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大全

精选影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3篇(最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改编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由徐静蕾导演的电影。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一

前天晚上,我在网上看了徐静蕾导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电影是改编自奥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看罢感觉自己内心很有话说,似乎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通过这部电影,我感觉男女对感情和性的认识,永远都不可能达到共识,主人公在很小的时候就爱上了一个风流成性的男人,这个男人似乎是个作家,但又不是。他好像经常出入灯红酒绿的场所,周旋于不同的女人之间,房间里虽有不少书,但是这些书似乎比不上他的应酬多。

女主人公还是一个读小学的孩子时,就已经悄悄爱上了他,不过,那是一个小女孩内心不可告人的秘密。

从那个时候起,小女孩就想接近这个男人,希望有那么一天,这个散发着成熟魅力的男人,他能够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开始重视她,并且爱上她。

后来,小女孩随着改嫁的寡母去了山东,后来慢慢出落成一个刚刚师范学校毕业的少女,她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并且专门来到北京那所旧四合院,这个当初她邂逅这个风流男人的地方,重新租住下来,想着接近这个男人,让他认出自己,并且爱上自己。

后来,男人果真开始重视这个女孩子了,但更多的只是感觉眼前的这个女孩子只是适合发展“一夜情”的对象,女孩子又来到那所童年时代就来过的房间里,看到有那么多的书籍,再想想自己多年来处心积虑地想接近这个男人,让他爱上自己,可谓用心良苦,于是她忍不住靠着书架,眼泪无声地滚滚滑落,这时候男人走上前来,捧起她的脸轻轻吻着,于是他们之间有了“第一次”,第二天清晨男人送她出门,还信誓旦旦地说由于时局动荡,自己要去外地一趟,等到回来后马上就去找她。

没多久,抗战爆发了,女人同时发现自己怀上了这个男人的孩子,于是她悄悄离开北平,来到四川一个偏远小镇上生下了男人的孩子,后来为了生活所迫,她当上了交际花,周旋于上流社会形形色色的男人之间,那是因为她实在无能力凭正当手段单独抚养儿子,为了让儿子生活得更好,她只好出卖色相。

她带着儿子回到了北平,每年这个男人的生日,她都会差花店的伙计去男人的住宅送一束白玫瑰,就像当初他们有了“第一次”时,男人也送了她一株白玫瑰一样。

她在自己的交际圈子里,又与这个男人邂逅,可是很遗憾!这个男人居然没有认出来她!呵呵,因为这个男人经手的女人实在太多啦!他已经记不清谁是谁了,于是,女人也没有主动相认,她一直等待着某种时机。

直到有那么一次,这个男人又向她提出了那种要求,于是女人欣然去了男人的那所房间,再次发生了“一夜情”,不同只是:此时的女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少女老师了,而是一位成熟的少妇,一个单身未婚妈妈,翌日清晨,男人依然给了女人同样的承诺,等到外出回来后,就去找她。可惜此时的女人已经不同于当初那个幼稚单纯的小学老师了,她明白这些话只是这个男人的敷衍之词而已。男人甚至趁女人不注意的时候,还往她的皮手套里塞了一笔钱,女人这时忽地明白:自己只是被他当成了一个上流社会的高级妓女而已。

女人临出门时,还刻意明知故问:花瓶里的那束白玫瑰是谁送的?男人说不知道,每年我生日的时候,都会有人送花,也不想深究到底是谁送来了花?女人又惺惺相惜地问:“能送我一束白玫瑰吗?”男人马上一口应允,殷勤地摘下一朵戴在女人的头上,然后就把女人送出了家门,他没有跟出来,也压根不想送出来。毕竟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些见不得阳光。

神情无比失落的女人独自走在四合院里,邂逅了当初的那个老房东,那个看着他长大的老房东,一瞬间,老房东居然穿越时光,认出了眼前这个穿着华丽的少妇,就是当年那个寡妇家的小女孩,于是老房东望着满眼失落的女人,喃喃着:“小姐,您好!”这声音在女人听来,真是不无苍凉。

女人顿时感慨万千,此刻她关于自己编织的那个崇高美好的爱情神话,在一瞬间土崩瓦解,呵呵,真是悲凉啊!一个终身爱恋的男人,居然不及一个老房东那样关注自己,居然直到最后都没有认出来自己究竟是谁?而老房东只一眼,就认出了眼前的这个女人。女人随手将男人送的那笔钱塞到老房东的怀里,然后悄然离去。

