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度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精选(一)

发布时间:2023-10-30 23:07:48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确保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推动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深入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深入学习领会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系列讲话、系列指示及其扶贫思想,使之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又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要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上来,自觉用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战略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扎实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以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抓手,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完成脱贫目标向更加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从注重找准帮扶对象向更加注重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落实“六看六确保”“七个不落、一个不少”和“四严”“四单”“四覆盖”基本要求,深入推进“八大行动”,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促进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目标任务。一是确保完成省下达63人脱贫任务。二是巩固提升已出列贫困村和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成效。三是统筹抓好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帮扶,提升“四率一度”质量水平。

三、提高脱贫质量

促进稳定脱贫。坚持现行扶贫标准,按照上级确定的脱贫目标,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制定全县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化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落实省扶贫办持续减贫实施办法。坚持退出标准,严格退出程序,确保退出质量。坚持稳定脱贫与防范返贫相结合,坚持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相结合,坚持长短结合,培育特色产业,聚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精准施策,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大力构建“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三有”型稳定脱贫新模式。对已脱贫人口继续强化帮扶,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制定未脱贫户精准脱贫路线图和已脱贫户巩固提升路线图,因人因户因村施策,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和项目清单。精准核实贫困户收支情况,核算帮扶项目收益,提高脱贫质量。(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其他各成员单位,各乡镇)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政策引导,转变扶贫方式。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积极组织贫困群众投工投劳建设美好家园。加强教育引导,办好各类农民夜校、讲习所,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促进比学赶超,提振精气神,提升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提高脱贫技能。加强典型引导,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导向,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弘扬新风正气,推动移风易俗,引导贫困群众把精力集中到脱贫致富上来,引导贫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县发改委、县民政局、县农委、县人社局、县文旅委等,各乡镇)

四、坚持精准施策

重点推进产业扶贫。把培育和发展产业作为提高脱贫质量的根本出路和稳定脱贫的根本保障。一是制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围绕特色种养、光伏、乡村旅游、电商、资产收益扶贫等,精准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条件和需求,建立健全减贫带贫机制。完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激励措施,通过订单联结、股份联结、劳务联结、服务联结、租赁联结等方式,完善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扶贫产业项目长期有效。二是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建设14个特色种养殖基地、8个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扶贫基地、4个石斑鱼养殖基地,确保村村有增收项目。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到户实施办法,按每户不低于1000元标准,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每个贫困村培育5名以上创业致富带头人。三是完善光伏电站运营管护机制,全面落实光伏扶贫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四是鼓励通过“四带一自”模式推动电商扶贫,依托电商创业街、邮乐购、上街去等平台,引导重点电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等实体,带动贫困户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五是推进徽菜美食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重点推介营销7条乡村旅游扶贫线路,全面完成3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建设,出台全域旅游产业专项奖补资金政策,支持景区、旅行社、农家乐协会等通过直接、间接、股权带动等多种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旅游扶贫。六是推广资产收益扶贫,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将村集体土地、山地、林地、水面等资源资产、村集体持有的经营性资产,以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折股量化。(责任单位:县农委、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经信委<商务局>、县文旅委、县发改委、县供电公司、县扶贫办等,各乡镇)

着力推进就业脱贫。以春风行动为契机,组织“就业脱贫、送岗下乡”专场就业招聘活动,继续实行外出务工就业交通补贴政策,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促进有劳动能力的零就业贫困户中至少1人实现就业。建立乡企对接、村企对接机制,新认定4-6个居家就业扶贫基地,建设3个扶贫车间、6家扶贫驿站,在现有岗位中安排一批扶贫公益性、辅助性岗位,创建一批精准扶贫爱心企业。完美就业扶贫驿站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企业与贫困户互利共赢。对全年40名就业技能培训任务实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与就业紧密联系,跟踪了解培训成效,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支持能人回乡下乡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各乡镇)

积极推进智力扶贫。制定教育扶贫会商制度,全面落实多元化扶持与资助政策,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雨露计划”资助全覆盖。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促进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强化法治扶贫,健全贫困村法律服务体系,加大对贫困户的法律服务力度。强化文化扶贫,完善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贫困户树立文明新风,弘扬脱贫致富正能量。(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司法局、县扶贫办)

