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已家喻户晓,而享誉天下的中国品牌则凤毛麟角。为更好推广经验、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近日,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组织“中国品牌”大型报道,集中大篇幅报道伊利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树立“中国品牌”的做法和经验,为广大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参照样本。
“做强做大中国品牌,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像伊利那样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创新驱动,内外兼修,全面兼顾,才能够夯实基础,树立形象,既赢得今天的市场,又获得发展的潜力!”4月8日和4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连续两次聚焦伊利集团,以伊利为例研讨了将中国品牌做大作强的经验。
“我们和全球最顶尖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创新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反向再回流到中国的市场。”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介绍了伊利的“反式创新”经验:运用全球资源、全球智慧,开展创新体系建设,打造赢得全球信赖的“中国品牌”。
树立中国品牌是助推中国经济发展,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伊利通过“内功”与“外功”共同发力,已经成为行业的巨头、消费者心目中高质守信的标杆。
“品牌,实际上就是顾客对于一个企业和它的产品建立了信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品牌培育专家组组长周宏宁说。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年度中国商品销售结果统计显示,,伊利集团在全国乳制品综合市场、奶粉市场、冷饮市场、液态奶市场以及儿童奶市场5个市场占有率第一。它代表的不仅仅是消费市场格局的变化,更代表的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度。
伊利集团目前已经是全球乳业10强中唯一的亚洲乳企,被国外权威机构称为“引领中国市场成为全球乳业的中流砥柱”。如今,伊利的全球战略被称为“全球织网”,构建了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三大体系,在世界乳业三大传统板块欧洲、美洲、大洋洲都进行了战略布局,核心是用全球最优质的资源服务市场。
《焦点访谈》节目同时强调,虽然进入国际视野的中国品牌日益增多,但当今绝大多数全球品牌仍为西方企业所拥有,我国品牌上数量还不够多,还没有形成一个强势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在乳业等领域,有一些中国品牌如伊利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而在更多的领域,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伊利”这样的中国品牌。
在节目中,全国品牌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刘卓慧特别强调创新对中国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她说:“近百年来品牌打造的历史,都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史,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深刻体会也是这样,要有自主知识产权,要自己去创新,这样我们的品牌像拳头一样,才能打得响。”在创新战略驱动下,截至底,伊利集团授权专利数量总计1682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74项,发明专利364项,发明专利的授权率继续稳居国内乳品行业首位。
在接受《焦点访谈》节目采访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表示:“品牌建设是战略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的竞争新优势,也强调指出,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要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央的这一系列指示就充分说明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对我们品牌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他特别强调了品牌的“内功”:“品牌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伊利经验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多年来,伊利致力于打造最完善的管理监控体系、国际最严格的检验标准、所有产品的全程追溯、透明化的监督平台,生产出一杯又一杯代表着安全、健康的“中国制造”牛奶。
“品牌是一个产品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一个国家展示自己形象的名片。”归根到底,品牌过得硬、叫得响、有底气还是来自于质量和信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经济要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这个过程既是对市场活力和潜力的激发,也是品牌孕育成长的巨大机遇。伊利目前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跻身全球乳业10强。希望在众创时代能够有更多与经济发展成就相匹配的中国品牌应运而生,用实力和口碑赢得市场的尊重。
全球织网、创新驱动、质量领先……伊利在创建中国品牌的道路上“内外兼修”,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乳业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全球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认可。此前,人民日报在头版介绍了伊利集团打造中国品牌的做法,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重要中央媒体先后报道了伊利集团通过国际化发展,树立中国品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