此刻,女人的“多情”反衬出男人的“无情”。

最后,女人和这个男人惟一有关联的儿子,也患上了急病,在一夜之间死去,女人所有关于爱的希望都化为泡影。在临自杀前,她给这个男人写下了一封厚厚的书信寄去,然后在男人收到这些信时香消玉殒。男人读着这些信件,在屋子里惊诧地踱着步,感觉实在不可思议!一时间真是百感交集,可是这一切都悔之晚矣。

我看完这个电影后,感觉这个女人实在太感性!她活在自己编织的感情世界里,很像《色。戒》中的王佳芝。其实女人重感性,而男人重理性,这是男女情感方面的重大差别。

为了爱,女人可以豁出去一切,而男人却往往只重视自身或眼前的利益。因此为了男人付出一切的女人,真真最傻不过,可是现实社会中这样的傻女人,往往却比比皆是啊!所以,殉情的女人永远比男人多。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二

本部影片以一个女人的口吻陈述着,我们不知道这个女人的名字,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交代她的名字,只是说她是穷酸教员寡妇的女儿。

在她的青少年,抑或说是童年,她爱上了四合院的新邻居,一个在报社工作的作家,一个单身男人。他们几乎毫无交集,但是少女还是偷偷地爱着,尽管作家不是个对感情忠诚的人。一年后,女孩搬到山东,仍对作家念念不忘,买了他的所有作品,只因希望看到这个男人的名字。六年后,女孩考回北平女子师范,和男人“偶遇”。他记不得她了,但是女子接近他,并暂时“拥有”了他。临走时,男人送了女子一只白色玫瑰,他们在一起了,直到女子发现自己孕有了属于他们的小生命,她默默接受了这突如其来的一切,离开了。八年后,女人的儿子已长大,她也过着表面荣华的上层社会的日子。命运又安排他们见面了。他不记得她是谁,尽管这几年来,他一直收到女人在生日那天匿名送来的白色玫瑰花,但,他不记得这个女人是谁。女人仍旧义无反顾的爱着,和他做了多年前同样的事情,吃早餐的时候,男子说天下局势紧张,自己要去张家口一段日子,她淡淡地说:太遗憾了。……会回来,可是一回来,有什么都忘了。男人突然感到这所有的场景和对白都曾发生过,但他却将其认为是前世的一段姻缘。女人哽咽,离开。男人说:“我一回来就去找你。”女人离开时看到了玫瑰花,白色的,有些颓败了。女人出门看到了男子的老佣人,显然,老佣人认出了女人,他们只是沉默,但都或许有些激动。

这一切都是女人写给作家的信里的故事,他们的儿子去世了,当男子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女人已经不在人间了,她已生无可恋。镜头最后从看信的男人拉远,画面中的男人已经不再年轻,有了岁月的沧桑感。在拆开信之前,他在吃面条,在吃饭前,他问:“今天只有面条么?”“先生,今天必须吃面条,今天是您生日。”

女人在信中写道,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在你生日的那天送给你白玫瑰了,那个花瓶只能空荡荡的摆在那里了吧。

不得不说,这是不让人心碎(本来要用“纠结”一词的,但是这个词被用滥了,那就不用了)的电影,让人慨叹女人的命运。她的一生都在爱着这个对情感并不忠贞的作家,她对于他而言终归是个陌生人,她只是曾经存在于作家的生命中,而他却是永恒于女人的生命中,只要他召唤,她即便是在坟墓里也会攒出一股力量去见他??尽管以后他可能不再记得她是谁。我将其理解为童年的阴影,她遇见他时年龄方小,爱上了就不会放下了,是属于一个小孩子的执拗与较真,是一个真实的梦境,让她小心维护,尽管对他人而言,是多么卑微。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我想这女子炙热的情感,把她变成了尘埃,虽然最后没有花开。

故事里的作家是健忘的,他甚至不记得自己的生日。他喜欢和女人们逢场作戏,然后失忆。这也是他的悲哀,他失去了最纯洁的爱,失去了他的孩子,失去了陌生的女人。或许是他太过浪漫,喜爱放浪形骸,洒脱不羁。他很博学,却无法掩饰人性中的软弱。也许这也是时代所造成的悲剧吧。