持续推进健康脱贫。坚持健康脱贫“保、治、防、提”的工作路径和目标任务,巩固全省健康脱贫工程示范县创建成果,深入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出台《健康脱贫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在落实“351”“180”政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重大疾病住院补充医疗保障“5090”工程。强化大病专项救治质量控制,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15种以上。推进贫困地区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和救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全额代缴。推动以救治为主向防治并重转变,加强贫困人口重点疾病防控,全面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素养。做实做深做细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切实解决贫困慢性病患者取药报销不便捷问题。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实现县乡远程医疗技术全覆盖。(责任单位:县卫计委、县发改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妇联、县扶贫办等,各乡镇)

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落实“易地扶贫+”模式,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扶政策,切实解决搬迁后的生产、生计、就业等问题,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优先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等 4 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切实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对因缺少资金无力进行危房改造的贫困户,采取差异化的特惠措施,通过政府兜底、社会帮扶等方式,保障每个贫困户都有安全住房。(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委、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各乡镇)

有效推进金融扶贫。创新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对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贫困户创业就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坚持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自愿参与原则,坚持户贷户用户还方向,精准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鼓励贫困户通过合作社抱团等多种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大力挖掘扶贫小额信贷潜力,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做到“应贷尽贷”;加大对已脱贫户的特惠政策宣传,提高其申报小额信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切实做到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继续实施扶贫小额综合保险,为贫困人口提供风险保障。(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人行、县银监办、县农商行、县邮储银行、县农行、县徽商银行、县扶贫办,各乡镇)

加强生态扶贫。持续推进贫困村林业稳绿增效行动。以全县“河长制”“林长制”为政策导向,选聘86名贫困人口担任“林长制”生态信息员,帮助劳动力较弱或者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继续选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实行“县建、乡聘、站管、村用”。突出林业产业扶贫,引导发展山核桃、油茶等木本油料,前胡、覆盆子等特色林药以及林下经济、种苗花卉和森林旅游等,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加贫困人口资产性、经营性收入。稳步推进涉林“三变”改革,探索通过赎买、置换等方式,将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禁止采伐的非国有商品林调整为公益林,实现社会得绿、贫困人口得利。将贫困村符合条件的集体所有森林资源,通过多种方式转变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推动贫困村资产股份化、林地使用权股权化,盘活农村资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农委、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文旅委等,各乡镇)

完善保障性扶贫机制。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因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稳步推进低保提标扩面,落实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建档立卡数据和低保数据定期比对机制,及时更新数据台账。完善养老、社会教助等社会保障制度,统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扶贫开发资源,提高保障能力,落实好农业保险政策,防止贫困农户因灾返贫致贫。资产收益扶贫措施向贫困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和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倾斜。对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个人缴纳部分予以一定代缴额度扶持,通过子女赡养、社会帮扶、法律援助、申请救助等途径,探索适应农村老龄化形势的养老服务方式,发挥老年协会作用,推动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护理能力建设,提升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推动解决因残致贫,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条件许可下为16岁以上有照顾护理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照护和托养服务。逐步解决贫困家庭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问题。(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残联、县财政局、县教体局、县卫计委等,各乡镇)

提升双基建设水平。加大交通扶贫“四好农村路”建设,6月底前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45个、71公里建设,将农村公路路网逐步延伸覆盖贫困村中的所有自然村,重点补齐“末梢路”、打通“循环路”、建设“产业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年底前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通自来水。加快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提升工程、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等水利项目建设。巩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成果,结合实际实施贫困村变电站(变压器)增容布点,持续推进网架结构优化。在实现全县农村通光纤基础上,积极推动农村电商、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网络运用。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开展生态村、生态乡镇建设,保护和尊重乡村自然风貌、田园风光和山水格局。创新建管长效机制,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自觉建设好、维护好共有的人居环境。强化非贫困村双基建设,统筹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集聚交通、水利、供电、美丽乡村建设、移民等项目资金,加大非贫困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财政投入,改善村容村貌。出台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实施意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启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计划,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农村幼儿园2所。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农村贫困人口就业工作。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升社会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供电公司、县经信委、县卫计委、县教体局、县住建委、县环保局、县美好办、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委、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各乡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