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们的供给结构基本合理,但是与中央、省市要求,与更好的城区滨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结构还不够合理。辖区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低、中端居多,高端较少,特别是一产二产企业。据2017年7月统计数据,在工业企业中,高企占规上工业比重只有25.6%,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只占55.23%,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只有33.98%。主要原因有:一是有规模的高新企业数量较少。由于受用地紧张、房租较高的影响,再加上对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批处于飞速发展的规上高新技术企业陆续外迁,对我区高新产业发展及创新投入增长带来很大影响。二是传统工业企业技术和管理较为落后。由于受资金、人才等因素制约,转型升级难度很大。三是部分产品低端、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未能及时清理。四是高端服务业数量少,有规模、有品牌的更少。

2、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从各城区科技创新各项指标对比表来看,虽然我区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位于全省第一,但是在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增速都落后于滨江、余杭,高层次人才我区只有2人入选国家“*”,而滨江、余杭分别有36人、32人入选,在省“*”方面,我区只有17人入选,而滨江、余杭分别有85人、88人入选。主要原因有:一是科技创新投入不够大。 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对比表(全省县市区排位)放映,我区科技投入为70位,技术创新75位,科技产出33位,创新环境37位。依据此表分析我区科技投入明显偏低。二是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大。与其他城区相比,我区鼓励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力度太小(包括鼓励企业创新投资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高层次人才总量虽然在老城区居于前列,但与余杭、滨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长期下去,差距还会继续拉大。例如与余杭海创园房租补助相比,差距就较大。三是企业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由于科技创新投入大、风险大,企业家存在求稳心理,开拓意识不强,不敢不愿轻易尝试科技创新、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四是创新机制还不够完善。创新机制系统性不好。当前创新激励政策是以条条为主制定的,缺乏系统、全面、有对比的考虑。创新指标落实较难。政府的创新投入效益要中长期才能反映出来,近前效益较小,缺乏落实动力,现在科技创新指标考核占比太小,指标硬性落实程度不够。

3、生产要素效率还不高。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员工素质、企业家素质、资本流动、土地瓶颈、市场环境、政府服务等各方面的效率,均需进一步提高。生产要素效率还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到体制机制方面的约束,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如劳动力流动不畅与户籍制度有关,资本流动不畅是由于银行利息高,金融体制不适应影响;土地瓶颈问题主要是受土地政策影响;劳动力和企业家素质不够高受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大影响。二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摆正,服务质量还不够高。有些行业政府垄断太多,私人资本进入比较难;政府对市场监管能力不强,诚信体系没有健全,还有少部分“两链”特困企业;简政放权还不够到位,审批项目还比较多,办事效率不够高。

4、企业经营成本还过高。主要有:制度性交易成本高,如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多、收费过多过高;财务成本高;如企业贷款、融资成本高;人工成本高;税费负担重等。主要原因是:一是中央省市体制机制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利率高,需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税收高,需要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人力成本高,需要推进最低工资调整、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需要中央省市层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二是区级层面落实政策不到位,结合实际不紧造成的。如企业在同比享受优惠政策是比其他城区难等。

四、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根据我区供给侧改革现状,我们认为,我区供给侧改革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重点突破、问题导向、创新驱动、改革统领四大原则,灵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进一步提升科学技术创新力,不断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认真做好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各项工作重点,积极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力,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区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为高水平全面建成美丽幸福首善之区奠定坚实基础。

1、加快落实“三去”政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落实中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政策,既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控制风险,提高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一是落实好“三去”政策。通过提升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和能耗标准,倒逼企业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改造,力争每年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二是推进服务业向高端化发展。首先要坚持“1+6”特色产业发展方向。落实“十三五”纲要,坚持以信息经济为引领,突出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互联网金融等重点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科技服务业等重点高新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20年,信息经济占GDP比重达40%,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稳定在85%以上。其次要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加快打造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西湖园区等重点园区,集聚发展跨境电商服务、商品贸易和电商020。推进国际双向投资,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领先服务企业和优质海外浙商项目,加大对区内有实力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有更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第三是要提升产业平台质效。按照“四位一体”平台建设要求,全面加快6个小镇建设,加快环境改善、政策兑现、配套提升等工作;加快推进商贸小镇、西湖国际影视小镇、工创小镇、基因健康小镇等4个新小镇的申报和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平台整合,强化“以亩产论英雄”的发展理念,以特色小镇为方向,以整合提升为路径,推进全区园区资源集聚,进一步激发园区活力,提升综合实力。三是推进一二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围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打造智汇创新先导区目标,推动农业精品化发展。综合地理区位、自然环境、风土民俗等要素,深入完善“一带两区十园”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特别以双浦、三墩双桥农业综合功能区区域,发展以茶产业生产加工、蔬果功能区生产、精品渔业为重点的都市精品农业。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维护和提升西湖龙井和九曲红梅两个茶品牌。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互动,实施“四名三换”统筹推进战略新兴产业、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现“西湖制造”向“西湖智造”转型。

2、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大创新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增加科技投入,力争到2020年,投入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究建设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以上。扩大科技金融风险池规模,实施企业研发投入事后补助,拓宽间接扶持渠道。加快“创新券”推广使用,引导企业应用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平台,有效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持续实施技术开发。要建立系统全面的创新培训规划,科研人才引进,企业创新激励,科技人员创业激励,教育培训等各项政策要相互衔接、系统规划,调动企业和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要逐条对比,不低于其他城区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针对西湖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不断优化完善现有政策,提升政策吸引力。建立保障政策落地落实的相关机制,如提升科技创新指标比重,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等,切实增强政策执行力和有效性,使符合条件企业感受到政策阳光和西湖诚信。二是加快创新能力系统培育工程。继续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完善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成长的持续推进机制,培育、引进一批优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不断增长。以知识产权创造为抓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稳定增长,保持发明专利的全省领先地位。三是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个百分点以上。大力发展“1+6”产业,力争“十三五”期间产业增加值,特别是信息经济核心产业、金融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联动推进“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力争到2020年,全区更多企业参与“互联网+”行动。全面实施工业机器人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全区在役工业机器人比例大幅提升。

3、加快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机制体制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科技创新主动性积极性及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要素效率的根本方法。一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进一步厘清政府权责边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全区经济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建立一体化市场准入机制、市场诚信体系和公正公平的秩序。二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积极探索以政府制定标准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企业承诺备案为主要内容的投资项目不再审批改革。三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完善土地、能源、环境容量、水资源、财政资金等要素配置机制,提高单位亩产,提升效益,使资源利用得到最大化。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以优化国有资产布局,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统一的国资监管体系,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为主要目标,推进区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三权改革”改革,实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分离。四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凡能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凡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

4、加快落实省市有关政策,着力打造我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良好环境。

今年以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省市先后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降成本、减负担、去产能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此,区委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加快推进我区供给侧改革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积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是领导要重视。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成立区供给侧改革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成员由各部门及镇街主要负责人组成,并积极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供给侧改革相关调查研究。二是方案要科学。根据西湖区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周密制定西湖区供给侧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就目标任务、步骤时间和工作重点等作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具体安排,确保改革顺利有序推进。三是宣传要加强。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加强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及时报道改革进展和成果,为我区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