我很喜欢整部影片娓娓到来的叙述方式,因为这是再合适不过的方式,是如此,也只能是如此。背景音乐很是古典,舒缓却又不失波澜,使人感到情感的变化,与缠绵悱恻,当然还有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悦与悲凉。整部影片是平淡的,隐隐约约有暗流在涌动,最终在故事的结尾骤然爆发,让人酸楚。色调是发旧的,像是我们在裱画时刷过了一层浆,淡淡的土黄色??老照片的颜色,是源于影片讲的本来就是很久以前的故事。

我很喜欢本部片子,就像喜欢《胭脂扣》一样。它们很相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三

去年,看了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电影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由著名演员徐静蕾导演,将故事搬到了中国。

故事中讲述了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对此却一无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还是个孩子,之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按陌生女子信中所述,他们也曾有过几次邂逅,但对这位作家来讲,这仅仅是他无数风流韵事中的一桩而已,在他的生活中未曾激起任何涟漪。可这个女子却为这爱情付出了一切,还生下一个孩子。多年以后,他们再次相遇,并且再次燃烧起一段恋情,但这个男人根本没认出这是当年的她,而她也没提起往事和她们的儿子。不久,由于战争等原因,他们再次的分手。随着他们的儿子夭折,使这个女人感到绝望。她留下这封信,留下她的爱情,自己却要告别这个冰冷残酷的世界。她生前默默无闻地活过,爱过,她也将无声无息地死去,不朽的是这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前几天,和朋友谈起这个电影,也引发一些思考。

比如:在这部电影里,谁更悲哀呢?表面看,肯定是这个女人更悲哀。她那么爱一个男人,却没有得到对方的爱,自己还至死不渝,这是多么悲哀呀!但是,换一个角度看,这个男人可能比那个女人更悲哀!

这个男人和那么多女人好过,最后连好过多少人都忘记了,他真的就爱过了吗?他知道什么是爱吗?爱不是占有,爱是一种付出,或者说,爱是一种精神的投入。他真的投入过吗?他表面上和那么多女人好过,但他其实,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他只知道占有。女主人公,表面很悲哀,但她爱了,真爱了,她始终在爱,到她死还写信给他,她的一生,始终在爱。爱情就是这样:谁爱,就是谁的!

《论语》里有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冉有另一个学生子贡:“这次事件,夫子会帮助卫国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一下。”他进房间见到孔子就问:“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啊?”孔子说:“是古代的贤人啊。”子贡继续问:“他们怨恨吗?”孔子说:“求仁而得到仁,又何来怨恨?”子贡出来说:“夫子不会帮卫君啊。”。孔子的原话是:“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爱情也是如此。求爱而得爱,又何来怨恨!这个得爱,不是得到对方的身体,而是你还在爱着,有点愚忠的味道,但他忠的不是人,而是她对爱的理解,和她内心的理想,她要那样的爱,她爱了,她感受到了那种爱,她又有何怨恨?

这个电影的导演是徐静蕾,她肯定被作品感动了,她理解了那种爱。据说,她曾经很喜欢王朔,王朔是他偶像,王朔后来情况不好,徐静蕾就去帮助他,给予了很大支持,因为她曾经爱他,这次,她终于有机会了,她们两个后来并没走到一起,但徐静蕾也算实现了心中一个梦,所以,她拍摄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对她曾经那样疯狂的爱一个人,给予一个圆满的解释。这是我的猜想。

多年以前,我看过霍桑一篇小说,故事大致是说一个很普通的石匠,以为别人加工一些雕像为生。突然有一天,她爱上了自己雕塑的美女雕像,这个时候,美女就出现在他眼前,出现在石头里,他就努力去雕刻,那个美丽的雕像就从石头显露里出来了,后来有一天,这个石头美女居然活了,他娶了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随后,他就根据这个女人,雕刻了很多作品,销路非常的好。所有看过雕塑的人,都被其迷倒,感叹雕像怎么那么传神,那么美呢!他也从一个石匠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大师。十多年后,那个女人突然病世,他很受打击,很长时间无法工作。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为了生存,不得不重新开始工作,继续雕刻,但是,他再也没有雕刻出受人欢迎的美丽雕像。他又变成了一个石匠,甚至无法欣赏自己过去的作品。

是爱,使他内心中的美丽被激发出来,使他从一个石匠变成了一个艺术家。同样,爱的消失也使他从一个艺术家重新变成一个石匠。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就是爱的缩影??谁爱了,爱就是谁的!当你不相信那爱的时候,那爱也就消失了。你甚至都怀疑,你是否真的曾经爱过,甚至无法欣赏你曾经经历的那段美好爱情岁月。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爱,那爱就永远不会泯灭!


大家都在看